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257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涉及无线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防护上盖和与防护上盖一侧活动连接的终端本体,终端本体的一侧铰接有防护上盖,防护上盖包括活动安装在终端本体一侧的盖体、设置在盖体一侧外壁边沿处的弹性绷带以及开设在盖体表面的收纳槽,盖体的内侧安装有海绵缓冲垫且弹性绷带的顶端连接有T型定位插块,盖体的底端铰接有终端本体。该手持控制终端可将盖体向终端本体方向旋转至一定角度并利用T型定位插块插入定位插槽中,此时盖体关闭后仪器整体与使用时相比体积缩小,方便工作者进行随身携带且盖体内侧设置的海绵缓冲垫不仅可以对终端本体的操作面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也能够达到一定防尘的目的。到一定防尘的目的。到一定防尘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

技术介绍

[0002]手持控制终端是指便于携带的数据处理终端,其本身具有触摸屏、按键和内部的起到数据处理发送功能的相关模块,有些手持终端还具有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进行分类:工业级手持终端和消费级手持终端;其应用的领域范围较多,例如物流、电力行业抄表、移动警务、卡片管理和占道停车刷卡等;物流系统根据不同的系统,使用的手持终端扩展功能各不相同,主要用到的功能为条码扫描。
[0003]现有的手持控制终端在用于工厂或其他场合时一般由于体积较大且不易对其进行随身携带,在不使用时屏幕表面易沾染灰尘且不能适时地对其壳体进行保护,不慎掉落时易造成仪器受损且维修成本较高。
[0004]针对这些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从而解决了传统手持控制终端在用于工厂或其他场合时一般由于体积较大且不易对其进行随身携带,在不使用时屏幕表面易沾染灰尘且不能适时地对其壳体进行保护,不慎掉落时易造成仪器受损且维修成本较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包括防护上盖和与防护上盖一侧活动连接的终端本体,终端本体的一侧铰接有防护上盖,防护上盖包括活动安装在终端本体一侧的盖体、设置在盖体一侧外壁边沿处的弹性绷带以及开设在盖体表面的收纳槽,盖体的内侧安装有海绵缓冲垫且弹性绷带的顶端连接有T型定位插块,盖体的底端铰接有终端本体;
[0007]终端本体包括位于盖体同侧且安装在终端本体一侧外壁上的载块、与载块底端直接相连的第一活动控制器以及活动安装在第一活动控制器底部的第二活动控制器,第二活动控制器与第一活动控制器之间设置有伸缩板,第二活动控制器的一端连接伸缩板且伸缩板的一侧伸入第一活动控制器的内腔中。
[0008]进一步地,收纳槽的内腔中设置有长转轴,长转轴的两端均穿过盖体且延伸至盖体的外侧,且长转轴的外侧还安装有维稳支架。
[0009]进一步地,维稳支架整体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其转动至水平方向时,维稳支架与收纳槽之间相互匹配且内嵌在收纳槽的内腔中。
[0010]进一步地,第一活动控制器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屏,第二活动控制器的表面安装有若干组操作键且其远离载块的一侧外壁上加工有定位插槽。
[0011]进一步地,定位插槽对称设置有两组且其与T型定位插块的数量相匹配,且T型定位插块与定位插槽之间相互配合。
[0012]进一步地,第一活动控制器和第二活动控制器的底部均安装有缓冲气囊,且终端本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压力密封腔室,缓冲气囊的输气端通过气管连通压力密封腔室的内腔。
[0013]进一步地,压力密封腔室中活动安装有密封活塞体,密封活塞体位于压力密封腔室的内腔且靠近载块处且其外侧还设置有压力推杆。
[0014]进一步地,载块的内壁上固设有定位件,定位件的一端安装有压缩弹性件,压力推杆的一端伸入载块的内腔中且连接压缩弹性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在盖体的底端铰接有终端本体,盖体的内侧安装有海绵缓冲垫且第二活动控制器与第一活动控制器之间设置有伸缩板,使得在运输和储存终端本体时,可将第二活动控制器利用伸缩板逐渐缩短与第一活动控制器之间的距离,并使终端本体整体体积减小,且在第二活动控制器的外壁边沿接触到第一活动控制器后,将盖体向终端本体方向旋转至一定角度并利用T型定位插块插入定位插槽中对盖体进行限位,此时盖体关闭后仪器整体与使用时相比体积缩小,方便工作者进行随身携带且盖体内侧设置的海绵缓冲垫不仅可以对终端本体的操作面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也能够达到一定防尘的目的,方便工作人员后续使用。
