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式离心空压机热回收与冷却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189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蜗壳式离心空压机热回收与冷却一体化装置,包括蜗壳冷却器壳体,蜗壳冷却器壳体设有进气管,蜗壳冷却器壳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端部固定有叶轮,叶轮的前侧设有扩压器,扩压器固定在蜗壳冷却器壳体内部,扩压器的一侧设有热回收装置,热回收装置远离扩压器的一侧设有压缩气体冷却装置,压缩气体冷却装置远离热回收装置的一侧设有水气分离装置,热回收装置、压缩气体冷却装置和水气分离装置均位于蜗壳冷却器壳体内部,水气分离装置的输出端连通有冷凝水排出管,冷凝水排出管与蜗壳冷却器壳体一体成型设计,蜗壳冷却器壳体的上端侧壁连通有出气管。实现对空气压缩后高温气体的热量回收,回收效率高,节约能源。节约能源。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蜗壳式离心空压机热回收与冷却一体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压缩机热回收装置
,具体涉及蜗壳式离心空压机热回收与冷却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其构造与水泵类似。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压缩空气是工业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动力源之一,由于其具有安全、无公害、调节性能好、制造成本低、输送方便等诸多优点,使其在现代工业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被广大人们认可。但要得到品质优良的压缩空气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在大多数生产型企业中,压缩空气的能源消耗占全部电力消耗的10%~35%。在不断提高压缩空气系统效率的同时,空压机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压缩热,压缩热消耗的能量占机组运行功率的85%以上。
[0003]现有的空压机产生的热量大多通过机组的风冷或水冷系统释放到大气当中,热量没有被利用造成能源浪费,同时由于热排放加剧了城市的温室效应。所以压缩机的热回收即可持续回收大量的压缩热量,又降低了冷却系统损耗,是降低客户生产成本的必要手段。现在对空气压缩机热回收通常是外接专用的热回收装置,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蜗壳式离心空压机热回收与冷却一体化装置,包括蜗壳冷却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冷却器壳体(1)的一端轴心处一体成型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横穿蜗壳冷却器壳体(1)的内部并延伸至蜗壳冷却器壳体(1)的另一侧,所述蜗壳冷却器壳体(1)远离进气管(2)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有叶轮(4),所述叶轮(4)位于蜗壳冷却器壳体(1)的内部,所述叶轮(4)远离转轴(3)的一端前侧设置有扩压器(5),所述扩压器(5)通过螺栓固定在蜗壳冷却器壳体(1)的内部,所述扩压器(5)远离叶轮(4)的一侧设置有热回收装置(6),所述热回收装置(6)远离扩压器(5)的一侧设置有压缩气体冷却装置(7),所述压缩气体冷却装置(7)远离热回收装置(6)的一侧设置有水气分离装置(8),所述热回收装置(6)、压缩气体冷却装置(7)和水气分离装置(8)均位于蜗壳冷却器壳体(1)的内部,所述水气分离装置(8)的输出端连通有冷凝水排出管(9),所述冷凝水排出管(9)与蜗壳冷却器壳体(1)一体成型设计,所述蜗壳冷却器壳体(1)的上端侧壁连通有出气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式离心空压机热回收与冷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装置(6)包括第一进液管(601)、第一环形壳腔(602)和第一出液管(603),所述第一进液管(601)与第一环形壳腔(602)连通,所述第一环形壳腔(602)与第一出液管(603)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601)和第一出液管(603)均与蜗壳冷却器壳体(1)的侧壁一体成型设计,所述第一环形壳腔(602)位于蜗壳冷却器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光杨松瑞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铸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