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次回收煤气化工艺含氨不凝气中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403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氨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次回收煤气化工艺含氨不凝气中氨的装置,其装置包括氨气回收塔壳体、喇叭状封头、冷却装置、氨水循环泵、中心桶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循环雾化的氨水对不凝气中的氨进行回收,经冷却装置降温后,利用脱盐水在填料表面对不凝气中的氨再次进行回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氨水和脱盐水对含氨不凝气中的氨进行两次回收,使流出氨气回收塔的不凝气中氨的含量降的更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煤气化工艺中含氨不凝气中的氨回收制备成氨水进行综合利用,有效的利用了资源,同时有效的保护了环境。同时有效的保护了环境。同时有效的保护了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次回收煤气化工艺含氨不凝气中氨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氨回收
,具体的说是一种两次回收煤气化工艺含氨不凝气中氨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氨气在大气中被氧化生成NO
X
,形成酸雨,并进而氧化成硝酸盐,进入水循环系统,污染地下水,另外,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危害,严重者会引发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导致死亡。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氨进行回收。近几年来,随着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以煤为原料的煤气化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氨水,含氨水中往往还含溶解有CO2、H2、CO等气体,除去这些气体通常采用加热含氨水,使CO2、H2、CO等气体从含氨水中蒸出,这样难免会使含氨水中的氨被蒸出,蒸出的CO2、H2、CO及NH3等气体送火炬焚烧,该部分NH3被烧掉,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燃烧生产的NO
X
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回收率好、降耗低、对环境友好的两次回收煤气化工艺含氨不凝气中氨的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两次回收煤气化工艺含氨不凝气中氨的装置,包括氨气回收塔壳体、喇叭状封头、冷却装置、氨水循环泵、中心桶,所述喇叭状封头、冷却装置、氨气回收塔壳体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所述喇叭状封头内设置雾化板,雾化板上设置雾化喷嘴,所述雾化板下方的喇叭状封头上设置不凝气进口;所述喇叭状封头顶部设置氨水循环液进口,所述氨气回收塔壳体底部设置氨水循环液出口,氨水循环液出口与氨水循环液进口通过氨水循环泵及管道连通,所述冷却装置下方的氨气回收塔壳体内壁上设置氨水收集变径;所述氨气回收塔壳体底部塔釜的外侧壁上设置塔釜液位计上口、塔釜液位计下口;所述中心桶通过两块氨水槽竖板固定在氨气回收塔壳体内中心位置,中心桶的下端高于塔釜液位计上口,两块氨水槽竖板将中心桶外壁与氨气回收塔壳体内壁之间的环形区域均匀分隔为氨水槽和不凝气通道,所述氨水槽底部封堵,所述中心桶上端设置封闭板,所述中心桶内设置填料,氨气回收塔壳体位于氨水槽底部位置设置氨水出口;氨气回收塔壳体外壁的不凝气出口和脱盐水进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中心桶连通,且位置高于所述填料上表面;所述不凝气通道上方的中心桶上设置氨水收集板。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桶上端的封闭板由不凝气通道向氨水槽方向倾斜。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为列管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上设置冷却水进口、冷却水出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氨水槽竖板上端低于中心桶的上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氨水循环泵与氨水循环液进口连接的管道上设置过滤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桶内还设置花洒与脱盐水进口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氨水收集变径小口的直径小于中心桶的直径。
[0012]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利用氨气回收塔塔釜的氨水循环雾化吸收不凝气中的氨,有利于氨水增浓;
[0014]2、本技术通过利用脱盐水在中心桶内的填料表面与不凝气接触,进一步吸收不凝气中的氨;新鲜的脱盐水更容易吸收不凝气中的氨,使流出氨气回收塔的不凝气含氨更低;
[0015]3、本技术通过冷却装置将不凝气和氨水温度降低,更有利于含氨不凝气中氨的回收;
[0016]4、本技术在氨水槽获得的氨水浓度高于氨气回收塔塔釜的氨水浓度,获得氨水的质量浓度为10%~20%。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1、图2中1

