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水祥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133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料:蒲公英、夏枯草、连翘、皂角刺、浙贝母、薏苡仁和牡丹皮,所述中药组合物至少包括治疗前额部痤疮中药组合物,治疗两颊部痤疮中药组合物或治疗颏下口周部痤疮中药组合物中的一种,所述治疗前额部痤疮中药组合物原料还包括枇杷叶、金银花和甘草;所述治疗两颊部痤疮中药组合物原料还包括柴胡、黄芩、赤芍、法半夏和甘草;所述治疗颏下口周部痤疮中药组合物原料还包括黄柏、知母和牡蛎。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三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根据痤疮在面部不同区域的分布,选择不同中药组合物的搭配方式,诊断治疗简单实用,便于推广运用。便于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西医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性皮肤疾病,由于体内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有关,也与雄激素有关。精神因素,月经因素以及饮食因素均可影响痤疮。治疗以抗生素,激素,维A酸类药以及局部用药为主,但存在较多肝肾胃肠方面反应以及干燥、致畸、内分泌失调等副作用,且容易复发。
[0003]中医方面诊治痤疮历史悠久,古代医家大多从肺经风热,肺经血热,上焦火毒,痰渍脏腑,脾肺湿热而治,治用内服枇杷清肺膏,五味消毒饮,柏连散,清上防风汤,玉容散,连翘散,红玉散,外敷颠倒散等。近代亦有从肾阴不足、肺胃血热、冲任不调、肺胃湿热、痰瘀互结等方面论治。中成药方面有清热暗疮片,金花消痤丸、解毒痤疮丸等品。但品种少,归类不全,且均以治疗肺胃热盛型的痤疮为主,其他型的药品很少,导致医生处方配药以及病人配药,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究其原因,即痤疮的症状分类多且相互兼夹,医生和病人都较难把握。
[0004]疾病有外感内伤之分。痤疮应属内伤类,非外感类疾病,饮食不节、情志不调、熬夜劳倦等为致病因素,导致人体脾胃功能出现异常。现代人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物,贪杯酗酒,导致肠胃湿热壅盛;工作紧张压力增大,情志劳倦从而致肝胆郁热,不能疏土化湿,亦导致脾胃湿热,通过经络熏蒸面部、胸背、上肢等部(本专利技术仅讨论面部)。人体试图通过经络,特别是胃经,胆经,膀胱经,任督脉以及与之相表里的经脉,将邪气排出体外,但由于热盛邪壅致面部经脉运行不畅,局部形成瘀滞,热聚成毒化脓,湿聚痰凝成结成囊,形成痤疮的皮损类型有粉刺、丘疹、脓疮、囊肿、结节等共存。故将总的病因病机概括为“热、湿、毒、瘀、结”五字。而面部经脉以三阳经以及任督脉分布为主,痤疮部位主要涉及胃经、胆经、任脉为主。
[0005]而现今还没有人从剖析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热、湿、毒、瘀、结”五大病机共存且分属不同脏腑经络的面部痤疮的特点出发来研制痤疮药物,故疗效不高。
[0006]鉴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根据痤疮在面部不同区域的分布,选择不同中药组合物的搭配方式,诊断治疗简单实用,便于推广运用。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蒲公英、夏枯草、连翘、皂角刺、
浙贝母、薏苡仁和牡丹皮,所述中药组合物至少包括治疗前额部痤疮中药组合物,治疗两颊部痤疮中药组合物或治疗颏下口周部痤疮中药组合物中的一种,所述治疗前额部痤疮中药组合物原料还包括枇杷叶、金银花和甘草;所述治疗两颊部痤疮中药组合物原料还包括柴胡、黄芩、赤芍、法半夏和甘草;所述治疗颏下口周部痤疮中药组合物原料还包括黄柏、知母和牡蛎。
[0009]所述治疗前额部痤疮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枇杷叶5一15份,蒲公英15一45份,金银花10一30份,薏苡仁15一45份,夏枯草5一15份,连翘10一30份,皂角刺5一15份,浙贝母5一15份,牡丹皮10一20份和甘草5一10份。
[0010]所述治疗两颊部痤疮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柴胡5一15份,黄芩15一25份,浙贝母5一15份,连翘10一30份,牡丹皮10一20份,赤芍5一15份,法半夏5一15份,蒲公英15一45份,甘草5一10份,薏苡仁15一45份,皂角刺5一15份和夏枯草5一15份。
[0011]所述治疗颏下口周部痤疮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黄柏5一15份,知母5一15份,薏苡仁10一45份,浙贝母5一15份,夏枯草5一15份,蒲公英15一45份,皂角刺5一15份,牡丹皮5一15份,牡蛎15一30份和连翘10一30份。
[0012]所述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枇杷叶、蒲公英、金银花、薏苡仁、夏枯草、连翘份、皂角刺、浙贝母、牡丹皮和甘草,将取得的原料干燥后混合均匀进行研磨成粉,研磨后过50

