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连接头和电缆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45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缆线连接头、电缆线组件,其中,电缆线连接头,用于连接电缆线,电缆线包括芯部以及套设在芯部外部的绝缘部,芯部包括多根导电芯线,其特征在于,电缆线连接头包括插接部,插接部用于对接电连接器;和筒夹部,包括固定部和间隔设置的多个接触部,固定部的一端与插接部固定连接,多个接触部与固定部的另一端相连接且周向间隔排布,多个接触部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以及与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开口用于供多根导电芯线伸入收容空间,多根导电芯线能接触收容空间的内壁以实现二者接电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使电缆线连接头与电缆线的导电芯线接触完全、电流的传输效果更好。果更好。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线连接头和电缆线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线连接头和电缆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电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在需要对电缆线进行接头连接时,通常由工作人员握持电缆线,并且需要对将电缆线取直,使电缆线与连接头的接触良好,以保证连接头的传导效果,电缆线拉直的工作量大,即使进行拉直操作,也不能确保电缆线与连接头的接触,达到使连接头具有较好的传导效果,因此需要提高电缆线和其连接处的传导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线连接头,旨在降低电能的损失,提高电流的传导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电缆线连接头,用于连接电缆线,所述电缆线包括芯部以及套设在所述芯部外部的绝缘部,所述芯部包括多根导电芯线,所述电缆线连接头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对接电连接器;和筒夹部,包括固定部和间隔设置的多个接触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插接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相连接且周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接触部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以及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多根导电芯线伸入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多根导电芯线能接触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以实现二者接电导通。
[0005]可选地,所述接触部沿所述多根导电芯线伸入所述收容空间方向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多根导电芯线插入所述收容空间。
[0006]可选地,多个所述接触部在所述固定部的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
[0007]可选地,所述接触部具有第一接触段和第二接触段,所述第一接触段外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段的壁厚并且二者外壁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用以供外部构件作用于所述接触部以夹紧所述多根导电芯线。
[0008]可选地,所述插接部为柱状。
[0009]可选地,相邻的两所述接触部之间的间隙小于单根所述导电芯线的直径。
[0010]可选地,所述插接部与所述筒夹部为一体设置。
[0011]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缆线组件,包括以上所述的电缆线连接头;电缆线,所述电缆线包括芯部以及套设在所述芯部外部的绝缘部,所述芯部包括多根导电芯线;以及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贯穿所述壳体,所述电缆线连接头设于所述腔体内并通过所述筒夹部套接所述多跟导电芯线,所述插接部能从所述腔体外露出所述壳体。
[0012]可选地,所述插接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筒夹部的横截面积以形成第二台阶,所述腔体包括第一腔段和第二腔段,所述第一腔段和所述第二腔段的的连接处形成有阶梯,
所述筒夹部设于所述第一腔段,所述固定部抵接所述阶梯,所述插接部能从所述腔体外露出所述壳体。
[0013]可选地,所述插接部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二腔段的内壁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卡接所述凹槽以固定所述插接部。
[0014]可选地,所述电缆线组件包括至少两电缆线和与所述电缆线数量适配的电缆线连接头,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所述腔体并与所述电缆线连接头的数量相适配,一所述电缆线连接头设于一所述腔体内并通过所述筒夹部与一所述电缆线连接。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间隔设置的多个接触部形成的收容空间容纳多根导电芯线,多根导电芯线能接触接触部内壁以接电导通,使得多根导电芯线传递的电流能从接触部传递到插接部,降低电能的损失,提高电流的传导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电缆线组件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电缆线组件的又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电缆线组件的去除壳体后电缆线和电缆线连接头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中电缆线和电缆线连接头分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中电缆线连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50电缆线组件1222第二接触段100电缆线连接头1223第一台阶110插接部123收容空间111凹槽124导向斜面112第二台阶200电缆线120筒夹部210导电芯线121固定部300壳体122接触部310腔体1221第一接触段
ꢀꢀ
[0024]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电缆是用于电力输配、电能传送、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传播及照明领域的一大类电工产品,是制造各种电机、电器、仪表必不可缺的基础器材,是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智能电网、新能源产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
[0029]导电芯线用于传输电能、绝缘层,使导电体与外界隔离、保护层使不受外界的损伤,抵抗外界潮气入侵,为了增加电缆的柔软性或可曲度,较大截面的电缆线芯由多根较小直径的导线绞合而成,以往的电缆线芯连接头通过导电体的端部抵接抵触连接头的断面实现电力传输,而电缆线芯的端部不一定是平齐的,这就使得二者的接触不完全,使得电阻变大,导致发热,造成电能的损失,导电效率降低。
[0030]参照图1至4,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线连接头,用于连接电缆线,所述电缆线包括芯部以及套设在所述芯部外部的绝缘部,所述芯部包括多根导电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连接头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用于对接电连接器;和筒夹部,包括固定部和间隔设置的多个接触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插接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相连接且周向间隔排布,多个所述接触部围合形成一收容空间以及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多根导电芯线伸入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多根导电芯线能接触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以实现二者接电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沿所述多根导电芯线伸入所述收容空间方向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引导所述多根导电芯线插入所述收容空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线连接头,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接触部在所述固定部的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线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具有第一接触段和第二接触段,所述第一接触段外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段的壁厚并且二者外壁形成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用以供外部构件作用于所述接触部以夹紧所述多根导电芯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线连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为柱状;和/或,相邻的两所述接触部之间的间隙小于单根所述导电芯线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林华郑波过开甲张伟孙鼎魏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迅特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