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26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为U形结构,其卡接于背板的一侧并沿背板的棱边设置;所述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与第一框体垂直搭接并通过背板的折弯部及阻挡部沿背板的棱边设置;所述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的长度之和小于背板的棱边长度;所述第一框体的外周侧设置有卡紧部,所述卡紧部朝向第一框体的内侧伸缩设置以形成卡槽;所述卡紧部配置有截面为L形的第一凸起,其与背板的卡槽孔匹配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结构合理,安装便捷,在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之间设置间隔距离,以减少框体的应力集中,保证背光模组装配的平整度。证背光模组装配的平整度。证背光模组装配的平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


[0001]本技术属于液晶显示
,涉及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

技术介绍

[0002]液晶显示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逐步取代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成为市场应用的主体。液晶显示器包含液晶面板及给液晶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
[0003]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导光板与其它光学元件、以及用于固定导光板与其它光学元件的边框结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边框结构包括金属框及胶框。现有技术中,胶框为整体设计,其存在装配误差,使得胶框的顶面不平整而影响背光模组整体装配的平整度,影响背光模组的使用性能。
[000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结构合理,安装便捷,在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之间设置间隔距离,以减少框体的应力集中,保证背光模组装配的平整度。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为U形结构,其卡接于背板的一侧并沿背板的棱边设置;所述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与第一框体垂直搭接并通过背板的折弯部及阻挡部沿背板的棱边设置;所述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的长度之和小于背板的棱边长度;所述第一框体的外周侧设置有卡紧部,所述卡紧部朝向第一框体的内侧伸缩设置以形成卡槽;所述卡紧部配置有截面为L形的第一凸起,其与背板的卡槽孔匹配设置。
[0007]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框体的端部配置有第二凸起,其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面。
[0008]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凸起朝向上侧延伸设置,其延伸高度为1mm

5mm。
[0009]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框体为矩形条结构,其端部设置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背板的阻挡部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凹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侧面。
[0010]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框体还配置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底面,其与背板的折弯部匹配设置,第二凹部卡接于背板的折弯部,使得第二框体的顶面为水平面。
[0011]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凹部的端面与折弯部的端面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为0.5mm

5mm。
[0012]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框体还配置有第三凹部,其设置于第二框体的顶面并位于第二框体的端部。
[0013]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凹部的长度为第二框体长度的1/5

1/3。
[0014]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三框体的顶面配置有第四凹部,其位于第三框体的顶面并沿第三框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5]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四凹部位于第三框体的中部位置,其深度为0.5mm

2mm。
[0016]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结构合理,安装便捷,在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之间设置间隔距离,以减少框体的应力集中,保证背光模组装配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0018]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对应的部件拆解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所述新型背光模组胶框装配至背板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中新型背光模组胶框与背板形成的组件的角部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所述第一框体端部位置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所述第一框体折弯部位置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所述第二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所述第二框体端部位置的示意图;
[0027]图9是图8中第二框体端部位置后侧视角的示意图;
[0028]图10是本技术所述第三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30]10.第一框体;11.卡紧部;11a.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
[0031]20.第二框体;21.第一凹部;22.第二凹部;23.第三凹部;
[0032]30.第三框体;31.第四凹部;
[0033]40.背板;41.折弯部;42.阻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图1至图10是本申请所述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5]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36]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37]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包括第一框体10、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图2是新型背光模组胶框的局部放
大图。
[0038]图3中,第一框体10为U形结构,其卡接于背板40的一侧并沿背板40的棱边设置。所述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与第一框体10垂直搭接并通过背板40的折弯部41及阻挡部42沿背板40的棱边设置,如图4所示。
[0039]本技术中,第一框体10、第二框体20和第三框体30由聚碳酸酯制成,其具有阻燃性、抗氧化性,适用于液晶显示

[0040]所述第二框体20与第三框体30的长度之和小于背板40的棱边长度,以减少框体的应力集中,保证背光模组装配的平整度;所述第一框体10的外周侧设置有卡紧部11,所述卡紧部11朝向第一框体10的内侧伸缩设置以形成卡槽;所述卡紧部11配置有截面为L形的第一凸起11a,如图6所示,第一凸起11a与背板40的卡槽孔匹配设置。卡紧部11向内伸缩的距离为背板40的外周侧向上延伸形成的竖板的厚度,以便将第一框体10卡接于背板40。
[0041]具体地,第一凸起11a沿第一框体10间隔均匀设置,其安装于背板40的卡槽孔,以保证第一框体10安装的可靠性。
[004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框体10的端部配置有第二凸起12,如图5所示,其位于所述第一框体10的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为U形结构,其卡接于背板的一侧并沿背板的棱边设置;所述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与第一框体垂直搭接并通过背板的折弯部及阻挡部沿背板的棱边设置;所述第二框体与第三框体的长度之和小于背板的棱边长度;所述第一框体的外周侧设置有卡紧部,所述卡紧部朝向第一框体的内侧伸缩设置以形成卡槽;所述卡紧部配置有截面为L形的第一凸起,其与背板的卡槽孔匹配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的端部配置有第二凸起,其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朝向上侧延伸设置,其延伸高度为1mm

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背光模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为矩形条结构,其端部设置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背板的阻挡部匹配设置,所述第一凹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背光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盼邵敏刚张敏强周先发陈宝富罗松文杨建波高发普陈冬廖传美汪华书程利王建军韦良欢李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嘉泰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