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301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床架,包括:一可折叠的矩形框架、一床头架及一床尾架,所述床头架的两内侧壁分别与对应相邻的矩形框架的内侧壁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一第一连接支撑件,所述床尾架的两内侧壁分别与对应相邻的矩形框架的内侧壁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一第二连接支撑件,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及第二连接支撑件均可选择性撑抵于矩形框架的背面,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的下方间隔设有一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支撑件的下方间隔设有一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一长连杆及一第一短连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二长连杆及一第二短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过程中不易松动及摇晃的特点。松动及摇晃的特点。松动及摇晃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床架


[0001]本技术涉及床
,尤其是指一种折叠床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铁架床通常由床垫及铁架构成,所述床垫设于铁架的床面上,由于楼道、电梯或房门等的限制,所述铁架通常采用折叠床架,以使铁架折叠后占用空间变小,现有的折叠床架通常包括一可折叠的矩形框架、一床头架及一床尾架,所述床头架的两侧与矩形框架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一连接杆,所述床尾架的两侧与矩形框架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一连接杆,以使床头架及床尾架可转动折收于矩形框架的背面;但是上述折叠床架的结构仅靠连接杆将床尾架与矩形框架连接及将床头架与矩形框架连接,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及摇晃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过程中不易松动及摇晃的折叠床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折叠床架,包括:一可折叠的矩形框架、一床头架及一床尾架,所述床头架的两内侧壁分别与对应相邻的矩形框架的内侧壁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一第一连接支撑件,所述床尾架的两内侧壁分别与对应相邻的矩形框架的内侧壁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一第二连接支撑件,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及第二连接支撑件均可选择性撑抵于矩形框架的背面,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的下方间隔设有一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支撑件的下方间隔设有一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一长连杆及一第一短连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二长连杆及一第二短连杆,所述第一长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床头架的内侧壁,所述第一短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矩形框架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长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短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长连杆的另一端上设有一朝向第一短连杆弯折的第一限位卡件,所述第一短连杆的另一端选择性受到第一限位卡件卡抵限位,所述第二长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床尾架的内侧壁,所述第二短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矩形框架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长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短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长连杆的另一端上设有一朝向第二短连杆弯折的第二限位卡件,所述第二短连杆的另一端选择性受到第二限位卡件卡抵限位。
[0006]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支撑件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间隔设置。
[0007]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及第二连接支撑件均分为一直延伸段及一翘起段,所述直延伸段选择性撑抵于矩形框架的背面,所述直延伸段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床头架的内侧壁或者对应的床尾架的内侧壁,所述翘起段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矩形框架的内侧壁。
[0008]所述床头架的顶部延伸至矩形框架的上方,所述床尾架的顶部延伸至矩形框架的
上方。
[0009]所述床头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床头立杆、一弧形弯折连接于两床头立杆的床头顶横杆及一连接于两床头立杆相对的内侧壁之间的床头底横杆,所述床尾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床尾立杆、一弧形弯折连接于两床尾立杆的床尾顶横杆及一连接于两床尾立杆相对的内侧壁之间的床尾底横杆,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及第一连接组件位于床头底横杆上方,所述第二连接支撑件及第二连接组件位于床尾底横杆上方。
[0010]所述矩形框架包括一第一小矩形框架及一第二小矩形框架,所述第一小矩形框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横连杆及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竖连杆,所述第二小矩形框架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横连杆及两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竖连杆,其中一第一横连杆的外侧壁与其中一第二横连杆的外侧壁选择性贴靠在一起,另一第一横连杆的外侧壁选择性贴靠于床头架,另一第二横连杆的外侧壁选择性贴靠于床尾架,所述第一竖连杆与相邻的第二竖连杆之间均可转动地连接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及第一连接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两第一竖连杆相对的内侧壁,所述第二连接支撑件及第二连接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两第二竖连杆相对的内侧壁。
