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高效制备原生柞蚕丝素蛋白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087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制备原生柞蚕丝素粉的方法。将清洗过的柞蚕茧壳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再重复煮沸,脱去丝胶洗净烘干;将干燥后的柞蚕丝素纤维装入破碎罐,并放入旋转珠,盖紧盖子,再浸入液氮、冰箱或干冰中进行冷冻,将充分冷冻后的破碎罐固定在不锈钢适配器上,启动冷冻破碎机进行破碎,过筛后制备获得粒径为微米级的柞蚕丝素粉。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污染等特点,能保留柞蚕丝素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纳米尺度的天然构象结构,克服现有加工柞蚕丝素粉方法所带来诸多问题,应用广泛。泛。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高效制备原生柞蚕丝素蛋白粉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蚕丝素蛋白产品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高效制备原生柞蚕丝素蛋白粉的方法,属于天然高分子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柞蚕蚕茧主要由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组成,脱胶过程可去除丝胶蛋白而得到纤维状的柞蚕丝素纤维。柞蚕丝素是一种典型的天然蛋白质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低免疫原性。由于其一级序列的重复结构片段与蜘蛛丝牵引丝的一级序列相似,富含丙氨酸和β

折叠结构,同时具有从微观到纳观的多层级结构,因此赋予了柞蚕丝纤维超强的机械强度,如高模量,拉伸强度等。与此同时,柞蚕丝素中含有较多的人体所需的必须氨基酸和高度重复的RGD(Arg

Gly

Asp)三肽,而RGD三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能促进细胞的粘附和生长,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将柞蚕蛋白多孔支架用于细胞培养、组织修复和药物载体等。
[0003]目前,我国柞蚕原料茧年产8.0万吨以上,柞蚕蚕丝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4,柞蚕丝蛋白资源十分丰富,而利用柞蚕茧生产柞蚕丝素粉是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功能利用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受柞蚕丝素蛋白提取及加工方式的限制,柞蚕丝的主要应用方向仍集中在纺织行业,并没有发挥出柞蚕丝的最大利用价值。近年来,虽然家蚕丝素粉作为一种新的蛋白质来源,在化妆品、生物医药、食品保鲜和环保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具有比家蚕丝素蛋白生物学性能更优的柞蚕丝素蛋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的报道却很少。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柞蚕丝纤维存在的类蜘蛛丝氨基酸片段、高β

折叠结构、多层级结构使得其纤维形态不易破坏和断裂,从而对其后续的加工以及材料的再制造产生阻碍,如果简单地套用家蚕丝素蛋白粉的加工方式又难以成功。
[0004]截至目前制备柞蚕丝素粉的方式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一般是将脱胶后的柞蚕纤维用酸(盐酸)、碱(氢氧化钠)、中性盐(如硫氰酸锂)等高温处理,并进行水解、透析、纯化、喷雾干燥等后处理步骤制得。该方法不仅破坏了柞蚕丝素的天然原生结构和RGD序列,使得柞蚕丝肽链变性、生物相容性降低,丧失生物功能性,且存在加工时间长、操作过程繁琐、成本高、环境污染等问题。如申请日为2013年3月20日,公开号为CN102977381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柞蚕丝素蛋白微球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柞蚕纤维溶解在LiSCN溶剂中,并调节溶液的pH值3~6,制备了粒径可控的柞蚕丝素蛋白微球(粉粒)。上述制备方法使用的有毒溶剂LiSCN残留会丧失蛋白颗粒的活性以及降低生物相容性,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生物学处理方法主要是酶解法,酶解法通常采用活性蛋白酶将柞蚕丝素纤维酶解后进行喷雾干燥处理。但是该方法需要严格的温度和pH条件以防止酶失活,同时酶解过程中也需要借助化学药品的辅助作用,制备过程缓慢,效率和产量都很低,限制了酶解法制备柞蚕丝素粉末的进一步应用。通过物理法如高温高压法,无需采用任何化学药品,可以克服化学和生物法制备丝素粉的部分缺点。但高温高压法制备条件苛刻(约200摄氏度,1.96MPa),对设备要求高,能耗高,还需要与其他多种物理手段(如高压
均质机)联用才能制备柞蚕丝素粉末(颗粒尺寸往往大于100微米),且此过程中高温环境易产生碳化产物,破坏了柞蚕丝纤维的原生结构和肽链结构。
[0005]综上所述,由于柞蚕丝纤维具有优越的力学强度和复杂的结构组成,使得制备柞蚕丝素粉末成为研究上和产业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至今还没有出现一种能够既保留柞蚕丝素的原生结构和功能多肽结构,又能快速、高效、无污染制备出原生柞蚕丝素粉末的方法,导致柞蚕丝素粉的产量有限,产业附加值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制备柞蚕丝素粉末技术中存在的对环境不友好、制备方法繁琐、破坏蚕丝天然结构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快速、高效制备原生柞蚕丝素粉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特殊针对柞蚕进行处理,通过特定的破碎方式获得了具有优异生物性能的原生柞蚕丝素粉,具有快速、高效、无污染等特点,并能保留柞蚕丝素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纳米尺度的天然构象结构(原生结构),克服现有加工柞蚕丝素粉方法所带来诸多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了如下具体步骤:
[0008](1)将清洗过的柞蚕茧壳放入质量分数为0.75%的碳酸钠溶液中煮沸0.5h,将柞蚕茧壳取出再重复一次煮沸,脱去丝胶,洗净后放入烘箱中烘干,获得干燥后的柞蚕丝素纤维;
[0009](2)将干燥后的柞蚕丝素纤维进行特定的破碎处理获得微米级的柞蚕丝素粉。
[0010]所述步骤(1)中的加工原料不仅包括柞蚕丝素纤维,还可用于柞蚕茧壳、柞蚕茧下脚料等蚕丝类型,但不限于此。
[0011]所述步骤(2)具体为:
[0012]将干燥后的柞蚕丝素纤维装入旋盖式不锈钢破碎罐,并放入一颗不锈钢旋转珠,盖紧盖子,再浸入液氮、低温冰箱或干冰中进行冷冻,将充分冷冻后的破碎罐固定在不锈钢适配器上,启动低温冷冻破碎机进行破碎,过筛后制备获得粒径为微米级的柞蚕丝素粉。
[0013]所述的冷冻破碎机设定频率为30

