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汽提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69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丙烯汽提塔,其将混合液高效进行气液分离,使得高效获得的纯净的丙烯。其包括: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第二分隔导向筒体、侧部再沸器、顶部换热器、下部分流筒体、中部入料筒体,中部入料筒体包括有混合入料口;所述中部入料筒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分隔导向筒体,所述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的下方设置有所述下部分流筒体,所述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的下部出料口的正下方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将所述下部分流筒体分隔成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流出口;所述下部分流筒体的上部区域设置有回流口。体的上部区域设置有回流口。体的上部区域设置有回流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汽提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丙烯提纯的
,具体为一种丙烯汽提塔。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丙烯汽提塔,其将进入塔内的混合液通过下层的再沸器进行集液后,顶部排出气体,底部排出液体,然后现有的丙烯汽提塔仅通过单个再沸器进行换热集液,其气液分离不完全,使得获得的气体和液体的浓度不纯,后续需要额外布置汽提塔,为此,急需一款能够高效进行提纯的丙烯汽提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丙烯汽提塔,其将混合液高效进行气液分离,使得高效获得的纯净的丙烯。
[0004]一种丙烯汽提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5]第一分隔导向筒体;
[0006]第二分隔导向筒体;
[0007]侧部再沸器;
[0008]顶部换热器;
[0009]下部分流筒体;
[0010]中部入料筒体,其包括有混合入料口;
[0011]所述中部入料筒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分隔导向筒体,所述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的下方设置有所述下部分流筒体,所述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的下部出料口的正下方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将所述下部分流筒体分隔成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流出口;
[0012]所述下部分流筒体的上部区域设置有回流口;
[0013]所述侧部再沸器布置于所述下部分流筒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流出口连通至所述侧部再沸器的入料口,所述侧部再沸器的上部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回流口;/>[0014]所述中部入料筒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分隔导向筒体,所述第二分隔导向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垂直向布置的顶部换热器,所述顶部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
[0015]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6]所述下部分流筒体的外侧设置有换热器支架,所述侧部再沸器固装于所述换热器支架;
[0017]所述中部入料筒体的上部为自下而上收口的第一锥口结构,所述第二分隔导向筒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的直径,所述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的底部为自上而下扩口的第二锥口结构,所述第一分隔导向筒的直径小于所述下部分流筒体的直径;
[0018]所述第一分隔导向筒体和所述中部入料筒体之间的位置区域固设有塔顶吊柱,便于整个结构的转运作业;
[0019]其还包括有裙座,所述下部分流筒体的底部固接于所述裙座的上部;
[0020]所述第一流出口的位置设置有破涡器,确保液体的顺利流出;
[0021]所述第一腔体的入口对准所述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的下部出料口,所述第二腔体通过导向板将上层的气液混合液流入。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混合液体流入混合入料口,一部分带有液体的汽体向上流入至第二分隔导向筒体,通过内部的分隔装置将液体提留下落,气体向上进入顶部换热器,经过换热后部分液体再次下落,仅通过气体出口排出气体,一部分带有气体的液体向下流入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的出液口将液体流入下部分流筒体,上层的轻质液体(带有气体)上浮有通过导向板的顶部流入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将轻质液体通入侧部再沸器加热后分离出液体和气体,将分离后的液体和气体再次通过回流口流入下部分流筒体的上部,液体被动力排入第一腔体,气体通过第一分隔导向筒体上浮,直至被顶部换热器换热后排出,第一流出口流出提纯后的丙烯,其将混合液高效进行气液分离,使得高效获得的纯净的丙烯。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下部分流筒体及其组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部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0027]第一分隔导向筒体10、下部出料口11、第二分隔导向筒体20、侧部再沸器30、入料口31、上部出料口32、顶部换热器40、气体出口41、下部分流筒体50、第一腔体51、第二腔体52、第一流出口53、第二流出口54、回流口55、中部入料筒体60、混合入料口61、导向板70、换热器支架80、第一锥口结构90、第二锥口结构100、塔顶吊柱110、裙座120、破涡器130、观察窗1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一种丙烯汽提塔,见图1

图3:其包括第一分隔导向筒体10、第二分隔导向筒体20、侧部再沸器30、顶部换热器40、下部分流筒体50、中部入料筒体60,中部入料筒体60包括有混合入料口61;
[0029]中部入料筒体6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分隔导向筒体10,第一分隔导向筒体10的下方设置有下部分流筒体50,第一分隔导向筒体10的下部出料口的正下方设置有导向板70,导向板70将下部分流筒体50分隔成为第一腔体51、第二腔体52,第一腔体5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出口53,第二腔体5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流出口54;
[0030]下部分流筒体50的上部区域设置有回流口55;
[0031]侧部再沸器30布置于下部分流筒体50的外侧,第二流出口54连通至侧部再沸器30的入料口31,侧部再沸器30的上部出料口32通过管路连接至回流口55;
[0032]中部入料筒体60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分隔导向筒体20,第二分隔导向筒体20的顶部设置有垂直向布置的顶部换热器40,顶部换热器40的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41。
[0033]具体实施时,下部分流筒体50的外侧设置有换热器支架80,侧部再沸器30固装于
换热器支架80;
[0034]中部入料筒体60的上部为自下而上收口的第一锥口结构90,第二分隔导向筒体20的直径小于第一分隔导向筒体10的直径,第一分隔导向筒体10的底部为自上而下扩口的第二锥口结构100,第一分隔导向筒10的直径小于下部分流筒体50的直径;
[0035]第一分隔导向筒体10和中部入料筒体60之间的位置区域固设有塔顶吊柱110,便于整个结构的转运作业;
[0036]其还包括有裙座120,下部分流筒体50的底部固接于裙座120的上部;
[0037]第一流出口53的位置设置有破涡器130,确保液体的顺利流出;
[0038]具体实施时,第一腔体51的入口对准第一分隔导向筒体10的下部出料口11,第二腔体52通过导向板70将上层的气液混合液导入;
[0039]下部分流筒体50的底部、中部入料筒体60的入料外周分别设置有观察窗140,确保对于内部情况的及时了解和快速处置。
[0040]具体实施时:第一分隔导向筒体10内垂直向排布有四层导向隔板、第二分隔导向筒体20内排布有十六层导向隔板。
[0041]其工作原理如下:混合液体流入混合入料口,一部分带有液体的汽体向上流入至第二分隔导向筒体,通过内部的分隔装置将液体提留下落,气体向上进入顶部换热器,经过换热后部分液体再次下落,仅通过气体出口排出气体,一部分带有气体的液体向下流入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的出液口将液体流入下部分流筒体,上层的轻质液体(带有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汽提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第二分隔导向筒体;侧部再沸器;顶部换热器;下部分流筒体;中部入料筒体,其包括有混合入料口;所述中部入料筒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分隔导向筒体,所述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的下方设置有所述下部分流筒体,所述第一分隔导向筒体的下部出料口的正下方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将所述下部分流筒体分隔成为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流出口,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流出口;所述下部分流筒体的上部区域设置有回流口;所述侧部再沸器布置于所述下部分流筒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流出口连通至所述侧部再沸器的入料口,所述侧部再沸器的上部出料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回流口;所述中部入料筒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分隔导向筒体,所述第二分隔导向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垂直向布置的顶部换热器,所述顶部换热器的顶部设置有气体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汽提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分流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霞郑美娟许希勤徐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圣汇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