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器的防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90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5
一种下水器的防臭结构,带有内腔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阀体内腔相连通的筒体,该筒体的外壁与阀体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带封水盖的弹跳芯设置在筒体内,封水盖将筒体的内部上下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筒体的顶部通过连接件与阀体的顶部相接,筒体的外壁、连接件和阀体的内壁共同围成顶部封闭的环状空腔,筒体的底部边缘与阀体的内底面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环状空腔的底部开口且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溢水管的一端插入阀体且与第一腔室相连通,该二个隔板分别位于出水管的左右两侧,二个隔板的顶部与环状空腔的顶部相接,筒体与二个隔板底部的最高边缘分别低于出水管端部的最低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臭性能好的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水器的防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水器的防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8965645 U于2019年06月11日公开了一种过滤防臭下水器,包括多通管、底座、过滤篮和密封盖结构,多通管包括竖向设置的主管、位于主管侧面的至少一进水管和排水管。在主管内腔设有分隔结构,分隔结构包括横置于主管内腔的将其分隔为上进水腔和下出水腔的分隔板和竖置于下出水腔的防臭板,进水管与上进水腔连通,排水管与下出水腔连通,防臭板将下出水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下端与第二腔室的下端连通;底座的下端连通有出水管,通过过滤篮对废水进行过滤,然后由出水管排入下出水腔,再从排水管排出。这种过滤防臭下水器的防臭性能较低,因此有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防臭性能好的下水器的防臭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下水器的防臭结构,包括带有内腔的阀体,其结构特征是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阀体内腔相连通的筒体,该筒体的外壁与阀体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带封水盖的弹跳芯设置在筒体内,封水盖将筒体的内部上下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筒体的顶部通过连接件与阀体的顶部相接,筒体的外壁、连接件和阀体的内壁共同围成顶部封闭的环状空腔,筒体的底部边缘与阀体的内底面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环状空腔的底部开口且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溢水管的一端插入阀体且与第一腔室相连通,出水管和排水管的一端分别插入阀体且与阀体的内腔以及环状空腔相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筒体的外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二个以上的隔板,该二个隔板分别位于出水管的左右两侧,二个隔板的顶部与环状空腔的顶部相接,筒体与二个隔板底部的最高边缘分别低于出水管端部的最低高度。
[0005]进一步,所述环状空腔底部的内壁、二个隔板的底部和筒体的底部共同围成中间通道,该中间通道分别与环状空腔、第二腔室相连通,中间通道的过水面的最高高度低于出水管端部的过水面的最低高度。
[0006]进一步,所述二个隔板与筒体底部的最高边缘分别低于中间通道的过水面的最低高度,
[0007]进一步,所述二个隔板与筒体的底部分别伸入中间通道内。
[0008]进一步,所述隔板为四个,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其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位于出水管的左右两侧,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分别位于排水管的左右两侧。
[0009]进一步,所述下水器的防臭结构还包括与阀体底部螺纹连接的底盖,该底盖上设置有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插入第二腔室内,弹跳芯插入第一凸台内,弹跳芯底部的外壁与
第一凸台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二个以上的第一连接筋,该第二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台的外壁以及底盖的内壁相接。
[0011]进一步,所述筒体内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凸台,该第二凸台的外壁与筒体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筋相接,弹跳芯插入第二凸台内,弹跳芯底部的外壁与第二凸台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凸台,预留孔设置在第三凸台上且与阀体的内腔以及环状空腔相连通。
[0013]进一步,所述阀体的顶部设置有大面盖或者小面盖,该大面盖或者小面盖与中间杆的一端相接,中间杆的另一端压接在封水盖上。
