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内套筒灌浆连接的模块化钢结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46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采用内套筒灌浆连接的模块化钢结构连接节点,用于钢结构模块间的连接,其中包括至少两个上模块、至少两个下模块以及连接件,连接件包括水平连接板以及多个呈方形筒状的内套筒,至少两个内套筒固定于水平连接板的上表面,另外至少两个内套筒固定于水平连接板的下表面,上模块包括呈长方体型的上容纳腔,下模块包括呈长方体形的下容纳腔,连接件的上部的每一内套筒分别设置于每一上模块的上容纳腔内,连接件的下部的每一内套筒分别设置于每一下模块的下容纳腔内,并在上容纳腔及连接件的上部之间、下容纳腔及接件的下部之间设置灌浆料,灌浆料将上模块、下模块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接件固定连接。接件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内套筒灌浆连接的模块化钢结构连接节点


[0001]本技术属于建设工程
,具体涉及采用内套筒灌浆连接的模块化钢结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钢结构或组合结构中,钢构件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现有的连接形式在连接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操作的空间、安装误差和较长的连接时间。而对于模块化钢结构,在柱节点位置布置有多个梁柱和多面墙体、楼板等构件,若采用现有的连接形式,则缺乏操作空间,无法在不破坏这些周围构件的情况下实现连接;且模块化结构对于连接安装误差较为敏感,现有的连接形式都难以在较小的安装误差下实现结构组装,并具有良好的承载及抗震性能。而为了满足施工装配要求,预留较大的施工误差又会影响节点传递荷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结构模块之间的套筒灌浆连接节点,当内套筒插入模块柱内的预先设定的位置处后,在预留灌浆口灌浆,即可实现钢构件之间的连接,不需要额外的操作过程,不影响模块化建筑的装修。可以容许较大的施工安装误差,后期通过无收缩灌浆料填充实现上下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采用内套筒灌浆连接的模块化钢结构连接节点,用于钢结构模块间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上模块、至少两个下模块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水平连接板以及多个呈方形筒状的内套筒,至少两个所述内套筒固定于所述水平连接板的上表面,另外至少两个所述内套筒固定于所述水平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上模块包括呈长方体型的上容纳腔,所述下模块包括呈长方体形的下容纳腔,所述连接件的上部的每一所述内套筒分别设置于每一所述上模块的所述上容纳腔内,所述连接件的下部的每一所述内套筒分别设置于每一所述下模块的所述下容纳腔内,并在所述上容纳腔及所述连接件的上部之间、所述下容纳腔及所述接件的下部之间设置灌浆料,所述灌浆料将所述上模块、所述下模块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内套筒灌浆连接的模块化钢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的侧面设有向外突出的内栓钉,所述上模块柱及所述下模块柱的内壁设有向内突出的外栓钉,多个所述内栓钉在所述内套筒的周向侧面上排列为多个竖列,同时,多个所述外栓钉在所述上模块的上容纳腔以及所述下模块的下容纳腔的内壁内排列为多个竖列,其中所述内栓钉组成的竖列与所述外栓钉组成的竖列在水平方向上互相交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内套筒灌浆连接的模块化钢结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栓钉及每个所述外栓钉包括一个圆形顶板以及一个与所述圆形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内套筒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进萍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