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压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019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工位压铆结构,它包括:夹取组件,所述夹取组件包括支撑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一侧的第一升降板、与所述第一升降板相连且用于带动其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板下方的旋转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板底部且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板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旋转板底部的多个手指气缸;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夹取组件一侧的第二升降板、与所述第二升降板相连且用于带动其升降的第三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工位压铆结构自动化程度高,夹取与压合步骤可同时进行,压合效率快,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压铆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压铆
,具体涉及一种多工位压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压铆也称压合铆接,就是指在进行铆接过程中在外界压力下,压铆件使机体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产品结构的可靠性。在压铆工艺中,需要将待压合的产品放置在压合台上,然后再对其进行压合操作。
[0003]现有技术中,物料的夹取与压合是先后进行的,只有当上一物料压合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物料的夹取,取料与压合步骤之间间隔时间太长,产品压合效率低,严重制约产品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工位压铆结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位压铆结构,它包括:
[0006]夹取组件,所述夹取组件包括支撑架、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一侧的第一升降板、与所述第一升降板相连且用于带动其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板下方的旋转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板底部且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板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旋转板底部的多个手指气缸;
[0007]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夹取组件一侧的第二升降板、与所述第二升降板相连且用于带动其升降的第三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升降板底部的压合头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侧底部上且与所述压合头相配合使用的支撑头。
[0008]优化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支撑板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立板。
[0009]优化地,所述夹取组件还包括搭设在两块所述第一立板顶部的第二支撑板、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底部的第二立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立板底部的第三支撑板。
[0010]优化地,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搭设在两块所述第一立板顶部的第四支撑板、间隔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二导柱、套设在所述第二导柱下端部的第一固定板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导柱上且其周面与所述的第二升降板相固定的第二导套。
[0011]优化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升降气缸,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旋转气缸,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为伺服电缸。
[0012]优化地,所述支撑头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且与所述压合头同轴布置。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多工位压铆结构对称设有两个手指气缸,在升降气缸与旋转气缸的带动下,可实现两个工位之间的转换,保证夹取物料的连续性;伺服电缸可精确控制压合头的压合量,手指气缸夹取物料,旋转180
º
后,由压合组件完成压合,同时另一个手指气缸夹取下一个物料;本技术多工位压铆结构自动化程度高,夹取与压合步骤可同时进行,压合效率快,提高加工
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夹取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压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夹取组件的主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夹取组件;11、支撑架;111、底板;112、第一支撑板;113、第一立板;12、第一升降板;13、升降气缸;14、旋转板;15、旋转气缸;16、手指气缸;171、第二支撑板;172、第二立板;173、第三支撑板;174、第一导柱;175、第一导套;
[0020]2、压合组件;21、第二升降板;22、伺服电缸;23、压合头;24、支撑头;25、第四支撑板;26、第二导柱;27、第二导套;28、第一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多工位压铆结构主要包括夹取组件1和压合组件2等。
[0023]其中,夹取组件1主要包括支撑架11、第一升降板12、升降气缸13、旋转板14、旋转气缸15、手指气缸16、第二支撑板171、第二立板172、第三支撑板173、第一导柱174和第一导套175等。支撑架11主要包括底板111、第一支撑板112和第一立板113等。底板111为矩形状金属板,通常固定在加工机台上。第一支撑板112固定在底板111上(第一支撑板112长度小于底板111的长度)。第一立板113有两块,它们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2上(第一立板113与第一支撑板112相垂直固定)。
[0024]第二支撑板171搭设在两块第一立板113的顶部(第二支撑板171与第一立板113的顶部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固定)。第二立板172间隔设置在第二支撑板171底部(第二立板172与第二支撑板171垂直固定)。第三支撑板173连接在两块第二立板172的底部。
[0025]第一升降板12可升降地设置在支撑架11一侧(第一升降板12的升降是依靠第一驱动装置实现的,第一驱动装置为升降气缸13,升降气缸13固定在第三支撑板173上且其导向杆穿过第三支撑板173连接在第一升降板12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气缸13类型选用单作用式气缸即可,第一驱动装置不仅仅局限于升降气缸13,也可以选用直线滑台气缸或无杆气缸等)。第一导柱174贯穿第三支撑板173且其一端固定在第一升降板12上表面,第一导套175套设在第一导柱174上且与第三支撑板173相固定(第一导柱174可保证第一升降板12在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旋转板14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升降板12下方(旋转板14的转动是依靠第二驱动装置实现的,第二驱动装置为旋转气缸15,旋转气缸15固定在第一升降板12下表面,旋转板14固定在旋转气缸15的旋转部上)。手指气缸16有两个,它们对称固定在旋转板14的底部(手指气缸16用于夹取待压合的物料)。
[0026]压合组件2对夹取组件1夹取的物料进行压合处理,它主要包括第二升降板21、伺服电缸22、压合头23、支撑头24、第四支撑板25、第二导柱26、第二导套27和第一固定板28
等。第四支撑板25搭设在两块第一立板113顶部(第三支撑板173与第一立板113的顶部通过螺丝紧固的方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板173与第二支撑板171平行布置)。第二导柱26有两根,它们间隔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柱26靠近第一立板113内侧)。第一固定板28套设在第二导柱26下端部且与第二导柱26周面相固定。第二升降板21套设在第二导柱26上端部且可沿着第二导柱26升降(第二导套27套设在第二导柱26上且其周面与第二支撑板171相固定)。第二升降板21的升降是依靠第三驱动装置实现的(第三驱动装置为伺服电缸22,伺服电缸22可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可精确控制第二升降板21的升降;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缸22贯穿第三支撑板173且其导向杆延伸至第二升降板21上)。压合头23固定在第二升降板21底板(压合头23材质为合金钢)。支撑头24设置在支撑架11内侧底部上且与压合头23相配合使用(支撑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压铆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夹取组件(1),所述夹取组件(1)包括支撑架(11)、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1)一侧的第一升降板(12)、与所述第一升降板(12)相连且用于带动其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升降板(12)下方的旋转板(14)、固定在所述第一升降板(12)底部且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板(14)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旋转板(14)底部的多个手指气缸(16);压合组件(2),所述压合组件(2)包括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夹取组件(1)一侧的第二升降板(21)、与所述第二升降板(21)相连且用于带动其升降的第三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升降板(21)底部的压合头(23)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1)内侧底部上且与所述压合头(23)相配合使用的支撑头(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压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包括底板(111)、固定在所述底板(111)上的第一支撑板(112)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12)上的第一立板(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盖特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