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折叠用钉合器的内镜钉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28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胃底折叠用钉合器的内镜钉砧,包括钉砧体,钉砧体的上表面呈弧形;钉砧体的弧形上表面与刚性段的侧部相吻合;钉砧体的下表面呈平面,钉砧体的下部与先端座的钉砧定位槽相配合;所述钉砧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钉砧固定螺纹孔,通过钉砧固定螺钉与钉砧固定螺纹孔的配合,能够实现钉砧固定螺钉与钉砧体之间的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钉砧固定螺钉实现与先端座之间的固定连接,不仅能够便于钉砧的拆卸,而且能够增加钉砧与先端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钉砧承受巨大的瞬时钉合力后仍然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力后仍然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力后仍然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胃底折叠用钉合器的内镜钉砧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创外科治疗器械的附件,具体涉及一种胃底折叠用钉合器的内镜钉砧。

技术介绍

[0002]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的过多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西方国家属常见病,有研究显示,近年来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约为10%~20%,澳大利亚约为11.6%,亚洲国家发病率则约为5%。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无差异,但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统计显示,中国胃食管反流患病率为5.77%。对于一般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者药物治疗能够治愈。但是对于伴有贲门松弛或者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有的通过药物治疗后效果不好,有的药物治疗后只能解决部分症状,还有些患者则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对于此类患者,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大约有25%~30%的GERD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长期用药,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
[0003]现有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手术治疗一般采用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或内镜下缝合技术和射频消融技术,虽可以解决症状反复发作的问题,但术后常伴有并发症,对术后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式未并得到普及,一旦患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0004]为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CN111671480A公开了一种用于实施胃底折叠术的内镜钉合装置,其用于内镜下外科胃底折叠微创钉合手术,能够治疗中度至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整个操作过程无需切开腹腔,也没有任何体表切口,如同做常规胃镜检查一般,从口腔经食道,进镜至胃底选择缝合位置,并利用可视化的内部摄像头,通过超声波探测仪确定钉盒与内镜顶端的位置进行定位,再选择3个或3个以上的位置将胃底钉合到食管下段,进行前角胃底折叠术,手术全程在内镜下操作,仅需1

2小时即可完成,患者依从性高,创伤小,体表无切口、恢复快,且住院时间、康复时间显著缩短,能够有效地代替胃食管反流病的终身药物治疗和传统的手术方式。
[0005]该器械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顶端部的运动,使部分胃底折叠于食管下段的外侧,并将部分胃底与食管下段钉合固定在一起,从而在食管周围形成新的呈锐角的His角,加强贲门抗返流屏障,以阻止胃食管反流。因此,手术的治疗效果直接取决于胃底与食管下段的钉合固定效果。而胃底与食管下段的钉合固定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顶端部与砧板的配合性能。
[0006]另外,器械在钉合操作过程中,砧板会受到巨大的瞬时钉合力,如果设置于顶端部的砧板的稳定性不足,会严重影响钉合操作之后钛钉的形变效果,从而最终影响钉合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胃底折叠用钉合器的内镜钉砧,它可以在钉合过程中对钛钉的折弯方向进行导向,使钉合操作之后的钛钉变形为钉合状态。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胃底折叠用钉合器的内镜钉砧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0009]包括钉砧体6
‑2‑
0,钉砧体6
‑2‑
0的上表面呈弧形;钉砧体6
‑2‑
0的弧形上表面与刚性段的侧部相吻合;钉砧体6
‑2‑
0的下表面呈平面,钉砧体6
‑2‑
0的下部与先端座6

1的钉砧定位槽6
‑1‑
2相配合;所述钉砧体6
‑2‑
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钉砧固定螺纹孔6
‑2‑
9,通过钉砧固定螺钉6

8与钉砧固定螺纹孔6
‑2‑
9的配合,能够实现钉砧固定螺钉6

8与钉砧体6
‑2‑
0之间的螺纹连接。
[001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钉砧体6
‑2‑
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凹槽6
‑2‑
10,所述钉砧固定螺纹孔6
‑2‑
9位于凹槽6
‑2‑
10内。
[001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钉砧体6
‑2‑
0开设有钉砧螺丝穿设孔6
‑2‑
1,钉砧螺丝穿设孔6
‑2‑
1与先端座6

