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192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包括机壳、缓释筒、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第一容液箱、第二容液箱、以及旋转装置;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第一容液箱、第二容液箱均位于机壳内;所述缓释筒的下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内,所述旋转装置用于带动转动轴转动;所述缓释筒内设置有隔离板,并通过该隔离板将缓释筒内部分隔为第一缓释腔和第二缓释腔;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的导引下料斗、第二容液箱的导引下料斗、第一容液箱的导引下料斗沿着缓释筒的转动轨迹依次排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针对于两种不同液体同时进行益生菌缓释,使得使用较为灵活,并可提高效率。并可提高效率。并可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益生菌缓释装置包括缓释筒,所述缓释筒的上端设置有进液口和进料口,而在使用时,益生菌颗粒可经进料口进入缓释筒内,而通过往进液口内通入液体,并经益生菌缓释后,使得液体带有益生菌。但由于现有的益生菌缓释装置每次仅能针对单种液体进行益生菌缓释,从而造成使用较为局限,效率较低,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其可针对于两种不同液体同时进行益生菌缓释,使得使用较为灵活,并可提高效率。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包括机壳、缓释筒、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第一容液箱、第二容液箱、以及旋转装置;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第一容液箱、第二容液箱均位于机壳内;所述缓释筒的下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内,所述旋转装置用于带动转动轴转动;所述缓释筒内设置有隔离板,并通过该隔离板将缓释筒内部分隔为第一缓释腔和第二缓释腔;所述缓释筒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缓释腔连通的第一进料口、与第二缓释腔连通的第二进料口;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第一容液箱、第二容液箱的下端均设置有导引下料斗,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的导引下料斗、第二容液箱的导引下料斗、第一容液箱的导引下料斗沿着缓释筒的转动轨迹依次排布;所述第一容液箱的导引下料斗用于将第一容液箱的液体导引进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二容液箱的导引下料斗用于将第二容液箱的液体导引进第二进料口。
[0006]各导引下料斗处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0007]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包括送料箱、可转动地安装在送料箱内的螺旋推进轴、用于带动螺旋推进轴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的导引下料斗设置在送料箱的底部上,并与送料箱内部连通。
[0008]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的导引下料斗设置在送料箱前端的底部上,所述送料箱后端的顶部上设置有与送料箱内部连通的进料料斗,所述机壳的顶部上设置有正对于进料料斗的通孔。
[0009]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在螺旋推进轴上的第一传动带轮、第二传动带轮、用于带动第二传动带轮转动的第一动力部件、以及传送带;所述第二传动带轮的中心轴线与第一传动带轮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传送带绕设于第一传动带轮和第二传动带轮上。
[0010]所述第一动力部件为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机体固定在送料箱上,且第二传动带轮固定在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0011]所述螺旋推进轴的其中一端形成为第一安装端,另一端形成为第二安装端,所述
送料箱的前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后端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安装端固定插装在第一轴承的内圈内,第二安装端固定插装在第二轴承的内圈内,所述第一安装端还从送料箱穿出,所述第一传动带轮固定在第一安装端伸出送料箱外的部位上。
[0012]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在转动轴上的第一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用于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的第二动力部件;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锥齿轮的中心轴线垂直。
[0013]所述第二动力部件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0014]所述缓释筒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缓释腔连通的第一出液连接管、与第二缓释腔连通的第二出液连接管;所述机壳上还开设有用于正对缓释筒下端的窗口。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其通过采用机壳、缓释筒、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第一容液箱、第二容液箱、以及旋转装置的结合设计,通过利用旋转装置带动转动轴连同缓释筒转动,从而可利用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分别往缓释筒的第一缓释腔和第二缓释腔送入益生菌颗粒,并通过第一容液箱往第一缓释腔内通入液体,第二容液箱往第二缓释腔内通入另外的液体,从而可针对于两种不同液体同时进行益生菌缓释,使得使用较为灵活,并可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处于机壳分离的状态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处于机壳分离状态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1]图5为缓释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2]10、机壳;11、窗口;20、缓释筒;21、转动轴;22、第一缓释腔;23、第二缓释腔;24、第一进料口;25、第二进料口;26、进料料斗;27、第一出液连接管;28、第二出液连接管;30、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31、导引下料斗;32、送料箱;33、螺旋推进轴;41、第一容液箱;42、第二容液箱;50、旋转装置;51、第一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3、第二动力部件;60、驱动组件;61、第一传动带轮;62、第二传动带轮;63、第一动力部件;64、传送带;71、上轴承;72、下轴承;73、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4]如图1

5所示,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包括机壳10、缓释筒20、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30、第一容液箱41、第二容液箱42、以及旋转装置50;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30、第一容液箱41、第二容液箱42均位于机壳10内;所述缓释筒20的下端设置有转动轴21,所述转动轴21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10内,所述旋转装置50用于带动转动轴21转动;所述缓释筒20内设置有隔离板,并通过该隔离板将缓释筒20内部分隔为第一缓释腔22和第二缓释腔23;所述缓
释筒20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缓释腔22连通的第一进料口24、与第二缓释腔23连通的第二进料口25;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30、第一容液箱41、第二容液箱42的下端均设置有导引下料斗31,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30的导引下料斗31、第二容液箱42的导引下料斗31、第一容液箱41的导引下料斗31沿着缓释筒20的转动轨迹依次排布;所述第一容液箱41的导引下料斗31用于将第一容液箱41的液体导引进第一进料口24,所述第二容液箱42的导引下料斗31用于将第二容液箱42的液体导引进第二进料口25。具体的,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30的导引下料斗31与第二容液箱42的导引下料斗31间隔90
°
,所述第二容液箱42的导引下料斗31与第一容液箱41的导引下料斗31间隔90
°
,所述第一进料口24与第二进料口25间隔90
°

[0025]在使用时,第一容液箱41、第二容液箱42内分别容纳有不同液体(例如纯净水、牛奶),然后通过旋转装置50带动转动轴21连同缓释筒20正向转动,而待第一进料口24转动至正对于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30的导引下料斗31,此时益生菌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益生菌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缓释筒、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第一容液箱、第二容液箱、以及旋转装置;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第一容液箱、第二容液箱均位于机壳内;所述缓释筒的下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内,所述旋转装置用于带动转动轴转动;所述缓释筒内设置有隔离板,并通过该隔离板将缓释筒内部分隔为第一缓释腔和第二缓释腔;所述缓释筒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缓释腔连通的第一进料口、与第二缓释腔连通的第二进料口;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第一容液箱、第二容液箱的下端均设置有导引下料斗,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的导引下料斗、第二容液箱的导引下料斗、第一容液箱的导引下料斗沿着缓释筒的转动轨迹依次排布;所述第一容液箱的导引下料斗用于将第一容液箱的液体导引进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二容液箱的导引下料斗用于将第二容液箱的液体导引进第二进料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导引下料斗处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益生菌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包括送料箱、可转动地安装在送料箱内的螺旋推进轴、用于带动螺旋推进轴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的导引下料斗设置在送料箱的底部上,并与送料箱内部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益生菌缓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颗粒供给装置的导引下料斗设置在送料箱前端的底部上,所述送料箱后端的顶部上设置有与送料箱内部连通的进料料斗,所述机壳的顶部上设置有正对于进料料斗的通孔。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燕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康贝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