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海渔场网箱水下清洗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780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下作业工具领域,公开了一种深海渔场网箱水下清洗机器人,包括主体框架及安装在该主体框架上的推进装置、控制与配电装置、清洗装置及行走装置;推进装置通过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布置螺旋桨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机器人的控制及配电装置由两个水密耐压舱构成,能够实现对动力装置、清洗装置的控制与能源供应;机器人的清洗装置为清洗盘,用于清洗渔网;清洗盘的工作面与机器人整体的最低平面之间设有一安全距离,该安全距离以避免渔网干扰为最低限制;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单位时间内作业面积大,可以对深海渔场不同部位的渔网进行清洗,工作高效而稳定。工作高效而稳定。工作高效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海渔场网箱水下清洗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水下作业工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深海渔场网箱水下清洗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深入及技术的进步,大规模建造、使用深海养殖渔场成为可能,它的投用推动渔业养殖区域向外海大范围推进,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拓展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空间具有里程碑意义。深海清洗机器人则是深海养殖渔场的重要保障性装备,在深海养殖渔场的应用与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深海网箱的网衣在海水中经长时间浸泡后,大量的藻类、贝类等附着型生物附在网衣上,导致网眼堵塞,使海水的滤过性降低,不利于鱼体生长。现阶段,我国的深海网箱养殖业配套设备研发相对滞后,缺少相应的自动化清洗设备。国内采用的清洗方法有:人工清洗法、生物清洗法、机械清洗法、药物清洗法和微生物膜法等。这些方法均存在清洗效果差、效率低、对网衣损伤大等缺点。
[0003]国内对渔网进行水下清洗的机器人研发及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往往存在有无法对面积大且外形复杂的渔网进行清洗、对清洗效果监控不及时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海渔场网箱水下清洗机器人,用于稳定、高效地清除渔网附着物(如海藻等)。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深海渔场网箱水下清洗机器人,包括主体框架及安装在该主体框架上的推进装置、控制与配电装置、清洗装置及行走装置;
[0006]所述推进装置包括旋转轴两两垂直布置且相互独立驱动的前后运动螺旋桨、上下运动螺旋桨和横移螺旋桨;
[0007]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盘;清洗盘的工作面与机器人整体的最低平面之间设有一安全距离,该安全距离以避免渔网干扰为最低限制;
[0008]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上下运动螺旋桨用于带动机器人上下运动以及在机器人进行清洗工作时提供使行走轮紧贴待清洁面的压力;
[0009]所述控制与配电装置包括控制器和配电模组,分别置于水密的控制耐压仓和配电耐压仓中;控制器连接前后运动螺旋桨、上下运动螺旋桨、横移螺旋桨三者的驱动器,以及清洗装置;配电模组用于向各个用电部件供电。
[0010]进一步地,包括两个前后运动螺旋桨、三个上下运动螺旋桨和一个横移螺旋桨,均各自连接一个水下电机进行独立驱动;两个前后运动螺旋桨左右对称分布且位于主体框架前部;三个上下运动螺旋桨呈等腰三角形分布,该等腰三角形底角上的两个上下运动螺旋桨左右对称分布于主体框架前部,且与前后运动螺旋桨错位布置,另一个上下运动螺旋桨位于主体框架后部;横移螺旋桨位于主体框架中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清洗盘包括三个空化射流清洗盘,呈三角形分布安装于主体框架底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为无动力行走轮,四个无动力行走轮对称安装于主体框架左右两侧。
[0013]进一步地,主体框架上还搭载有水下摄影机。
[0014]进一步地,控制耐压仓中搭载有惯导模块,水下运动的导航方式采用水下摄影机的图像加惯性导航的复合导航方式。
[0015]进一步地,控制器通过水下电缆与外部母船上的遥控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由密封空心管制成,控制耐压仓和配电耐压仓均为密封空心构造。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重心调整装置,所述重心调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配重块,以及预先设置在主体框架上用于安装固定配重块的至少两个配重安装位。
[0018]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安装位的布设位置配置如下:
[0019]其中一个配重安装位设于主体框架上部后端,当仅在主体框架上部后端的配重安装位安装配重块时,机器人在自身重力及所受浮力作用下处于竖直状态,此时机器人整体的重心与浮心在竖直方向上共线且重心位于浮心下方;