氨气回收塔壳体;2

填料;3

氨水出口;5

花洒;7

氨水槽竖板;8

封闭板;9

冷却水出口;10

喇叭状封头;11

不凝气进口;12

氨水循环液进口;13

雾化板;14

雾化喷嘴;15

冷却装置;16

冷却水进口;17

过滤器;18

氨水收集变径;19

氨水收集板;20

脱盐水进口;21

不凝气出口;22

中心桶;23

塔釜液位计上口;24

氨水循环泵;25

塔釜液位计下口;26

氨水循环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参照图1、图2、所示,为了将煤气化工艺中含氨不凝气中的氨进行回收利用,提供一种两次回收煤气化工艺含氨不凝气中氨的装置,包括氨气回收塔壳体1、喇叭状封头10、冷却装置15、氨水循环泵24、中心桶22,所述喇叭状封头10、冷却装置15、氨气回收塔壳体1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喇叭状封头10、冷却装置15、氨气回收塔壳体1依次连接的方式优选螺栓紧固连接,所述喇叭状封头10内设置雾化板13,雾化板13上设置雾化喷嘴14,所述雾化板13下方的喇叭状封头10上设置不凝气进口11、不凝气温度检测口、不凝气压力检测口,所述喇叭状封头10顶部设置氨水循环液进口12,所述氨气回收塔壳体1底部设置氨水循环液出口26,氨水循环液出口26与氨水循环液进口12通过氨水循环泵24及管道连通,氨水循环泵24与氨水循环液进口12连接的管道上设置过滤器17,所述冷却装置15为列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上设置冷却水进口16、冷却水出口9;所述冷却装置15下方的氨气回收塔壳体1内壁上设置氨水收集变径18,所述氨水收集变径18小口的直径小于中心桶22的直径,易于收集冷却装置15冷却的氨水,所述氨气回收塔壳体1底部塔釜的外侧壁上设置塔釜液位计上口23、塔釜液位计下口25、塔釜液温度检测口,所述中心桶22通过两块氨水槽竖板7固定在氨气回收塔壳体1内中心位置,中心桶22的下端高于塔釜液位计上口23,两块氨水槽竖板7将中心桶22外壁与氨气回收塔壳体1内壁之间的环形区域均匀分隔为氨水槽和不凝气通道,所述氨水槽底部封堵,氨水槽竖板7上端低于中心桶22的上端,易于氨水槽中的氨水溢
流至氨气回收塔塔釜,所述中心桶22上端设置封闭板8,且封闭板8由不凝气通道向氨水槽方向倾斜,使氨水收集变径18收集的氨水落在封闭板8后流入氨水槽,所述中心桶22内设置填料2,氨气回收塔壳体1外壁的不凝气出口21和脱盐水进口20分别通过管道与中心桶22连通,且位置高于所述填料2上表面,所述中心桶22内还设置花洒5与脱盐水进口20连通;氨气回收塔壳体1位于氨水槽底部位置设置氨水出口3,所述不凝气通道上方的中心桶22上设置氨水收集板19。
[0022]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次回收煤气化工艺含氨不凝气中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氨气回收塔壳体、喇叭状封头、冷却装置、氨水循环泵、中心桶,所述喇叭状封头、冷却装置、氨气回收塔壳体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所述喇叭状封头内设置雾化板,雾化板上设置雾化喷嘴,所述雾化板下方的喇叭状封头上设置不凝气进口;所述喇叭状封头顶部设置氨水循环液进口,所述氨气回收塔壳体底部设置氨水循环液出口,氨水循环液出口与氨水循环液进口通过氨水循环泵及管道连通,所述冷却装置下方的氨气回收塔壳体内壁上设置氨水收集变径;所述氨气回收塔壳体底部塔釜的外侧壁上设置塔釜液位计上口、塔釜液位计下口;所述中心桶通过两块氨水槽竖板固定在氨气回收塔壳体内中心位置,中心桶的下端高于塔釜液位计上口,两块氨水槽竖板将中心桶外壁与氨气回收塔壳体内壁之间的环形区域均匀分隔为氨水槽和不凝气通道,所述氨水槽底部封堵,所述中心桶上端设置封闭板,所述中心桶内设置填料,氨气回收塔壳体位于氨水槽底部位置设置氨水出口;氨气回收塔壳体外壁的不凝气出口和脱盐水进口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玲黄宗秋李刚李慧唐红建杨军杨龙李显辉魏东董继曾董进前巨文章刘东凯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天业汇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