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24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通过凸字形旋转圆孔与凸字形圆柱套接,方便主工作支撑台进行旋转工作,同时通过伸缩弹簧的伸缩,就会使得十字形卡柱可以快速的与固定卡孔进行卡接工作,从而就可以对翻转后主工作支撑台进行固定工作,这样在不进行培训工作的时候,就可以节约空间,另外也使得可翻转式工作台投入其他工作中,提高利用率;通过卡槽式旋转主工作台中的主工作支撑台,方便透明建筑模型、烟雾发生器、水泵和水箱的固定安装,从而可以更好地对透明建筑模型、烟雾发生器、水泵和水箱进行支撑工作,同时在翻转过后,可以更好地对透明建筑模型、烟雾发生器、水泵和水箱进行防护工作。水泵和水箱进行防护工作。水泵和水箱进行防护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


[0001]本技术属于消防设施培训模型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消防设施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用于防范和扑救建(构)筑物火灾的设备设施的总称;他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建筑消防设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灭火系统,另一类为安全疏散系统;由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来操作控制、维修保养,使建筑消防设施始终处于完好有效的状态,保证建筑物的消防安全。
[0003]现有的消防设施培训模型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消防设施培训模型在投入使用的时候,可以直观的进行展示工作,方便学生进行记录,但是在培训完成工作的时候,消防设施培训模型就会占用空间,同时也无法利用培训模型作为其他工作的使用,这样就会降低整个装置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占用空间和降低整个装置的利用率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包括可翻转式工作台,所述可翻转式工作台上端固定连接有透明建筑模型;
[0006]在透明建筑模型右侧内部安装有透明输送水管;
[0007]在透明输送水管的三个长支管下端安装有多个电磁阀连接管,且多个电磁阀连接管分别位于透明建筑模型三个顶端内部位置处;
[0008]在多个电磁阀连接管下端安装有喷水器,且多个喷水器位于透明建筑模型内部空间;
[0009]在透明建筑模型的三个顶端内壁位置处均安装有多个烟雾报警器,且多个烟雾报警器通过电线与多个电磁阀连接管电连接;
[0010]在透明建筑模型右侧内壁固定安装有三个消防箱,且三个消防箱与透明输送水管的三个短支管连通;
[0011]在透明建筑模型左侧内部安装有烟雾输送管;
[0012]在可翻转式工作台上端右侧安装有水泵,且水泵位于透明建筑模型右侧;
[0013]在可翻转式工作台上端右侧安装有水箱,且水箱位于水泵右侧;
[0014]在可翻转式工作台上端左侧安装有烟雾发生器,且烟雾发生器位于透明建筑模型左侧,同时烟雾发生器与烟雾输送管的主管道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可翻转式工作台包括支撑柱、底板、卡柱式工作边台和卡槽式旋转主工作台,所述卡槽式旋转主工作台左右两侧外壁套接有卡柱式工作边台,两个所述卡柱式工作边台下端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下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且
底板位于卡槽式旋转主工作台下侧。
[0016]优选的,所述卡柱式工作边台包括凸字形旋转圆孔、十字形卡柱、伸缩弹簧、把手、固定边台和防脱槽,所述固定边台前后两侧内部开设有防脱槽,两个所述防脱槽内部套接有十字形卡柱,所述十字形卡柱中间外壁套接有伸缩弹簧,且伸缩弹簧位于防脱槽内部,所述十字形卡柱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把手与固定边台另一端外壁接触,所述固定边台一端中间内部开设有凸字形旋转圆孔。
[0017]优选的,所述卡槽式旋转主工作台包括凸字形圆柱、固定卡孔和主工作支撑台,所述主工作支撑台左右两端前后两侧开设有固定卡孔,且固定卡孔与十字形卡柱卡接,所述主工作支撑台左右两端中间固定连接有凸字形圆柱,且凸字形圆柱套接在凸字形旋转圆孔内部。
[0018]优选的,所述透明建筑模型的厚度为三厘米,所述透明建筑模型外壁涂有防氧化漆层结构。
[0019]优选的,所述水泵的进水端通过连接水管与水箱的出水管连通管,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透明输送水管的主管道连通;所述水泵前端设备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器通过电线分别与烟雾报警器和水泵电连接。