[0011]所述连接片的内侧壁均固设有一中支撑杆,所述中支撑杆选择性撑抵于第一竖连杆与第二竖连杆连接处的下方。
[0012]所述矩形框架、床头架、床尾架、第一连接支撑件、第二连接支撑件、第一连接组件及第二连接组件均为铁材质。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通过第一连接支撑件、第二连接支撑件、第一连接组件及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设计,由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床头架与矩形框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支撑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床尾架与矩形框架之间,使得本技术可以实现折叠,能让床头架及床尾架于不使用时可以折叠贴于矩形框架的背面,于使用时床头架及床尾架可以展开贴靠于对应的矩形框架的床头、床尾,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及第二连接支撑件均撑抵于矩形框架的背面,且于使用时,由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间隔设于第一连接支撑件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间隔设于第二连接支撑件的下方,使得第一连接组件与床头架、矩形框架之间及第二连接组件与床尾架、矩形框架之间均可以形成有牢固的三角形支撑区,且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长连杆上设有卡抵限位第一短连杆的第一限位卡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长连杆上设有卡抵限位第二短连杆的第二限位卡件,使得本技术展开使用时,第一短连杆可以与第一长连杆牢固连接固定,第二短连杆可以与第二长连杆牢固连接固定,从而让本技术于使用过程中不易松动及摇晃。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展开使用时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展开不完全时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折叠示意图(1);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折叠示意图(2);
[0018]图5为本技术的折叠示意图(3);
[0019]图6为本技术完全折叠后的立体图。
[0020]【符号说明】
[0021]矩形框架1
[0022]第一小矩形框架11
ꢀꢀꢀꢀꢀꢀꢀꢀ
第二小矩形框架12
[0023]第一横连杆111
ꢀꢀꢀꢀꢀꢀꢀꢀꢀꢀꢀ
第一竖连杆112
[0024]第二横连杆121
ꢀꢀꢀꢀꢀꢀꢀꢀꢀꢀꢀ
第二竖连杆122
[0025]床头架2
[0026]第一连接支撑件21
ꢀꢀꢀꢀꢀꢀꢀꢀ
第一连接组件22
[0027]第一长连杆221
ꢀꢀꢀꢀꢀꢀꢀꢀꢀꢀꢀ
第一短连杆222
ꢀꢀꢀꢀꢀꢀꢀꢀꢀꢀꢀꢀꢀꢀ
第一限位卡件223
[0028]床头立杆23
ꢀꢀꢀꢀꢀꢀꢀꢀꢀꢀꢀꢀꢀꢀ
床头顶横杆24
ꢀꢀꢀꢀꢀꢀꢀꢀꢀꢀꢀꢀꢀꢀꢀ
床头底横杆25
[0029]床尾架3
[0030]第二连接支撑件31
ꢀꢀꢀꢀꢀꢀꢀꢀ
第二连接组件32
[0031]第二长连杆321
ꢀꢀꢀꢀꢀꢀꢀꢀꢀꢀꢀ
第二短连杆32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床架,包括:一可折叠的矩形框架、一床头架及一床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架的两内侧壁分别与对应相邻的矩形框架的内侧壁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一第一连接支撑件,所述床尾架的两内侧壁分别与对应相邻的矩形框架的内侧壁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一第二连接支撑件,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及第二连接支撑件均可选择性撑抵于矩形框架的背面,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的下方间隔设有一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支撑件的下方间隔设有一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一长连杆及一第一短连杆,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二长连杆及一第二短连杆,所述第一长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床头架的内侧壁,所述第一短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矩形框架的内侧壁,所述第一长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第一短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长连杆的另一端上设有一朝向第一短连杆弯折的第一限位卡件,所述第一短连杆的另一端选择性受到第一限位卡件卡抵限位,所述第二长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床尾架的内侧壁,所述第二短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矩形框架的内侧壁,所述第二长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短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长连杆的另一端上设有一朝向第二短连杆弯折的第二限位卡件,所述第二短连杆的另一端选择性受到第二限位卡件卡抵限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叠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支撑件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叠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撑件及第二连接支撑件均分为一直延伸段及一翘起段,所述直延伸段选择性撑抵于矩形框架的背面,所述直延伸段可转动地连接于对应的床头架的内侧壁或者对应的床尾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旭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汉兴和家具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