1的钉砧螺丝6

3相对应。
[001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钉砧体6
‑2‑
0的侧部设置有两个定位凸起6
‑2‑
7、6
‑2‑
8;两个定位凸起6
‑2‑
7、6
‑2‑
8相对于钉砧体6
‑2‑
0所在的圆心中心对称;对于应超声波探测仪10的定位凸起6
‑2‑
8的外侧形成有缺口6
‑2‑
81。
[001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钉砧体6
‑2‑
0上表面的弧形沿钉砧体6
‑2‑
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钉砧体6
‑2‑
0的长度方向对应于刚性段的圆周方向。
[0014]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钉砧体6
‑2‑
0的上表面分布有多组钛钉折弯导引槽,每组钛钉折弯导引槽包括并列的两个折弯导引凹槽;各组钛钉折弯导引槽的位置与钉仓座的钛钉容置槽一一对应;每个折弯导引凹槽的槽底为弧形。
[0015]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每组钛钉折弯导引槽的两个弧形槽底对称设置。
[0016]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弯导引凹槽沿宽度方向为上大下小。
[0017]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各组钛钉折弯导引槽的折弯导引凹槽的位置与设置于钛钉容置槽内的钛钉的钉腿一一对应;所述每组钛钉折弯导引槽的两个折弯导引凹槽分别对应于同一钛钉的两个钉腿。
[0018]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弯导引凹槽的长度小于钛钉的钉腿长度;钉腿与折弯导引凹槽的长度差为钛钉的钉合厚度。
[0019]本技术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0020]本技术能够为从刚性段的钛钉容置槽射出的多个钛钉提供折弯的变形力,钛钉的钉腿在折弯导引凹槽的槽底的导向作用下,同一钛钉的两个钉腿能够发生两次向内折弯,从而变形成为钉合状态。钉合状态的钛钉能够将两层组织紧密地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呈锐角的His角,恢复胃食管瓣阀,建立阻止胃食管反流的有效屏障。
[0021]本技术通过钉砧固定螺钉实现与先端座之间的固定连接,不仅能够便于钉砧的拆卸,而且能够增加钉砧与先端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钉砧承受巨大的瞬时钉合力后仍然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
[0022]本技术的钉砧外形规则,不仅易于加工,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刚度更好,能够承受更大的瞬时钉合力,因此能够在钉合器执行钉合操作之后钛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胃底折叠用钉合器的内镜钉砧,其特征在于,包括钉砧体(6
‑2‑
0),钉砧体(6
‑2‑
0)的上表面呈弧形;钉砧体(6
‑2‑
0)的弧形上表面与刚性段的侧部相吻合;钉砧体(6
‑2‑
0)的下表面呈平面,钉砧体(6
‑2‑
0)的下部与先端座(6

1)的钉砧定位槽(6
‑1‑
2)相配合;所述钉砧体(6
‑2‑
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钉砧固定螺纹孔(6
‑2‑
9),通过钉砧固定螺钉(6

8)与钉砧固定螺纹孔(6
‑2‑
9)的配合,能够实现钉砧固定螺钉(6

8)与钉砧体(6
‑2‑
0)之间的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底折叠用钉合器的内镜钉砧,其特征在于,所述钉砧体(6
‑2‑
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凹槽(6
‑2‑
10),所述钉砧固定螺纹孔(6
‑2‑
9)位于凹槽(6
‑2‑
1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底折叠用钉合器的内镜钉砧,其特征在于,所述钉砧体(6
‑2‑
0)开设有钉砧螺丝穿设孔(6
‑2‑
1),钉砧螺丝穿设孔(6
‑2‑
1)与先端座(6

1)的钉砧螺丝(6

3)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胃底折叠用钉合器的内镜钉砧,其特征在于,所述钉砧体(6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金雁汪元林
申请(专利权)人:妙思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