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对接的滤布滤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426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对接的滤布滤池装置,包括滤布滤池本体,所述滤布滤池本体底部设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底部设有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滤布滤池本体底部设置减震结构,利用弹簧、滑竿、齿轮、丝杆等的运转消耗震动力,减少滤布滤池本体震动产生的损伤,延长本体的使用寿命。延长本体的使用寿命。延长本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对接的滤布滤池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对接的滤布滤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在污水处理的时候需要使用到滤布滤池,微滤布过滤系统与砂滤相比,在技术和经济指标方面都有很多优势。技术上:处理效果好并且水质水量稳定;运行维护简单方便;经济上:设备闲置率低,总装机功率低;设备简单紧凑,附属设备少,整个过滤系统的投资低并且占地小,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高。原水进入滤池经挡板消能后,通过固定在支架上的微孔滤布,固体悬浮物被截留在滤布外侧,过滤液通过中空管收集,重力流通过溢流槽排出滤池。过滤中,污泥吸附于滤布外侧,逐渐形成污泥层,随着滤布上污泥的积累,滤布过滤阻力增加,池内液位逐渐升高,当液位上升到设定值时,PLC同时开启,反抽吸泵及传动装置,圆盘转动过程中,固定于滤布外侧的刮板与滤布表面摩擦,刮去滤布表面的污泥,同时圆盘内的水被由内向外抽吸,清洗滤布微孔中的污泥,池底设排泥管,通过时间设定,由PLC自动开启排泥泵将污泥排出。
[0004]而现有的滤布滤池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震动,长期震动会使得本体损伤,影响其使用寿命。如专利号为CN208641922U提供的一种方便对接的滤布滤池设备,其在滤布滤池底部设置可升降的支撑结构,使滤布滤池设备便于调节高度,方便对接使用,但是缺忽略了震动对本体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解决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对接的滤布滤池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现有的滤布滤池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震动,长期震动会使得本体损伤,影响其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0007]技术方案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对接的滤布滤池装置,包括滤布滤池本体,所述滤布滤池本体底部设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底部设有支撑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座,所述减震座两侧对称设有两根滑竿,所述滑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滤布滤池本体底部,所述滑竿另一端滑动插入所述减震座,所述滑竿上套有第一弹簧,所述滑竿位于所述减震座内部的一端匹配连接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位于所述减震座内部空腔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移动板,同一块所述移动板的两端分别咬合连接两根第一双向丝杆的一端,且两块所述移动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双向丝杆的两端,其中两块所述移动板之间滑动贯穿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所述第一双向丝杆两端分别匹配连接所述减震座内壁,且所述第一限位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两块所述移动板之间。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双向丝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齿轮,多个所述齿轮分别咬合连接位于所述滑竿底部的齿条。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侧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匹配插在位于所述滤布滤池本体侧面的限位块,且所述第二限位杆上套设有第三弹簧。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底面设有至少一组支撑件,每组所述支撑件均包括位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设有第二双向丝杆,所述第二双向丝杆的两端均咬合连接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上活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减震座底面。
[0014]有益效果
[0015]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滤布滤池本体底部设置减震结构,利用弹簧、滑竿、齿轮、丝杆等的运转消耗震动力,减少滤布滤池本体震动产生的损伤,延长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图1的A区放大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
滤布滤池本体;11

限位块;2

减震结构;21

减震座;22

滑竿;221

第一弹簧;222

齿条;23

移动组件;231

移动板;232

第一双向丝杆;233

第一限位杆;235

第二弹簧;236

齿轮;3

支撑结构;31

支撑板;32

第二限位杆;321

第三弹簧;33

移动槽;34

第二双向丝杆;35

移动件;36

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

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
[0026]参照附图1

4,一种便于对接的滤布滤池装置,包括滤布滤池本体1,所述滤布滤池本体1底部设有减震结构2,所述减震结构2底部设有支撑结构3。
[0027]所述减震结构2包括减震座21,所述减震座21两侧对称设有两根滑竿22,所述滑竿2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滤布滤池本体1底部,所述滑竿22另一端滑动插入所述减震座21,所述滑竿22上套有第一弹簧221,所述滑竿22位于所述减震座21内部的一端匹配连接移动组件23,所述移动组件23位于所述减震座21内部空腔内。
[0028]所述移动组件2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移动板231,同一块所述移动板231的两端分别咬合连接两根第一双向丝杆232的一端,且两块所述移动板231分别位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对接的滤布滤池装置,包括滤布滤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滤池本体(1)底部设有减震结构(2),所述减震结构(2)底部设有支撑结构(3);所述减震结构(2)包括减震座(21),所述减震座(21)两侧对称设有两根滑竿(22),所述滑竿(2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滤布滤池本体(1)底部,所述滑竿(22)另一端滑动插入所述减震座(21),所述滑竿(22)上套有第一弹簧(221),所述滑竿(22)位于所述减震座(21)内部的一端匹配连接移动组件(23),所述移动组件(23)位于所述减震座(21)内部空腔内;所述移动组件(2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移动板(231),同一块所述移动板(231)的两端分别咬合连接两根第一双向丝杆(232)的一端,且两块所述移动板(23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双向丝杆(232)的两端,其中两块所述移动板(231)之间滑动贯穿有第一限位杆(233),所述第一限位杆(233)和所述第一双向丝杆(232)两端分别匹配连接所述减震座(21)内壁,且所述第一限位杆(233)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士杰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汉耕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