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饰板的搭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37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饰板的搭扣结构,包括塑料内饰板以及陶瓷面板,陶瓷面板卡接于塑料内饰板的下方塑料内饰板的正面一体向内凹陷形成出风口,出风口设置于陶瓷面板的上方,塑料内饰板上设有多个粘结块,多个粘结块间隔地设置于塑料内饰板的背面,各个粘结块上均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得以将塑料内饰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汽车中控处,连接件一端采用胶粘,另一端采用蘑菇状搭扣进行连接,不仅能够在实现循环使用的目的,也能有效地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也能有效地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也能有效地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饰板的搭扣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饰板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饰板的搭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普及家家户户,由于汽车销量的逐年增加,人们对汽车内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汽车饰板其在安装时一般都是采用直接对其进行胶粘,这就导致其拆卸后无法再次进行使用,大大降低其实用性,或者是采用卡扣对其进行卡接,单纯选用卡扣的方式会大大增加其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饰板的搭扣结构,其连接件一端采用胶粘,另一端采用蘑菇状搭扣进行连接,不仅能够在实现循环使用的目的,也能有效地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饰板的搭扣结构,包括塑料内饰板以及陶瓷面板,所述陶瓷面板卡接于所述塑料内饰板的下方所述塑料内饰板的正面一体向内凹陷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陶瓷面板的上方,所述塑料内饰板上设有多个粘结块,多个所述粘结块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塑料内饰板的背面,各个所述粘结块上均设有可拆卸连接于汽车中控处的连接件。
[000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以及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固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胶粘层,所述胶粘层得以将所述连接部粘贴于所述粘结块上,所述卡接部包括多个搭扣,多个所述搭扣分别固接于所述连接部。
[0006]进一步地,所述搭扣为蘑菇状搭扣。
[0007]进一步地,所述塑料内饰板上设有多个插接块,多个所述插接块以及多个所述粘结块对称地分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两侧,所述插接块设置于所述粘结块的下方,各个所述插接块分别对准各个所述粘结块。
[0008]进一步地,所述塑料内饰板的背面设有多个缓冲泡棉,多个所述缓冲泡棉分别粘接于所述塑料内饰板的背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泡棉包括第一缓冲泡棉以及两个第二缓冲泡棉,所述第一缓冲泡棉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泡棉的下方,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泡棉对称地分设于所述塑料内饰板的上端。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1)其通过将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成粘结,另一端设置成卡接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替代两端均设置成卡接的方式,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避免单纯采用3m胶将塑料内饰板粘接于汽车中控时,当对塑料内饰板进行拆卸后,使得连接件即失去连接的作用,使得其无法进行循环使用的问题。
[0012](2)搭扣为蘑菇状搭扣,蘑菇状搭扣便于其快速地将塑料内饰板固定于汽车中控
上,同时由于蘑菇状搭扣其行程较长,能够适于将不同的形状的塑料内饰板固定于汽车中控上,提高其实用性。
[0013](3)通过设置插接块以及粘结块得以实现对塑料内饰板的上下两端进行连接,同时塑料内饰板的左右两侧设有卡扣,由此得以实现通过四个方向对塑料内饰板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中汽车内饰总成的立体图(正面朝外)。
[0015]图2为本申请中汽车内饰总成的立体图(背面朝外)。
[0016]图3为本申请中汽车内饰总成背面部分示意图。
[0017]图4为本申请中汽车内饰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5为本申请中汽车内饰总成塑料内饰板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申请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7为本申请中塑料内饰板与第三面板分离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申请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9为本申请中卡扣的立体图。
[0023]图10为本申请中卡扣的主视图。
[0024]图11为本申请中连接件的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申请中陶瓷面板的涂层示意图。
[0026]图中:1、汽车内饰总成;10、塑料内饰板;11、出风口;12、缓冲泡棉;121、第一缓冲泡棉;122、第二缓冲泡棉;123、第一缓冲段;124、第二缓冲段;13、粘结块;131、连接件;132、连接部;133、卡接部;134、胶粘层;135、搭扣;14、插接块;15、连接板;151、卡接槽;152、第一凸块;16、第二凸块;17、第一卡槽;18、卡扣;181、抵接块;182、第一卡接段;183、第一连接段;184、第二卡接段;185、第一弹性段;186、第一通孔;187、第二弹性段;188、第二通孔;189、夹持区;19、抵接槽;20、陶瓷面板;21、第一卡块;22、第二卡块;23、金属薄板;24、钝化膜层;25、底漆层;26、陶瓷色漆层;27、陶瓷面漆层; 28、热熔胶层;29、塑料基材;30、第三面板;31、第一凹槽;32、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本申请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30]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
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1]如图1

12所示的一种汽车内饰总成1,包括塑料内饰板10以及陶瓷面板20,陶瓷面板20卡接于塑料内饰板10的下方,便于陶瓷面板20快速地安装于塑料内饰板10上,塑料内饰板10的正面一体向内凹陷形成出风口11,出风口11设置于陶瓷面板20的上方,出风口11 得以连通车身上的空调和驾驶室,便于空调产生的风从出风口11吹出,从而达到对驾驶室通风的目的,塑料内饰板10的背面设有多个缓冲泡棉12,多个缓冲泡棉12分别粘接于塑料内饰板10的背面,多个缓冲泡棉12得以对塑料内饰板10与车身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使得塑料内饰板10与车身连接时,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碰撞,保障其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也能避免后期因为汽车启动而导致两者之间易出现噪音的问题。
[0032]其中,如图5和图11所示,塑料内饰板10上设有多个粘结块13,多个粘结块13间隔地设置于塑料内饰板10的背面,各个粘结块13上均设有可拆卸地连接于汽车中控处的连接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饰板的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内饰板以及陶瓷面板,所述陶瓷面板卡接于所述塑料内饰板的下方所述塑料内饰板的正面一体向内凹陷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陶瓷面板的上方,所述塑料内饰板上设有多个粘结块,多个所述粘结块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塑料内饰板的背面,各个所述粘结块上均设有可拆卸地连接于汽车中控处的连接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饰板的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以及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固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胶粘层,所述胶粘层得以将所述连接部粘贴于所述粘结块上,所述卡接部包括多个搭扣,多个所述搭扣分别固接于所述连接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饰板的搭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德培袁泽江黄振华周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劳伦斯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