100目药检筛制成中药粉,在紫外线杀菌灯下灭菌8h后得中间体I;(2)按重量份称取柴胡、黄芩、浙贝母、连翘、牡丹皮、赤芍、法半夏、蒲公英、甘草、薏苡仁、皂角刺和夏枯草,将取得的原料干燥后混合均匀进行研磨成粉,研磨后过50

100目药检筛制成中药粉,在紫外线杀菌灯下灭菌8h后得中间体II;(3)按重量份称取黄柏、知母、薏苡仁、浙贝母、夏枯草、蒲公英、皂角刺、牡丹皮、牡蛎和连翘,将取得的原料干燥后混合均匀进行研磨成粉,研磨后过50

100目药检筛制成中药粉,在紫外线杀菌灯下灭菌8h后得中间体III;(4)将中间体I,II,III 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混合制成口服剂。
[0013]所述口服剂为片剂、分散剂、软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滴丸剂、凝胶剂和口服液体制剂。
[0014]所述口服剂中的片剂的制备过程如下:选取中间体I,II,III 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加入石膏粉、常用辅料和黏合剂混合,制粒、干燥后加入润滑剂,混匀,整粒,压片得片剂;所述常用辅料选用淀粉、糖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和甘露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黏合剂选用蒸馏水或30%~70%乙醇溶液中的一种;所述润滑剂选用0.1%~1%硬脂酸镁、0.1%~3%滑石粉或0.1%~0.3%微粉硅胶中的一种。
[0015]所述口服剂中的软胶囊的制备过程如下:选取中间体I,II,III 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加入1%~15%聚乙二醇类、增塑剂、崩解剂、姜黄素、氧化铁、润湿剂和助悬剂,混匀,灌装软胶囊;所述增塑剂选用甘油或多元醇中的一种;所述崩解剂选用枯燥淀粉或泡腾崩解剂中的一种;所述润湿剂选用30%~70%乙醇或液态石蜡中的一种;所述助悬剂选用蜂蜡、单硬脂酸铝或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从痤疮病因病机以及脏腑经络生物全息等方面进行综合深研,提供了
三种相关联的中药组合物。前额位于面部最高处,当属心肺;颏下口周部位于面部最下方,属于肾;两胁为肝胆经分布,人之侧面为肝胆,同理,两颊属肝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配伍合理,将面部经络分布脏腑所属以及“热、湿、毒、瘀、结”五大病因病机相结合,制得的独特专病专方,无副作用,针对面部痤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根治不复发,且治疗简单实用,便于推广运用,无需医生指导,病人亦可自行掌握;(2)由于枇杷叶具有清肺和胃,消痰降火的功效,金银花具有除热解毒,治痈疽疥癣,杨梅恶疮的功效,甘草具有解毒泻火的功效,再搭配其余中药原料使得治疗前额部痤疮中药组合物具有清肺凉心,利湿解毒,化瘀散结的功效,能针对心肺进行治疗从而消除前额部位的痤疮;由于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蒲公英、夏枯草、连翘、皂角刺、浙贝母、薏苡仁和牡丹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至少包括治疗前额部痤疮中药组合物,治疗两颊部痤疮中药组合物或治疗颏下口周部痤疮中药组合物中的一种,所述治疗前额部痤疮中药组合物原料还包括枇杷叶、金银花和甘草;所述治疗两颊部痤疮中药组合物原料还包括柴胡、黄芩、赤芍、法半夏和甘草;所述治疗颏下口周部痤疮中药组合物原料还包括黄柏、知母和牡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治疗前额部痤疮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枇杷叶5一15份,蒲公英15一45份,金银花10一30份,薏苡仁15一45份,夏枯草5一15份,连翘10一30份,皂角刺5一15份,浙贝母5一15份,牡丹皮10一20份和甘草5一10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治疗两颊部痤疮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柴胡5一15份,黄芩15一25份,浙贝母5一15份,连翘10一30份,牡丹皮10一20份,赤芍5一15份,法半夏5一15份,蒲公英15一45份,甘草5一10份,薏苡仁15一45份,皂角刺5一15份和夏枯草5一15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所述治疗颏下口周部痤疮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黄柏5一15份,知母5一15份,薏苡仁10一45份,浙贝母5一15份,夏枯草5一15份,蒲公英15一45份,皂角刺5一15份,牡丹皮5一15份,牡蛎15一30份和连翘10一30份。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面部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称取枇杷叶、蒲公英、金银花、薏苡仁、夏枯草、连翘份、皂角刺、浙贝母、牡丹皮和甘草,将取得的原料干燥后混合均匀进行研磨成粉,研磨后过50

100目药检筛制成中药粉,在紫外线杀菌灯下灭菌8h后得中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水祥
申请(专利权)人:顾水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