[0020]剩余配重安装位设于主体框架下部,当仅在主体框架下部的配重安装位安装配重块时,机器人在自身重力及所受浮力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此时机器人整体的重心与浮心在竖直方向上共线且重心位于浮心下方。
[0021]总体而言,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通过三组沿不同方向两两垂直布置的螺旋桨实现机器人在三个方向上的运动,从而能够针对大面积渔网进行扫描式清洗;上下运动螺旋桨兼具上下运动以及提供行走轮附着力的功能,即使90
°
的竖直壁面依然能够稳定附着和清洗,并且,清洗盘预留的安全距离可以避免清洗过程中水流冲刷带起的渔网导致的对机器人移动的干扰,因此本技术还适用于各种外形复杂的网箱及渔网。
[0023]2)通过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前后运动螺旋桨的正反转实现前进和后退,驱动力的输出更为稳定;通过呈等腰三角形布置的三个上下运动螺旋桨的正反转实现上升和下降,一方面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运动更稳定,另一方面在机器人工作过程中作用力分布更均匀,使得机器人在螺旋桨压力作用下更稳定地吸附在待清洁面上。
[0024]3)三个空化射流清洗盘呈三角形分布安装,一方面能够提升清洁面积,另一方面由于三角形分布必然存在前后之分,一次移动可以实现多次清洁的效果,因此清洁效率更高。
[0025]4)由于本技术采用三组螺旋桨进行驱动,使用无动力行走轮可以简化结构、节约设计空间;直接利用无动力行走轮的支撑使得清洗盘的工作面离开待清洁面一段距离,使得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仅需设计无动力行走轮的直径或安装高度即可达到改变所需安全距离的目的,而机器人的主体构造无需改变,大大提升了机器人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能力,降低设计、制造难度。
[0026]5)配备水下摄影机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远程监控及观察清洁效果。
[0027]6)采用水下摄影机的图像加惯性导航的复合导航方式,使操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机器人位置、工作状态等情况。
[0028]7)控制器通过水下电缆与外部母船上的遥控器连接,信号传输质量高,遥控稳定性更好。
[0029]8)本技术采用空心管材制成的框架结构,无需另外配置浮力材料。由框架提供大部分浮力,节省浮力材,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结构。而且框架可以由铝合金制成,材料及工艺都属于成熟技术,取材、制造都极为方便。
[0030]9)本技术在框架内预留有重心调整机构,通过安装配重块、调整配重块数量及位置的方式,使得机器人能根据不同配重引起的重心位置变化,保持相应的俯仰角下的稳定运动。
[0031]10)设定水平状态下重心与浮心的位置条件和竖直状态下重心与浮心的位置条件,并据此设置配重安装位和配重块,能够确保机器人在水平状态下和竖直状态下都能保持相应的稳定运动,进一步提高清洗工作的稳定性,对于90
°
渔网侧网的清洗亦能稳定胜任。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布置示意图;
[0033]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仰视结构布置示意图;
[0034]图3、图4是本技术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海渔场网箱水下清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及安装在该主体框架上的推进装置、控制与配电装置、清洗装置及行走装置;所述推进装置包括相互独立驱动的前后运动螺旋桨(1)、上下运动螺旋桨(2)和横移螺旋桨(3);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盘(7);清洗盘(7)的工作面与机器人整体的最低平面之间设有一安全距离,该安全距离以避免渔网干扰为最低限制;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轮(4);上下运动螺旋桨(2)用于带动机器人上下运动以及在机器人进行清洗工作时提供使行走轮(4)紧贴待清洁面的压力;所述控制与配电装置包括控制器和配电模组,分别置于水密的控制耐压仓(5)和配电耐压仓(6)中;控制器连接前后运动螺旋桨(1)、上下运动螺旋桨(2)、横移螺旋桨(3)三者的驱动器,以及清洗装置;配电模组用于向各个用电部件供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海渔场网箱水下清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前后运动螺旋桨(1)、三个上下运动螺旋桨(2)和一个横移螺旋桨(3),均各自连接一个水下电机进行独立驱动;两个前后运动螺旋桨(1)左右对称分布且位于主体框架前部;三个上下运动螺旋桨(2)呈等腰三角形分布,该等腰三角形底角上的两个上下运动螺旋桨(2)左右对称分布于主体框架前部,且与前后运动螺旋桨(1)错位布置,另一个上下运动螺旋桨(2)位于主体框架后部;横移螺旋桨(3)位于主体框架中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海渔场网箱水下清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盘(7)包括三个空化射流清洗盘,呈三角形分布安装于主体框架底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海渔场网箱水下清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4)为无动力行走轮,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罗友高唐国元刘捷卫勇陈宏轩周海峰蒋昌王晓曦杨亦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