[0014]本技术中的下水器的防臭结构,包括带有内腔的阀体,其结构特征是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与阀体内腔相连通的筒体,该筒体的外壁与阀体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带封水盖的弹跳芯设置在筒体内,封水盖将筒体的内部上下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筒体的顶部通过连接件与阀体的顶部相接,筒体的外壁、连接件和阀体的内壁共同围成顶部封闭的环状空腔,筒体的底部边缘与阀体的内底面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环状空腔的底部开口且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溢水管的一端插入阀体且与第一腔室相连通,出水管和排水管的一端分别插入阀体且与环状空腔相连通,溢水管的另一端与排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筒体的外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二个以上的隔板,该二个隔板分别位于出水管的左右两侧,二个隔板的顶部与环状空腔的顶部相接,筒体与二个隔板底部的最高边缘分别低于出水管端部的最低高度。
[0015]初次排水时,水通过阀体顶部的进水口进入第一腔室内,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被封水盖隔断而无法连通,第一腔室内的水只能依次进入溢水管和排水管并排至环状空腔,水从环状空腔进入位于其下方的中间通道后,水会先在中间通道内慢慢积聚,当中间通道内的过水面超过其最高高度时,水从出水管排出。当排水结束时,中间通道的过水面下降至出水管端部的过水面的最低高度处,此时中间通道被水封堵,水无法从出水管排出并积聚在中间通道,同时,由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筒体底部的最高边缘均低于出水管端部的最低高度以及中间通道的过水面的最低高度,环状空腔的顶部为封闭,而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顶部与环状空腔的顶部相接,因此来自下水道的害虫和臭味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筒体的外壁、中间通道和环状空腔的顶部共同阻挡而无法逆流至阀体内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防臭性能。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防臭性能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下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的A

A剖切图。
[0020]图4为下水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为阀体,2为溢水管,3为排水管,4为出水管,5为弹跳芯,5.1为封水盖,6为筒体,6.1为隔板,7为环状空腔,8为底盖,8.1为第一凸台,9为第一腔室,10为第二腔室,11
为中间通道,12为连接件,箭头方向表示水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第一实施例
[0024]参见图1

图4,本下水器的防臭结构,包括带有内腔的阀体1,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与阀体1内腔相连通的筒体6,该筒体6的外壁与阀体1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带封水盖5.1的弹跳芯5设置在筒体6内,封水盖5.1将筒体6的内部上下分隔为第一腔室9和第二腔室10,该筒体6的顶部通过连接件12与阀体1的顶部相接,筒体6的外壁、连接件12和阀体1的内壁共同围成顶部封闭的环状空腔7,筒体6的底部边缘与阀体1的内底面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环状空腔7的底部开口且与第二腔室10相连通,溢水管2的一端插入阀体1且与第一腔室9相连通,出水管4和排水管3的一端分别插入阀体1且与环状空腔7相连通,溢水管2的另一端与排水管3的另一端相连通,筒体6的外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二个以上的隔板6.1,该二个隔板6.1分别位于出水管4的左右两侧,二个隔板6.1的顶部与环状空腔7的顶部相接,筒体6与二个隔板底部的最高边缘分别低于出水管4端部的最低高度。阀体可以为筒状或者方形;呈筒状的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器的防臭结构,包括带有内腔的阀体(1),其特征是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与阀体(1)内腔相连通的筒体(6),该筒体(6)的外壁与阀体(1)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带封水盖(5.1)的弹跳芯(5)设置在筒体(6)内,封水盖(5.1)将筒体(6)的内部上下分隔为第一腔室(9)和第二腔室(10),筒体(6)的顶部通过连接件(12)与阀体(1)的顶部相接,筒体(6)的外壁、连接件(12)和阀体(1)的内壁共同围成顶部封闭的环状空腔(7),筒体(6)的底部边缘与阀体(1)的内底面之间保持一定间距,环状空腔(7)的底部开口且与第二腔室(10)相连通,溢水管(2)的一端插入阀体(1)且与第一腔室(9)相连通,出水管(4)和排水管(3)的一端分别插入阀体(1)且与环状空腔(7)相连通,溢水管(2)的另一端与排水管(3)的另一端相连通,筒体(6)的外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二个以上的隔板(6.1),该二个隔板(6.1)分别位于出水管(4)的左右两侧,二个隔板(6.1)的顶部与环状空腔(7)的顶部相接,筒体(6)底部与二个隔板底部的最高边缘分别低于出水管(4)端部的最低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器的防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环状空腔(7)底部的内壁、二个隔板(6.1)的底部和筒体(6)的底部共同围成中间通道(11),该中间通道(11)分别与环状空腔(7)、第二腔室(10)相连通,中间通道(11)的过水面的最高高度低于出水管(4)端部的过水面的最低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水器的防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二个隔板(6.1)与筒体(6)底部的最高边缘分别低于中间通道(11)的过水面的最低高度。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威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煌威洁具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