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619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所公开的显示模组包括主显示屏、副显示屏和驱动机构,主显示屏包括透光区域,副显示屏为柔性屏幕,且副显示屏的至少部分与透光区域相对,驱动机构与副显示屏相连,驱动机构驱动副显示屏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副显示屏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副显示屏上的与透光区域相对的区域的像素密度为第一密度,在副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副显示屏上的与透光区域相对的区域的像素密度为第二密度,第二密度大于第一密度。上述方案能够解决全面屏的像素不同的区域显示的画面不一致,导致显示效果差的问题。导致显示效果差的问题。导致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屏占比的追求,全面屏电子设备迅速发展和普及,其中,OLED屏等全面屏利用其半透明的特性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屏,广受用户的喜爱。
[0003]电子设备中配置有摄像头或光传感器等光学元器件,光线透过全面屏射入光学元器件,使得光学元器件实现相应的功能。由于全面屏的光线透过率比较低,导致部分光线无法透过全面屏,进而导致光学元器件不能较好的实现相应的功能。相关技术中,通过降低全面屏的与光学元器件相对的区域的像素密度来提高此区域的光线透过率。但是,全面屏的像素密度较小的区域的屏幕分辨率较低,全面屏的像素密度较大的区域的屏幕分辨率较高,使得两个区域显示的画面不一致,存在明显的割裂感,导致全面屏的显示效果较差,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全面屏的像素不同的区域显示的画面不一致,导致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主显示屏、副显示屏和驱动机构,其中:
[0007]所述主显示屏包括透光区域,所述副显示屏为柔性屏幕,且所述副显示屏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副显示屏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副显示屏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0008]在所述副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显示屏上的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的区域的像素密度为第一密度;
[0009]在所述副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显示屏上的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的区域的像素密度为第二密度,所述第二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度。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文中的显示模组。
[001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驱动副显示屏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副显示屏切换至第一状态的情况下,副显示屏上的与透光区域相对的区域的像素密度较低、透光率较高,显示模组的不同区域的分辨率不一致,显示模组的整体显示效果较差,但可以使得较多的光线穿过显示模组。在副显示屏切换至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副显示屏上的与透光区域相对的区域像素密度较高、透光率较低,使得显示模组各区域的分辨率一致,进而使得显示模组的整体显示效果较好,但能够穿过显示模组的光线较少。由此可见,本申请所公开的显示模组能够解决全面屏的像素不同的区域显示的画面不一致,导致显示效果差的问题。同时,本申请所公开的显示模组还能够保证足够的光线穿过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包括支撑座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001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处于第二状态的副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1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处于第二状态的副显示屏的光线透过图;
[001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处于第一状态的副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图5中的B处放大图;
[0018]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处于第一状态的副显示屏的光线透过图;
[0019]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支撑座、电致伸缩材料件和处于第二状态的副显示屏的装配图;
[0020]图9为图8的爆炸图;
[0021]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支撑座、电致伸缩材料件和处于第一状态的副显示屏的装配图;
[0022]图11为图10的爆炸图;
[0023]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包括支架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0024]图13是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支架、电致伸缩材料件和处于第二状态的副显示屏的装配图;
[0025]图14为图13的爆炸图;
[0026]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支架、电致伸缩材料件和处于第一状态的副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6为图15的爆炸图;
[0028]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主显示屏、支架和处于第二状态的副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主显示屏、支架和处于第一状态的副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0

壳体、110

底壳、
[0033]210

主显示屏、211

透光区域、220

副显示屏、221

透光基部、222

显示像素、220a

平面、220b

弯折面、
[0034]300

摄像头、
[0035]400

电致伸缩材料件、410

第一侧面、
[0036]500

电路板、510

安装部、
[0037]610

支撑座、620

支架、621

第一支撑部、622

第二支撑部、6221

第一内侧壁、623

第三支撑部、6231

连接面、
[0038]700

导轨、
[0039]800

滚动体、
[0040]900

透光盖板、
[0041]1000

粘接层、
[0042]1100

导热胶带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4]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0045]请参考图1至图1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所公开的显示模组包括主显示屏210、副显示屏220和驱动机构。
[0046]主显示屏210包括透光区域211。透光区域211可以为设于主显示屏210上的透光通孔,也可以为设于主显示屏210上的未开孔、且能够透光的区域。主显示屏210可以为OLED显示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显示屏(210)、副显示屏(220)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主显示屏(210)包括透光区域(211),所述副显示屏(220)为柔性屏幕,且所述副显示屏(22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透光区域(211)相对,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副显示屏(220)相连,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副显示屏(220)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副显示屏(22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显示屏(220)上的与所述透光区域(211)相对的区域的像素密度为第一密度;在所述副显示屏(22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显示屏(220)上的与所述透光区域(211)相对的区域的像素密度为第二密度,所述第二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电致伸缩材料件(400),所述电致伸缩材料件(400)在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之间切换,以带动所述副显示屏(220)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电路板(500),所述电致伸缩材料件(400)与所述电路板(500)电连接,所述电路板(500)具有两个安装部(510),且两个所述安装部(510)在垂直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件(400)伸缩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透光间隙,所述电致伸缩材料件(4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致伸缩材料件(400)一一对应、且可活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安装部(510),所述副显示屏(220)连接于两个所述电致伸缩材料件(4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220)包括透光基部(221)和设置在所述透光基部(221)上的显示像素(222),其中:在所述副显示屏(22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显示屏(220)为平面结构,所述显示像素(222)位于所述平面结构面向所述透光区域(211)的表面上,以使所述副显示屏(220)的像素密度为第一密度;在所述副显示屏(22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副显示屏(220)为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交错分布的平面(220a)和弯折面(220b),且所述平面(220a)面向所述透光区域(211),所述显示像素(222)位于所述平面(220a)面向所述透光区域(211)的表面上,以使所述副显示屏(220)的像素密度为第二密度。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和光学元器件,所述主显示屏(210)设于所述壳体(100)上,且所述主显示屏(210)与所述壳体(100)形成设备内腔,所述光学元器件和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设备内腔中,且所述光学元器件的进光区与所述透光区域(211)相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思成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