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器的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35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19:53
一种下水器的排气结构,包括带有内腔的阀体,还包括溢水管和排水管,溢水管和排水管的一端插入阀体且与阀体的内腔相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且用于平衡溢水管内气压的第一通孔。所述溢水管另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凸台,该凸台环设在第一通孔外壁边缘,凸台中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凸台的内部通过第一通孔与溢水管内部相连通。所述下水器的排气结构还包括用于防止溢水的截止阀,该截止阀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凸台内,截止阀的外壁与凸台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截止阀的顶部突出于第二通孔,截止阀的底部遮盖在第一通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易操作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易操作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易操作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水器的排气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水器的排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CN 107965016A于2018年04月27日公开了一种具有溢水及过滤功能的下水器,包括固定组件、弹跳组件和溢水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上主体;弹跳组件包括弹跳芯、内密封部和过滤部;溢水组件包括溢水主体、溢水管、排水管和连接头;上主体和溢水主体均为中空的,上主体位于溢水主体的上方;溢水主体设有溢水口和排水口;溢水管的一端和排水管的一端分别连通至溢水口和排水口;溢水管的另一端和排水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头连通在一起;过滤部设置于溢水主体内,且紧贴于溢水主体位于溢水口和排水口之间的内壁;弹跳芯设置于上主体和溢水主体内,并且弹跳芯固定于过滤部;内密封部设置于弹跳芯。当溢水管内进水量过大时,由于溢水管内的空气无法排出而影响溢水管内的进水效率,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易操作的下水器的排气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下水器的排气结构,包括带有内腔的阀体,其结构特征是还包括溢水管和排水管,溢水管和排水管的一端插入阀体且与阀体的内腔相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且用于平衡溢水管内气压的第一通孔。
[0005]进一步,所述溢水管另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凸台,该凸台环设在第一通孔的外周且与第一通孔同轴线设置,凸台中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凸台的内部通过第一通孔与溢水管内部相连通。r/>[0006]进一步,所述下水器的排气结构还包括用于防止溢水的截止阀,该截止阀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凸台内,截止阀的外壁与凸台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截止阀的顶部突出于第二通孔,截止阀的底部遮盖在第一通孔上。
[0007]进一步,所述溢水管另一端的顶部外壁上设置有装配槽,第一通孔设置在装配槽的底部,凸台嵌设在装配槽中。
[0008]进一步,所述截止阀顶部的外壁上套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压接在凸台顶部的内壁上。
[0009]进一步,所述凸台与装配槽之间设置有粘胶层。
[0010]进一步,所述凸台与装配槽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凸台的顶部设置有金属网,该金属网遮盖在第二通孔上。
[0012]进一步,所述溢水管及排水管倾斜设置在阀体的一侧,溢水管及排水管另一端顶部的外壁上对称且同侧设置有斜面,该斜面沿溢水管及排水管的倾斜方向对应设置。
[0013]进一步,所述溢水管与排水管为分体结构,溢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管接头,溢水管通过管接头与排水管的另一端插装在一起。
