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235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其包括导流墙、污泥泵和小型剩余污泥斗,所述导流墙设置在水解酸化池内部,从而将池内部划分为左水解酸化池和右水解酸化池,所述左水解酸化池和右水解酸化池能相通,所述小型剩余污泥斗设在右水解酸化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泵设在右水解酸化池外部,污泥泵的进口端连接一根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穿过右水解酸化池的池壁后、伸进右水解酸化池的池底部。本申请减少排泥斗、地埋排泥管,施工难度降低,经济成本降低;将排泥斗和地埋管改为剩余污泥斗,池内和地埋管道减少,安装检修方便。安装检修方便。安装检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主要应用于水解酸化系统中,用于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石化、纺织、造纸、印染、酿造、制药、制革等工业废水治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水解酸化池在设计应用时,水解酸化池中挂有活性填料,使污泥附着在填料上形成膜,从而增大污水和污泥的接触面积,达到增加污泥和污水的接触时间。由于一般不设排泥装置,仅设计重力排泥管和放空管,其长期运行后,存在以下缺点:1、活性污泥在挂膜后自我更新,脱落失去活性的污泥,加上污泥回流量过大,大量污泥沉积排泥斗,因污泥板结进入排泥管和放空管导致其堵塞的情况时有发生,通堵和清理工作就显得异常艰难;另外排泥管和放空管一般多为地埋管,还须进行开挖对埋地管道进行更换,工作量巨大,而且施工时间较长,影响整个污水站的正常运行;2、由于不及时排泥,排泥斗沉积大量污泥,在池底腐败发酵,导致处理效果降低;3、排泥管及放空管堵塞,需要维修时,处理不当的情况下,由于填料挂膜超负荷,容易造成填料坍塌,产生安全事故;4、人工排泥的周期和排泥量不固定,容易造成排泥斗和排泥管堵塞;5、检修时需要放空整个水解酸化池,工作量巨大,维修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墙、污泥泵和小型剩余污泥斗,所述导流墙设置在水解酸化池内部,从而将池内部划分为左水解酸化池和右水解酸化池,所述左水解酸化池和右水解酸化池能相通,所述小型剩余污泥斗设在右水解酸化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泵设在右水解酸化池外部,污泥泵的进口端连接一根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穿过右水解酸化池的池壁后、伸进右水解酸化池的池底部。
[0005]优选的,该排泥装置还包括潜水搅拌机,潜水搅拌机安装在前段水解酸化池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潜水搅拌机安装在一个支架上,该支架与前段水解酸化池内壁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污泥泵安装在一个基座平台上,该基座平台设在右水解酸化池外部。
[0008]优选的,所述导流墙设置两面,两面导流墙一前一后设置,其中靠近左水解酸化池的那一面导流墙的顶面与水解酸化池的顶部是连接在一起的,底面与水解酸化池的底部留有间距;另一面导流墙的底面与水解酸化池的底部是连接在一起的,顶面与水解酸化池的顶部留有间距。
[0009]优选的,所述右水解酸化池的顶部开有上部进水口,所述左水解酸化池的顶部开有上部出水口。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1]1、减少排泥斗、地埋排泥管,施工难度降低,经济成本降低;
[0012]2、将排泥斗和地埋管改为剩余污泥斗,池内和地埋管道减少,安装检修方便;
[0013]3、通过自动控制污泥泵,增加排泥时间和频率,减少人工操作;
[0014]4、增设导流墙,剩余污泥平稳沉淀至剩余污泥斗,经过导流墙进入右水解酸化池,减少水解酸化池底部污泥沉积;
[0015]5、检修时仅需放空剩余污泥斗,无需整体放空所有水解酸化池,节约检修时间。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的B

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导流墙1、污泥泵2、小型剩余污泥斗3、左水解酸化池41、右水解酸化池42、上部进水口43、上部出水口44、基座平台5、排泥管6、二号排泥管7、潜水搅拌机8、支架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2]实施例
[0023]参见图1至图3。
[002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其包括导流墙1、污泥泵2和小型剩余污泥斗3。导流墙1设置在水解酸化池内部,从而将池内部划分为左水解酸化池41和右水解酸化池42,右水解酸化池42的顶部开有上部进水口43,左水解酸化池41的顶部开有上部出水口44,左水解酸化池41和右水解酸化池42能相通。
[0025]本实施例中,小型剩余污泥斗3设在右水解酸化池42的底部。污泥泵2安装在一个基座平台5上,该基座平台5设在右水解酸化池42外部,污泥泵2的进口端连接一根排泥管6,排泥管6穿过右水解酸化池42的池壁后、伸进右水解酸化池42的池底部。污泥泵2的出口端连接一根二号排泥管7,二号排泥管7与污泥浓缩池连接。
[0026]本排泥装置还包括潜水搅拌机8,潜水搅拌机8安装在前段水解酸化池中,本实施例中前段水解酸化池设置两个,设置有导流墙的那个水解酸化池为后段水解酸化池,污水依次通过两个前段水解酸化池后、再依次经过后段水解酸化池的右水解酸化池42和左水解酸化池41,然后从左水解酸化池41的顶部的上部出水口44流出。潜水搅拌机8安装在一个支架9上,该支架9与前段水解酸化池内壁固定连接。
[0027]本实施例中,导流墙1设置两面,两面导流墙1一前一后设置,其中靠近左水解酸化
池41的那一面导流墙1的顶面与水解酸化池的顶部是连接在一起的,底面与水解酸化池的底部留有间距;另一面导流墙1的底面与水解酸化池的底部是连接在一起的,顶面与水解酸化池的顶部留有间距。
[0028]根据工艺在水解酸化池内部设计导流墙1,增设小型剩余污泥斗3,形成组合池,不用设置排泥斗和地埋排泥管。污水在前段水解酸化池经过潜水搅拌机8均匀搅动,填料上活性污泥自我更新脱落后的污泥和部分浮泥经过中心出水口平稳进入小型剩余污泥斗3(不挂填料),自然重力沉淀后,通过污泥泵2设定自动排入污泥浓缩池,污水经过导流墙1进入右水解酸化池42后,由上部出水口43进入好氧池,好氧池减少过多腐败污泥进入。小型剩余污泥斗3中的污泥通过plc控制污泥泵2,增加排泥时间和频率,减少人工操作,避免剩余污泥过多。
[0029]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墙、污泥泵和小型剩余污泥斗,所述导流墙设置在水解酸化池内部,从而将池内部划分为左水解酸化池和右水解酸化池,所述左水解酸化池和右水解酸化池能相通,所述小型剩余污泥斗设在右水解酸化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泵设在右水解酸化池外部,污泥泵的进口端连接一根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穿过右水解酸化池的池壁后、伸进右水解酸化池的池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排泥装置还包括潜水搅拌机,潜水搅拌机安装在前段水解酸化池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解酸化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搅拌机安装在一个支架上,该支架与前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杰沈虎祥詹现杰赵崇琦朱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分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