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指纹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21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侧指纹固定结构,应用于移动终端上,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上的指纹模组、触发开关与柔性电路板;壳体上开设有指纹孔,指纹模组设于指纹孔内并通过粘合组件固定在壳体内;触发开关及柔性电路板均与指纹模组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侧指纹固定结构,在壳体上开设有指纹孔,通过粘合组件将指纹模组固定在指纹孔,省去了传统了装饰件结构,并且可将节约下来的空间作为额外连接结构的容纳腔,提升了结构强度,有效增加了终端的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指纹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侧指纹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外观逐步追求短小薄,结构设计空间逐渐被蚕食,进而导致设计时功能、性能和可靠性不能兼顾。举例来说,目前的侧指纹设计目前主流设计方式为:将侧指纹装入前壳,然后设计一个装饰件固定在前壳,防止在组装前壳时指纹组件掉落。然而,对于结构紧凑,整机宽度不足的终端设备来说,设计侧指纹装饰件往往是靠牺牲前壳和整机强度来达成,进而导致设计时功能、性能和可靠性不能兼顾,进而测试时会导致结构不稳定、零配件失效等质量效果不达标的情形。
[0003]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侧指纹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指纹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旨在改善现有的侧指纹固定方式强度不够的问题,无需设置传统的装饰件,节约了设计空间,增加了终端的可靠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侧指纹固定结构,应用于移动终端上,包括壳体、指纹模组及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触发开关与柔性电路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指纹孔,所述指纹模组设于所述指纹孔内并通过粘合组件固定在壳体内;所述触发开关及所述柔性电路板均与所述指纹模组电性连接。
[000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中框及分别设于所述中框两侧的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指纹孔开设于所述中框上,所述指纹模组与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粘合组件连接,所述触发开关设于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指纹模组背离所述上壳体的一侧抵接。
[0007]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指纹模组的侧壁,且与所述粘合组件靠近所述指纹模组的一侧粘合固定。
[0008]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合组件的长度大于所述指纹模组的长度。
[000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合组件包括软胶体及设于所述软胶体两侧的双面背胶。
[001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双面背胶为可移双面胶。
[0011]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胶体的材质为TPU材料。
[0012]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合组件为麦拉片。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指纹固定结构。
[0014]本技术提供的侧指纹固定结构,在壳体上开设有指纹孔,通过粘合组件将指纹模组固定在指纹孔,省去了传统了装饰件结构,并且可将节约下来的空间作为额外连接结构的容纳腔,提升了结构强度,有效增加了终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侧指纹固定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侧指纹固定结构中粘合组件的剖视图。
[0018]图中标号:100、侧指纹固定结构;10、壳体;11、中框;111、指纹孔;12、上壳体;13、下壳体;101、容置腔;20、指纹模组;30、触发开关;40、柔性电路板;50、粘合组件;51、软胶体;52、双面背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
[0020]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21]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2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侧指纹固定结构100,应用于移动终端上,用于将指纹识别结构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侧边,以实现用户的指纹识别功能。
[0023]如图1所示,侧指纹固定结构100包括壳体10及设于壳体10上的指纹模组20、触发开关30与柔性电路板40。
[0024]具体的,壳体10包括中框11及分别设于中框11两侧的上壳体12与下壳体13。上壳体12、下壳体13与中框11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容置移动终端的各类元器件的容置腔101。中框11开设有与容置腔101连通的指纹孔111。指纹模组20设于指纹孔111内并通过粘合组件50固定在壳体10内。其中,指纹模组20与上壳体12通过粘合组件50连接,从而将指纹模组20固定在壳体10内,并且无需传统的装饰件来进行固定。指纹孔111与指纹模组20的单边间隙可设为0.05mm

0.07mm。触发开关30设于下壳体13上并与指纹模组20背离上壳体12的一侧抵接,以形成指纹模组20与触发开关30的点接触。即,触发开关30与粘合组件50分别设于指纹模组20的两侧。触发开关30及柔性电路板40均与指纹模组20电性连接。
[0025]进一步的,柔性电路板40设于指纹模组20的侧壁上,且与粘合组件50靠近指纹模组20的一侧粘合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指纹模组20为长方体状,触发开关30与指纹模组20的较大的一个面形成点接触,柔性电路板40则与指纹模组20环绕该较大面的四个侧面中的其中一个侧面进行连接,从而在实现柔性电路板40与指纹模组20的电性连接时,也提升了指纹模组20的固定强度。另外,可通过提升粘合组件50的长度,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40与指纹
模组20同时粘合固定在同一个粘合组件50的同一侧,避免了柔性电路板40与指纹模组20的相对移动。
[0026]需要说明的是,指纹模组20受到触发后,同步启动触发开关30以及柔性电路板40,从而进行指纹识别的操作步骤。指纹模组20、触发开关30(业内称Switch)及柔性电路板40(FPC)中的各自的内部结构与实现原理可参考现有技术,本技术在此不做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侧指纹设计中,通常是先装指纹模组20再扣板对板连接器(Board

to

board Connectors,简称BTB)(图中未示出)打螺丝固定;而本设计可以先扣BTB打螺丝固定后再装指纹模组20。由于打螺丝固定作业时需要在壳体10上设计避让结构,从而在本技术的设计中,柔性电路板40的长度要短于传统设计,从而进一步节省了成本。
[0027]进一步的,粘合组件50的长度大于指纹模组20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指纹固定结构,应用于移动终端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指纹模组及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触发开关与柔性电路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指纹孔,所述指纹模组设于所述指纹孔内并通过粘合组件固定在壳体内;所述触发开关及所述柔性电路板均与所述指纹模组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指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框及分别设于所述中框两侧的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指纹孔开设于所述中框上,所述指纹模组与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粘合组件连接,所述触发开关设于所述下壳体上并与所述指纹模组背离所述上壳体的一侧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指纹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指纹模组的侧壁,且与所述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立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