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制灌注桩下卧式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98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砼制灌注桩下卧式平台,包括挡浆墙、泥浆正循环槽、钢护筒、混凝土施工平台,所述混凝土施工平台四周设有挡浆墙,所述混凝土施工平台上预埋多个钢护筒,且多个钢护筒之间预留泥浆正循环槽,利用钢护筒,混凝土施工平台及泥浆正循环槽之间高差来防止泥浆外溢。该下卧式平台可有效解决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生成的泥浆外溢等难题,有利于现场文明施工及改善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且下卧式平台增大了钻孔桩施工设备基础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钻机因基础不稳定导致的沉降、倾斜,最终影响成孔垂直度等难题,使灌注桩成孔垂直度提高,且该平台可确定桩基施工基准面,便于桩顶标高的控制,使成孔质量更加稳定。使成孔质量更加稳定。使成孔质量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砼制灌注桩下卧式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桩基的施工平台,尤其是一种砼制灌注桩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钻孔灌注桩因为其机械化作业,施工简单,工艺成熟,施工速度快,过程安全可靠等优点,在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处理形式。
[0003]随着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发展与普及,创建安全文明工地对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和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的外溢问题成为保障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安全文明整洁的一个难题。传统的钻孔灌注桩施工场地易导致泥浆外溢,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施工场地的杂乱,泥浆外溢导致钻孔桩基设备基础软化,形成钻机倾斜、沉降,最终导致成孔垂直度不达标,且因钻机与地面无相关防护隔离措施,雨天地表水易落入桩孔,造成桩孔孔壁坍塌等不利因素,不但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造成影响,也无法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既能提高成孔质量又可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环境的操作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用的砼制灌注桩下卧式平台,该施工平台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结实耐用等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砼制灌注桩下卧式平台,包括挡浆墙、泥浆正循环槽、钢护筒、混凝土施工平台,所述混凝土施工平台四周设有挡浆墙,所述混凝土施工平台上预埋多个钢护筒,且多个钢护筒之间预留泥浆正循环槽,利用钢护筒,混凝土施工平台及泥浆正循环槽之间高差来防止泥浆外溢。
[0006]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施工平台的四周设置斜坡或砖块作挡浆墙,高度高于混凝土施工平台。
[0007]进一步,所述泥浆正循环槽的宽度和高度尺寸与泥浆在各桩位之间的流动提供足够的空间要求相适配,确保能够有效减少泥浆外溢。
[0008]进一步,所述预埋钢护筒的规格与钻孔灌注桩规格相适配,所述预埋钢护筒内径比桩径略大,能够有效对钻孔灌注桩进行定位,保护孔口,防止地面石块掉入孔内,保持泥浆水位压力,防止塌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砼制下卧式平台施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运用少量混凝土进行地面铺装,为桩机提供更加干净整洁的钻孔平台,增加工人施工时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并在各个桩位之间预留泥浆正循环槽,使桩机工作时产生的泥浆可以在各个桩位之间互流,在排出泥浆时,只需在一个下卧式平台内安装回浆泵机即可,为桩基施工增加便利,并且可以有效防止泥浆外溢,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与安全。
[0011]该平台使用少量混凝土铺设,成本低廉,可为钻孔灌注桩施工提供一个干净整洁
的施工平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力,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不仅大大减少施工人员在下放钢筋笼和桩基灌柱过程中的危险隐患,且可有效防止桩基施工时的泥浆外流,为工人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施工环境,保证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
[0012]该混凝土下卧式平台可有效解决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生成的泥浆外溢等难题,有利于现场文明施工及改善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且下卧式平台增大了钻孔桩施工设备基础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钻机因基础不稳定导致的沉降、倾斜,最终影响成孔垂直度等难题,使灌注桩成孔垂直度提高,且该平台可确定桩基施工基准面,便于桩顶标高的控制,使成孔质量更加稳定。混凝土下卧式平台施工简便,将原本场地硬化形式进行更新,
·
施工成本低,对桩基施工期间文明施工提供更加强力的保障,在市区等文明施工要求高的场地更加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砼制灌注桩下卧式平台效果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砼制灌注桩下卧式平台俯视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砼制灌注桩下卧式平台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1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砼制灌注桩下卧式平台,包括:挡浆墙1、泥浆正循环槽2、钢护筒3、混凝土施工平台4。用少量混凝土铺设,预埋钢护筒3,且预留泥浆正循环槽2,利用钢护筒3,混凝土施工平台4及沟槽之间高差有效防止泥浆外溢,混凝土施工平台4四周用混凝土或砖块加以固定作挡浆墙,为钻孔灌注桩施工提供一个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的平台装置。
[0018]混凝土施工平台4四周设置斜坡或砖块作挡浆墙1,高度高于混凝土施工平台即可,可有效防止泥浆外溢,利于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浇筑混凝土时应加以振捣并收光抹平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及表面光滑度,保证施工平台的稳定及平整。
[0019]泥浆正循环槽2的尺寸应适当放大,为泥浆在各桩位之间的流动提供足够的空间环境,确保可有效减少泥浆外溢且不会为工人在混凝土下卧式平台上的工作带来不便。
[0020]预埋钢护筒3,其规格视钻孔灌注桩规格而定,预埋钢护筒(3)内径宜比设计桩径略大。预埋钢护筒3可有效对钻孔灌注桩进行定位,保护孔口,防止地面石块掉入孔内,保持泥浆水位压力,防止塌孔等。
[0021]本专利技术以4500mm*7000mm*2200mm的六桩的承台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为例:
[0022](1)图1所示钻孔灌注桩桩机于下卧式平台工作情况,铺设下卧式平台实例包括:钻孔灌注桩施工平面铺设足够高度混凝土并在混凝土施工平台4四周设置45
°‑
60
°
的混凝土斜坡,预留泥浆正循环槽2,且预埋钢护筒3,可有效防止泥浆外流,防止造成施工现场的泥浆污染,促进安全文明工地的建设。
[0023]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24]钻孔灌注桩施工平面铺设约200mm厚度混凝土,供桩机施工作业,并预留泥浆正循环槽,用于各桩位之间泥浆的互流,且应预埋钢护筒,施工平台四周设置45度至60度斜坡,高度为200mm左右,施工平台最外侧铺设混凝土隔层或木方,宽度约为200mm至300mm。
[0025](2)下卧式平台预留沟槽作泥浆导流槽具体实施例如下:
[0026]在铺设混凝土垫层时,预留泥浆正循环槽,正循环槽宽应不小于250mm,高不小于200mm,可供泥浆在各个桩位之间互流,有效防止泥浆外流,显著改善桩基施工平台环境,使施工现场更加整洁干净且可为工人施工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0027](2)下卧式平台预埋钢护筒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0028]在铺设混凝土垫层时预埋钢护筒,护筒内径宜比设计桩径大100mm

200mm,钢护筒长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保证护筒底部埋入原状土深度不应小于200mm,混凝土施工平面可使钢护筒预埋更加稳定,定位更加准确,有效防止孔位倾斜,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提供有利帮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砼制灌注桩下卧式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浆墙、泥浆正循环槽、钢护筒、混凝土施工平台,所述混凝土施工平台四周设有挡浆墙,所述混凝土施工平台上预埋多个钢护筒,且多个钢护筒之间预留泥浆正循环槽,利用钢护筒,混凝土施工平台及泥浆正循环槽之间高差来防止泥浆外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砼制灌注桩下卧式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施工平台的四周设置斜坡或砖块作挡浆墙,高度高于混凝土施工平台。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位黄凯杨子松朱一成赵国伟王海俊朱敏峰闫宇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