[0017]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在第一活动控制器和第二活动控制器的底部均安装有缓冲气囊,且终端本体的内腔中设置有压力密封腔室,缓冲气囊的输气端通过气管连通压力密封腔室的内腔,使得终端本体在使用且不慎垂直掉落后,地面会直接撞击至缓冲气囊上并挤压缓冲气囊中的空气,此时缓冲气囊由于受到外力冲击其内部的气体会迅速通过气管排入到压力密封腔室中,同时压力密封腔室的内压升高并迅速产生推力并向外侧推动密封活塞体,密封活塞体一端连接的压力推杆也会同步挤压压缩弹性件,待外力逐渐消失后,压缩弹性件压缩后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向内推动压力推杆和密封活塞体,并将压力密封腔室中的空气再重新压回缓冲气囊内,使其进行复位,且能适时地对终端本体底部进行保护,避免不慎掉落时造成仪器受损且也降低了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终端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终端本体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防护上盖;11、盖体;111、海绵缓冲垫;12、弹性绷带;121、T型定位插块;13、收纳槽;131、长转轴;132、维稳支架;2、终端本体;21、载块;211、定位件;2111、压缩弹性件;22、第一活动控制器;221、显示屏;23、第二活动控制器;231、操作键;232、定位插槽;24、伸缩板;25、缓冲气囊;251、气管;26、压力密封腔室;261、密封活塞体;2611、压力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2,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包括用于对终端本体2表面进行保护的防护上盖1和与防护上盖1一侧活动连接的终端本体2,终端本体2的一侧铰接有防护上盖1,防护上盖1包括活动安装在终端本体2一侧的盖体11、设置在盖体11一侧外壁边沿处的弹性绷带12以及开设在盖体11表面的收纳槽13,盖体11关闭后仪器整体与使用时相比体积缩小,方便工作者进行随身携带,盖体11的内侧安装有用于对终端本体2的操作面进行一定的保护的海绵缓冲垫111且弹性绷带12的顶端连接有T型定位插块121,将盖体11向终端本体2方向旋转至一定角度并利用T型定位插块121插入定位插槽232中对盖体11进行限位,盖体11的底端铰接有终端本体2,收纳槽13的内腔中设置有长转轴131,长转轴131的两端均穿过盖体11且延伸至盖体11的外侧,且长转轴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包括防护上盖(1)和与防护上盖(1)一侧活动连接的终端本体(2),终端本体(2)的一侧铰接有防护上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上盖(1)包括活动安装在终端本体(2)一侧的盖体(11)、设置在盖体(11)一侧外壁边沿处的弹性绷带(12)以及开设在盖体(11)表面的收纳槽(13),盖体(11)的内侧安装有海绵缓冲垫(111)且弹性绷带(12)的顶端连接有T型定位插块(121),所述盖体(11)的底端铰接有终端本体(2);终端本体(2)包括位于盖体(11)同侧且安装在终端本体(2)一侧外壁上的载块(21)、与载块(21)底端直接相连的第一活动控制器(22)以及活动安装在第一活动控制器(22)底部的第二活动控制器(23),第二活动控制器(23)与第一活动控制器(22)之间设置有伸缩板(24),第二活动控制器(23)的一端连接伸缩板(24)且伸缩板(24)的一侧伸入第一活动控制器(22)的内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13)的内腔中设置有长转轴(131),长转轴(131)的两端均穿过盖体(11)且延伸至盖体(11)的外侧,且长转轴(131)的外侧还安装有维稳支架(1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手持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维稳支架(132)整体设置为中空结构且其转动至水平方向时,维稳支架(132)与收纳槽(13)之间相互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仕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