60Hz,时间为10

120s。
[0014]本专利技术针对柞蚕丝素纤维采用破碎罐和旋转珠配合的特定破碎方式进行处理,实现了微米级的破碎,但不会产生纳米级的破坏。
[0015]所述步骤(2)中的冷冻温度应低于

30℃,优选温度范围为

80℃
‑‑
196℃。
[0016]所述步骤(2)中的柞蚕丝素粉经过不同目数过筛后,筛选出不同粒径、颗粒均匀的微米级柞蚕丝素粉。
[0017]所述步骤(3)中所得的柞蚕丝素粉含有不受破坏的RGD多肽序列。
[0018]本专利技术所得的柞蚕丝素粉含有的RGD多肽序列不受破坏,能够促进哺乳动物细胞的早期黏附和生长。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柞蚕丝素纤维进行低温冷冻,使其塑化变脆,并完全以物理机械方式直接将天然的柞蚕丝素纤维破碎成柞蚕丝素粉末。可在最短10s内将纤维状丝加工成微米级粉末,所制得柞蚕丝素粉末对哺乳动物细胞无毒副作用,且能显著促进细胞的早期粘附。
[0020]具体地,在高频振荡模式下,破碎罐中的不锈钢旋转珠做圆弧径向摆动,会高速冲击冷冻柞蚕纤维,产生的巨大摩擦力、低温冻结力、撞击力能快速破坏丝纤维,得到微米级
粉末。由于存在低温冷冻过程,能保护柞蚕丝素纤维在高频作用下不会被碳化,同时蛋白分子的结构完整性得到保留,从而得到的柞蚕丝素粉具有纳米原纤维形态,完整的β

折叠构象和RGD多肽结构。
[0021]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对环境无污染,制得的柞蚕丝素粉在组织工程、化工、生物医药、食品和环保领域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高效制备原生柞蚕丝素粉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以下步骤:(1)将清洗过的柞蚕茧壳放入质量分数为0.75%的碳酸钠溶液中煮沸,将柞蚕茧壳取出再重复一次煮沸,脱去丝胶,洗净后放入烘箱中烘干,获得干燥后的柞蚕丝素纤维;(2)将干燥后的柞蚕丝素纤维进行特定的破碎处理获得微米级的柞蚕丝素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高效制备原生柞蚕丝素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将干燥后的柞蚕丝素纤维装入破碎罐,并放入旋转珠,盖紧盖子,再浸入液氮、冰箱或干冰中进行冷冻,将充分冷冻后的破碎罐固定在不锈钢适配器上,启动冷冻破碎机进行破碎,过筛后制备获得粒径为微米级的柞蚕丝素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亚俊古孝雪杨明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