一种缸体结构及热流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486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缸体结构及热流道系统,其中,所述缸体结构包括:缸体;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缸体的顶部;限位活塞,所述限位活塞位于所述缸体内部、并与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传动活塞,所述传动活塞设于所述缸体内部、并与所述限位活塞之间形成行程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驱动组件和限位活塞,可调节限位活塞和传动活塞之间的行程空间,进而实现对传动活塞的行程大小的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缸体结构通过驱动组件驱动限位活塞,以此调整与传动活塞之间的行程空间,无需进行拆模维修,既降低了维修成本,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产的效率。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缸体结构及热流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热流道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缸体结构及热流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热流道系统,根据类型可分为:热尖式热流道系统、浇套式热流道系统及针阀式热流道系统三种。其中,针阀式热流道以节省材料,塑件表面美观,同时内部质量紧密、强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在汽车制造,家电,电子,办公设备等等。这种系统是采用阀针在阀针控制装置的作用下,在设定的时间内以机械运动的方式来打开或关闭浇口。而针阀式热流道系统中的阀针控制装置大致包括缸盖,缸体,活塞,阀针及阀针套等部件。
[0003]现有热流道的缸体只能预先评估好活塞行程,再通过加工来保证活塞行程。但后期出现活塞行程过大过小时,只能通过加工来调整活塞行程;调节行程的时候需要拆模维修,导致维修成本的增加。
[0004]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缸体结构及热流道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缸体无法调整活塞行程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缸体结构,其中,包括:
[0008]缸体;
[0009]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缸体的顶部;
[0010]限位活塞,所述限位活塞位于所述缸体内部、并与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
[0011]传动活塞,所述传动活塞设于所述缸体内部、并与所述限位活塞之间形成行程空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结构中,还包括缸盖,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轮、蜗杆和螺杆;
[0013]所述缸盖设于所述缸体的顶部;
[0014]所述蜗轮和蜗杆均设于所述缸盖内部,所述蜗轮的一端与所述蜗杆相啮合、另一端伸至所述缸体的内部与所述限位活塞相连接;
[0015]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缸盖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蜗轮和限位活塞相啮合。
[0016]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结构中,所述蜗轮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活塞通过连接件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结构中,所述连接件为销或键。
[0018]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结构中,所述缸体的中部对称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行程空间相连通;所述缸体的底部对称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传动活塞的底面。
[0019]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结构中,所述传动活塞内设有阀针。
[002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流道系统,其中,包括上述的缸体结构。
[0021]进一步地,所述热流道系统中,所述热流道系统还包括模板,所述蜗杆活动连接于所述模板上。
[002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通过在驱动组件和限位活塞,可调节限位活塞和传动活塞之间的行程空间,进而实现对传动活塞的行程大小的控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缸体结构通过驱动组件驱动限位活塞,以此调整与传动活塞之间的行程空间,无需进行拆模维修,既降低了维修成本,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缸体结构的主视图;
[0025]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缸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流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本技术中:100、缸体;200、驱动组件;300、限位活塞;400、传动活塞;10、行程空间;410、阀针;500、缸盖;210、蜗轮;220、蜗杆;230、螺杆;700、连接件;110、第一通孔;120、第二通孔;20、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
[0030]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现有热流道的缸体只能预先评估好活塞行程,再通过加工来保证活塞行程,后期出现活塞行程过大过小时,只能通过加工来调整活塞行程;调节行程的时候需要拆模维修,既增加了维修成本,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0032]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0033]实施例一:
[003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缸体结构具体较佳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其中,所述缸体结构包括:缸体100、驱动组件200、限位活塞300和传动活塞400;其中,所述缸体100为热流道系统中常见的缸体结构,因此对于其具体结构本技术不再赘述;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200设于所述缸体100的顶部,且部分伸于缸体100的内部,所述驱动组件200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活塞300在所述缸体100内部进行上下的直线运动;所述限位活塞300
位于所述缸体100内部、并与所述驱动组件200活动连接,例如限位活塞300与所述驱动组件200螺纹连接,则可使限位活塞300沿缸体100的内壁上下移动。
[0035]更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活塞400内设有阀针410,所述传动活塞400为现有热流道系统中常见的活塞,用于安装阀针410,并负责带动阀针410在做上极限位置、下极限位置的上下运动,从而打开或关闭热咀(图中未示出)。在加入限位活塞300后,所述传动活塞400的行程将受到限位活塞300的影响,具体的,所述传动活塞400所述传动活塞400设于所述缸体100内部、并与所述限位活塞300之间形成行程空间10;也就是说,通过调整限位活塞300和传动活塞400之间的行程空间10的大小,从而调整传动活塞400上下的极限行程;当后期出现传动活塞400行程过大过小时,可以通过调节缸体100内的驱动组件200来改善限位活塞300和传动活塞400之间的行程空间10;并且调节行程空间10的时候不用拆模维修,既降低了维修成本,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0036]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结构还包括缸盖500,所述驱动组件200包括蜗轮210、蜗杆220和螺杆230;所述缸盖500设于所述缸体100的顶部;所述蜗轮210和蜗杆220均设于所述缸盖500内部,所述蜗轮210的一端与所述蜗杆220相啮合、另一端伸至所述缸体100的内部与所述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缸体的顶部;限位活塞,所述限位活塞位于所述缸体内部、并与所述驱动组件活动连接;传动活塞,所述传动活塞设于所述缸体内部、并与所述限位活塞之间形成行程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结构还包括缸盖,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轮、蜗杆和螺杆;所述缸盖设于所述缸体的顶部;所述蜗轮和蜗杆均设于所述缸盖内部,所述蜗轮的一端与所述蜗杆相啮合、另一端伸至所述缸体的内部与所述限位活塞相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缸盖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蜗轮和限位活塞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象烈康仁植谢永权陈富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柳道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