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心夹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42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心夹持器,包括器体,所述器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立设置的夹模具,且两个夹模具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夹模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封头体,且封头体的另一端延伸至器体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操控盘,所述器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定的调控机构,且两个调控机构之间转动连接有联杆。该岩心夹持器,在施加围压的过程中,起始夹模具封住了滑槽,当两个夹模具环缓慢相向移动时,夹模具逐渐离开滑槽,使得滑槽逐渐打开,从而使得器体内的气体通过滑槽进入调控机构内,打开排气口,从而使得器体内气体得以排出,减小其内压强,使其在减小容积的情况下,相对压强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方便反映出其特征。方便反映出其特征。方便反映出其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心夹持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油气勘探
,具体为一种岩心夹持器。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模拟实际地层埋藏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下储层物性参数的连续变化情况,利用不同的现代沉积物样品,对砂岩机械压实作用模拟实验是一种主要途径,其中岩心夹持机构是实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件。
[0003]现有的岩心夹持器大多由外壳、橡胶筒、岩心左顶头、岩心右顶头、左固定套筒、右固定套筒、左紧固套筒、右紧固套筒和固定支架构成。其岩心夹持器在试验时最主要的是受力问题,由于实验大多是由入口加入流体或气体,岩心夹持机构承受较大的作用力,容易对岩心夹持机构造成损害。
[0004]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岩心夹持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心夹持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岩心夹持器在试验时最主要的是受力问题,由于实验大多是由入口加入流体或气体,岩心夹持机构承受较大的作用力,容易对岩心夹持机构造成损害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心夹持器,包括器体,所述器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立设置的夹模具,且两个夹模具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夹模具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封头体,且封头体的另一端延伸至器体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操控盘,所述器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定的调控机构,且两个调控机构之间转动连接有联杆,所述联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调控机构内,且联杆两端位于两个调控机构内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适配且对称设置,所述联杆的两端表面分别螺纹安装有第一驱动座和第二驱动座,所述第一驱动座与第二驱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导柱,所述器体的表面且位于调控机构内开设有滑槽,所述绝缘导柱的底端延伸至滑槽内并固定连接有磁弧件,所述夹模具的顶部且位于滑槽位置镶嵌有铁弧块。
[0007]优选的,所述联杆的表面且位于两个调控机构之间固定安装有旋具,且旋具的表面为粗糙状。
[0008]优选的,所述滑槽将器体的部分内腔与调控机构连通,所述调控机构上连通有排气口。
[0009]优选的,所述封头体位于器体内部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密封橡胶环,且密封橡胶环的侧面与器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器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体,且支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支体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体呈矩形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旋具包括摇工具,所述旋具的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摇工具呈力臂工型,且摇工具的短力臂插入插孔内。
[0012]优选的,所述器体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断层、第二断层和第三断层。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岩心夹持器,将摇工具插入插孔内并摇动,使得摇工具能够带动旋具进行旋转,旋具带动联杆进行旋转,使得两个调控机构内的第一驱动块与第二驱动块做相向移动,譬如当第一驱动块在联杆上向右移动时,第一驱动块带动绝缘导柱在滑槽内向右滑动,绝缘导柱带动磁弧件移动,在磁弧件与铁弧件的磁力作用下,器体内腔左侧的夹模具向右偏移,同理第二驱动块向左移动,使得器体内腔右侧的夹模具向左偏移,从而使得器体内腔的容积发生改变,使其施加围压,更加真实的模拟了油藏的情况,操作简单快捷,且调节精度高。
[0015](2)该岩心夹持器,在施加围压的过程中,起始夹模具封住了滑槽,当两个夹模具环缓慢相向移动时,夹模具逐渐离开滑槽,使得滑槽逐渐打开,从而使得器体内的气体通过滑槽进入调控机构内,打开排气口,从而使得器体内气体得以排出,减小其内压强,使其在减小容积的情况下,相对压强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方便反映出其特征。
[0016](3)该岩心夹持器,可将吸盘贴于地面,支体将器体悬空架起,方便器体的摆置,避免操控时需要更多的人力,并且密封橡胶环使得封头体的密封性更好,使得流动测量准确性提高,而且第一断层、第二断层和第三断层实现了分层测量的效果,使其能够精确反应出油藏的变化规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器体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A部的放大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结构旋具与摇工具的连接爆炸图。
[0022]图中:1、器体;101、第一断层;102、第二断层;103、第三断层;2、夹模具;3、封头体;4、操控盘;5、调控机构;6、联杆;7、第一驱动座; 8第二驱动座;9、绝缘导柱;10、滑槽;11、磁弧件;12、铁弧块;13、旋具;14、排气口;15、密封橡胶环;16、支体;17、吸盘;18、摇工具;19、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心夹持器,包括器体1,器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立设置的夹模具2,且两个夹模具2之间留有空隙,夹模具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封头体3,且封头体3的另一端延伸至器体1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操控盘4,器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定的调控机构5,且两个调控机构5之间转动连接有联杆6,联杆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调控机构5内,且联杆6两端位于两个调控机构5内的表面分别开设有
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适配且对称设置,联杆6 的两端表面分别螺纹安装有第一驱动座7和第二驱动座8,第一驱动座7与第二驱动座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导柱9,器体1的表面且位于调控机构5内开设有滑槽10,绝缘导柱9的底端延伸至滑槽10内并固定连接有磁弧件11,夹模具2的顶部且位于滑槽10位置镶嵌有铁弧块12。
[0025]联杆6的表面且位于两个调控机构5之间固定安装有旋具13,且旋具13 的表面为粗糙状。
[0026]滑槽10将器体1的部分内腔与调控机构5连通,调控机构5上连通有排气口14。
[0027]封头体3位于器体1内部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密封橡胶环15,且密封橡胶环15的侧面与器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8]器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体16,且支体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17,支体16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体16呈矩形分布。
[0029]旋具13包括摇工具18,旋具13的表面开设有插孔19,摇工具18呈力臂工型,且摇工具18的短力臂插入插孔19内。
[0030]器体1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断层101、第二断层102和第三断层103。
[0031]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岩心夹持器时,将摇工具18插入插孔19内并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心夹持器,包括器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立设置的夹模具(2),且两个夹模具(2)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夹模具(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封头体(3),且封头体(3)的另一端延伸至器体(1)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操控盘(4),所述器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定的调控机构(5),且两个调控机构(5)之间转动连接有联杆(6),所述联杆(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调控机构(5)内,且联杆(6)两端位于两个调控机构(5)内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适配且对称设置,所述联杆(6)的两端表面分别螺纹安装有第一驱动座(7)和第二驱动座(8),所述第一驱动座(7)与第二驱动座(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导柱(9),所述器体(1)的表面且位于调控机构(5)内开设有滑槽(10),所述绝缘导柱(9)的底端延伸至滑槽(10)内并固定连接有磁弧件(11),所述夹模具(2)的顶部且位于滑槽(10)位置镶嵌有铁弧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心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杆(6)的表面且位于两个调控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洪超张旭周力栋陈登强王进王芊卉刘卫华霍宏博李金蔓丁忠佩石书强焦国盈王琦吴俊霖王捷吕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