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188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1:01
一种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


[0001]本技术属于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相应的多种针对不同电子产品的连接器应运而生,USB连接器是电连接器中应用最广泛、最普及的连接器之一,绝大数电子设备都配备有USB连接器。目前,USB TYPE

C连接器作为一种可以实现正反插的连接器得到广泛应用。
[0003]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包块上端子座、上端子组、下端子座、下端子组、隔板及绝缘块。目前成型工艺是先将上端子组与上端子座注塑成型为上端子模组、再将下端子组与下端子座注塑成型为下端子模组、然后将隔板组装在上端子模组与下端子模组之间、最后在上端子模组、下端子模组、隔板上注塑成型绝缘块。该工艺涉及三次注塑成型,因此所需要的注塑磨具较多、工艺较为复杂,导致模具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且生产效率低下。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组装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的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组、隔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和所述隔板部分埋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形成端子组件,所述第二端子组安装于所述端子组件形成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部分埋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
[0008]优选地,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之间。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前端的基部,所述隔板埋设于所述基部内。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后端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还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基部后端的突出部,所述第一焊接部延伸至所述突出部的外部。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沿插接方向设置于前端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前端的第一对接部,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和所述第二对接部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基部包括顶面,所述顶面上设有向下凹陷的安装槽,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对接部后端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容纳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还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后端的第二焊接部,所述
第二焊接部延伸至所述突出部的外部,所述第二对接部凸出所述顶面。
[0014]优选地,所述基部还包括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所述第一对接部凸出所述底面。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对接部及所述第二焊接部部分或全部突出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部。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部分或全部埋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隔板及所述第一绝缘本体部分或全部埋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将第一绝缘本体注塑成型于第一端子组与隔板上,而后组装第二端子组后注塑成型第二绝缘本体,从而仅需注塑两次即可完成本技术的生产组装,组装工艺简单,工序较少,且需要的模具少,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0]图3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21]图4是图2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0022]图5是图3的另一角度的进一步立体分解图。
[0023]图6是图3的全部立体分解图。
[0024]图7是本技术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第一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下文描述中所述的“连接”、“安装”、“固定”等词,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是直接连接、安装、固定,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安装、固定,即允许有第三方物质介入。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可以在此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此术语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
[0026]请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第二绝缘本体2、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一端子组3、隔板5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的第二端子组4。
[0027]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组3与所述隔板5上形成端子组件10,即所述第一端子组3及所述隔板5部分埋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内形成所述端子组件10,其中,优选的,所述隔板5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3的上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板5亦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3的下方。
[0028]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前端的基部11及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基部11后端的突出部12,所述隔板5埋设于所述基部11内。
[0029]参照图6所示,所述第一端子组3由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组成,其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前端且呈平板状的第一对接部31、自所述第一对接部31沿插接方向向后延伸的第一安装部32、自所述第一安装部32后端延伸的第一固定部33及自所述第一固定部33后端延伸
的第一焊接部34。其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33与所述第一安装部32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焊接部34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3垂直设置。所述插接方向为本技术与对接连接器插接的方向,且本技术靠近对接连接器的一端为前端,而远离对接连接器的一端为后端。
[0030]所述第二端子组4由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组成,其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前端且呈平板状的第二对接部41、自所述第二对接部41沿插接方向向后延伸的第二安装部42、自所述第二安装部42后端延伸的第二固定部43及自所述第二固定部43后端延伸的第二焊接部44。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43与所述第二安装部42垂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焊接部44与所述第二固定部43垂直设置。
[0031]结合图7所示,所述基部11包括位于所述隔板5上方的顶面111及与所述顶面111相对的位于所述隔板5下方的底面112。
[0032]所述第一端子组3的所述第一对接部31凸出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第二绝缘本体(2)、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的第一端子组(3)、隔板(5)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的第二端子组(4),所述第一端子组(3)和所述隔板(5)部分埋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内形成端子组件(10),所述第二端子组(4)安装于所述端子组件(10)形成端子模块(20),所述端子模块(20)部分埋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组(3)与所述第二端子组(4)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前端的基部(11),所述隔板(5)埋设于所述基部(11)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3)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后端的第一焊接部(34),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还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基部(11)后端的突出部(12),所述第一焊接部(34)延伸至所述突出部(12)的外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TYPE

C连接器的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4)包括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沿插接方向设置于前端的第二对接部(4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在插接方向上设置于前端的第一对接部(31),所述隔板(5)位于所述第一对接部(31)和所述第二对接部(41)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徐红强许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