[0020]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高度为十厘米,所述水箱外壁涂有防氧化漆层结构。
[0021]优选的,所述烟雾发生器后端设有接线端,所述烟雾发生器外壁涂有绝缘耐氧化漆层结构。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通过凸字形旋转圆孔与凸字形圆柱套接,方便主工作支撑台进行旋转工作,同时通过伸缩弹簧的伸缩,就会使得十字形卡柱可以快速的与固定卡孔进行卡接工作,从而就可以对翻转后主工作支撑台进行固定工作,这样在不进行培训工作的时候,就可以节约空间,另外也使得可翻转式工作台投入其他工作中,提高利用率;
[0024]2、本技术通过卡槽式旋转主工作台中的主工作支撑台,方便透明建筑模型、烟雾发生器、水泵和水箱的固定安装,从而可以更好地对透明建筑模型、烟雾发生器、水泵和水箱进行支撑工作,同时在翻转过后,可以更好地对透明建筑模型、烟雾发生器、水泵和水箱进行防护工作。
附图说明
[00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可翻转式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可翻转式工作台俯视解剖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卡槽式旋转主工作台俯视解剖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透明输送水管;2、消防箱;3、水箱;4、水泵;5、可翻转式工作台;51、支撑柱;52、底板;53、卡柱式工作边台;531、凸字形旋转圆孔;532、十字形卡柱;533、伸缩弹簧;
534、把手;535、固定边台;536、防脱槽;54、卡槽式旋转主工作台;541、凸字形圆柱;542、固定卡孔;543、主工作支撑台;6、烟雾发生器;7、烟雾输送管;8、透明建筑模型;9、电线;10、烟雾报警器;11、喷水器;12、电磁阀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包括可翻转式工作台5,可翻转式工作台5上端固定连接有透明建筑模型8;
[0034]在透明建筑模型8右侧内部安装有透明输送水管1;
[0035]在透明输送水管1的三个长支管下端安装有多个电磁阀连接管12,且多个电磁阀连接管12分别位于透明建筑模型8三个顶端内部位置处;
[0036]在多个电磁阀连接管12下端安装有喷水器11,且多个喷水器11位于透明建筑模型8内部空间;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包括可翻转式工作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转式工作台(5)上端固定连接有透明建筑模型(8);在透明建筑模型(8)右侧内部安装有透明输送水管(1);在透明输送水管(1)的三个长支管下端安装有多个电磁阀连接管(12),且多个电磁阀连接管(12)分别位于透明建筑模型(8)三个顶端内部位置处;在多个电磁阀连接管(12)下端安装有喷水器(11),且多个喷水器(11)位于透明建筑模型(8)内部空间;在透明建筑模型(8)的三个顶端内壁位置处均安装有多个烟雾报警器(10),且多个烟雾报警器(10)通过电线(9)与多个电磁阀连接管(12)电连接;在透明建筑模型(8)右侧内壁固定安装有三个消防箱(2),且三个消防箱(2)与透明输送水管(1)的三个短支管连通;在透明建筑模型(8)左侧内部安装有烟雾输送管(7);在可翻转式工作台(5)上端右侧安装有水泵(4),且水泵(4)位于透明建筑模型(8)右侧;在可翻转式工作台(5)上端右侧安装有水箱(3),且水箱(3)位于水泵(4)右侧;在可翻转式工作台(5)上端左侧安装有烟雾发生器(6),且烟雾发生器(6)位于透明建筑模型(8)左侧,同时烟雾发生器(6)与烟雾输送管(7)的主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翻转式工作台(5)包括支撑柱(51)、底板(52)、卡柱式工作边台(53)和卡槽式旋转主工作台(54),所述卡槽式旋转主工作台(54)左右两侧外壁套接有卡柱式工作边台(53),两个所述卡柱式工作边台(53)下端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1),四个所述支撑柱(51)下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52),且底板(52)位于卡槽式旋转主工作台(54)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维保检测的培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柱式工作边台(53)包括凸字形旋转圆孔(531)、十字形卡柱(532)、伸缩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爱王玉琴张小明赵海军赵琪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兴唐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