[0014]本技术中的下水器的排气结构,包括带有内腔的阀体,还包括溢水管和排水管,溢水管和排水管的一端插入阀体且与阀体的内腔相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且用于平衡溢水管内气压的第一通孔。由于溢水管内存在空气,当溢水管内开始进水且水位逐渐上升时,原先存在于溢水管内的空气形成气压阻力阻挡溢水管内进水,导致溢水管内的水无法及时排走而形成堵塞,容易造成下水器的损坏,因此通过在溢水管的另一端的顶部上设置第一通孔,溢水管内的部分空气通过第一通孔排出溢水管外,从而使溢水管内气压达到平衡,保证了溢水管内的水流稳定性。当溢水管内开始进水且水位逐渐上升时,原先存在于溢水管内的空气通过水的挤压从第一通孔排出,溢水管内的水顺利进入排水管。当溢水管内停止进水且水位逐渐下降时,溢水管内的空气逐渐增多,溢水管内的部分空气通过第一通孔排出溢水管外,使溢水管内气压达到平衡,同时防止溢水管内出现负压的情况,避免了溢水管的变形。其次,第一通孔还起到散热的作用,当溢水管内的水的温度过高时,通过第一通孔能够及时将溢水管内的热量排出,防止溢水管内温度过高而发生变形或损坏,从而保证了本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0015]本技术中的溢水管另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凸台,该凸台环设在第一通孔的外周,凸台的顶部设置有与凸台内部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截止阀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凸台内,截止阀的顶部突出于第二通孔,截止阀的外壁与凸台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截止阀的底部遮盖在第一通孔上。当溢水管内的水位升高时,导致溢水管内的水从第一通孔涌出并造成浴缸或洗手盆内部积水,因此通过在凸台内设置截止阀以防止发生溢出,由于截止阀内部为空心,通过溢水管内上升的水位即可轻易带动截止阀在凸台内上升或下降,当溢水管内停止进水时,截止阀由于自重压接在凸台的内底面并遮盖在第一通孔上,此时凸台的内部与溢水管的内部互不连通,当溢水管内开始进水并且水位逐渐升高时,上升的水位推动截止阀往上运动,此时凸台的内部与溢水管的内部连通,空气通过第一通孔进入凸台内,并在截止阀与凸台之间的间距进行流动最后从第二通孔排出,若此时溢水管内的水位过高,上升的水位将截止阀往上推至最高位置,此时截止阀上的密封圈压接在凸台顶部的内壁上,水无法从第二通孔排出,避免了发生溢出,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易操作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溢水管、凸台和截止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

A的局部剖切图。
[0020]图中:1为阀体,2为底盖,3为溢水管,3.1为第一通孔,4为排水管,5为出水管,7为凸台,7.1为第二通孔,8为截止阀,8.1为密封圈,10为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第一实施例
[0023]参见图1

图3,本下水器的排气结构,包括带有内腔的阀体1,还包括溢水管3和排水管4,溢水管3和排水管4的一端插入阀体1且与阀体1的内腔相连通,溢水管3的另一端与排水管4的另一端相连通,溢水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且用于平衡溢水管3内气压的第一通孔3.1。在本实施例中,溢水管和排水管为一体结构,使产品的接口减少,减少漏水。更具体的,该溢水管和排水管可以为直管或扁平波纹管。
[0024]所述溢水管3另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凸台7,该凸台7环设在第一通孔3.1外周且与第一通孔3.1同轴线设置,凸台7中设置有与第一通孔3.1相连通的第二通孔7.1,凸台7的内部通过第一通孔3.1与溢水管3内部相连通。由于溢水管的管壁较薄,因此通过在溢水管另一端的顶部设置凸台,提高溢水管的整体结构强度,避免了在溢水管上开孔而导致的孔边应力集中。
[0025]更具体的,凸台为圆柱状,由于凸台外露在下水器外部,圆柱状的凸台防撞能力较强,而且圆柱状不会形成死角而导致水积聚在凸台的内壁,保证了凸台以及溢水管内水流动的顺畅性和连续性。
[0026]所述下水器的排气结构还包括用于防止溢水的截止阀8,该截止阀8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凸台7内,截止阀8的外壁与凸台7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器的排气结构,包括带有内腔的阀体(1),其特征是还包括溢水管(3)和排水管(4),溢水管(3)和排水管(4)的一端插入阀体(1)且与阀体(1)的内腔相连通,溢水管(3)的另一端与排水管(4)的另一端相连通,溢水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且用于平衡溢水管(3)内气压的第一通孔(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器的排气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溢水管(3)另一端的顶部设置有凸台(7),该凸台(7)环设在第一通孔(3.1)的外周且与第一通孔(3.1)同轴线设置,凸台(7)中设置有与第一通孔(3.1)相连通的第二通孔(7.1),凸台(7)的内部通过第一通孔(3.1)与溢水管(3)内部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器的排气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防止溢水的截止阀(8),该截止阀(8)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凸台(7)内,截止阀(8)的外壁与凸台(7)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截止阀(8)的顶部突出于第二通孔(7.1),截止阀(8)的底部遮盖在第一通孔(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威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煌威洁具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