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骨密度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35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X线骨密度检测仪,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在对患者检测的时候,设备只是针对患者正面位置进行扫描检测,存在着局限性,正面所感知不到的部位无法检测彻底,实测出现偏差以及部分患者存在多动及不配合检查的情况与肢体感知能力差的情况,在检测期间多动致使数据出现偏差,无法校对的问题。X线骨密度检测仪,包括仪器底座;所述仪器底座顶部前端位置与躺板底部位置滑动连接;仪器底座包括有:立架,立架底部为倾斜形状,且立架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滑槽。根据罩筒与转筒的形状,在转筒转动时,始终保持检测仪器所处罩筒内圈的位置,以保证检测仪器与患者距离始终处于同一直线距离,避免出现过近过远的情况。避免出现过近过远的情况。避免出现过近过远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X线骨密度检测仪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X线骨密度检测仪。

技术介绍

[0002]X线骨密度仪是一种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的分析仪器,而骨密度即骨骼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密度减少,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临床上通过X线骨密度检测仪来检测人体的骨骼密度,再将数值与标准数值进行比对,在标准范围内人为骨密度正常,标准范围以下即为股指减少。
[0003]例如申请号:CN201410239789.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X射线骨密度仪,包括机架、导轨、U型臂、X射线发生装置、X射线探测器、X射线屏蔽装置、运动系统、控制系统和显示系统;导轨设置于机架上表面,U型臂设置于导轨上,运动系统设置于机架的一端,并与导轨连接,控制系统设置于机架的另一端,与显示系统连接,显示系统独立设置或设置于机架上,X射线发生装置设置于U型臂的U型一端,X射线探测器设置于U型臂的U型另一端,与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度一致,X射线屏蔽装置设置于U型臂的X射线探测器一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X射线骨密度仪使用方便,可以实现四肢骨折诊断、骨密度测定和骨质疏松症预测和诊断功能,避免了大型设备使用带来的不便。
[0004]类似于上述申请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个是在对患者检测的时候,设备只是针对患者正面位置进行扫描检测,存在着局限性,正面所感知不到的部位无法检测彻底,实测出现偏差,另一个是部分患者存在多动及不配合检查的情况与肢体感知能力差的情况,在检测期间多动致使数据出现偏差,无法校对。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X线骨密度检测仪,以期达到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X线骨密度检测仪,以解决现有的在对患者检测的时候,设备只是针对患者正面位置进行扫描检测,存在着局限性,正面所感知不到的部位无法检测彻底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X线骨密度检测仪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X线骨密度检测仪,包括仪器底座;
[0008]所述仪器底座顶部前端位置与躺板底部位置滑动连接;仪器底座包括有:立架,立架底部为倾斜形状,且立架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滑槽,立架底部固定连接在仪器底座顶部前端位置;
[0009]坐块,坐块为矩形形状,坐块固定连接在仪器底座顶部中间后方位置,坐块位于立架正后方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仪器底座包括有:
[0011]限位架,限位架共设置有两处,且每处限位架均为L形状,每处限位架侧面开设有矩形槽,两处限位架呈对称方式固定连接在仪器底座顶部后方位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躺板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滑条,躺板底部滑条与立架顶部中间的滑槽滑动连接,躺板前端位置设置有踏板,躺板后端位置设置有支架,且支架顶部槽为弧面设计。
[0013]进一步的,所述躺板包括有:
[0014]限制座,限制座共设置有两处,两处限制座分别滑动连接在躺板左右两侧位置,限制座顶部为弧面板,且弧面板对称开设有两处弧槽。
[0015]进一步的,所述躺板包括有:
[0016]夹片,限制座的两处弧槽内均设置有一处夹片,每处夹片内侧位置均设置有夹板。
[0017]进一步的,X线骨密度检测仪包括有罩筒;所述罩筒为前宽后窄形状,且罩筒前端下方位置设置有矩形槽,罩筒后端表面设置有轴承,罩筒矩形槽与坐块固定连接,罩筒位于躺板正后方位置,躺板宽度小于罩筒内槽直径。
[0018]进一步的,X线骨密度检测仪包括有转筒;所述转筒为圆管形状,且外侧中间位置设置有齿圈,转筒转动连接在罩筒后端位置。
[0019]进一步的,所述转筒包括有:
[0020]连接架,连接架为L形状,连接架固定连接在转筒后端上方位置,连接架底部前端位置位于转筒内部位置;
[0021]检测仪器,检测仪器固定连接在连接架前端下方位置,检测仪器位于罩筒内部上方位置。
[0022]进一步的,X线骨密度检测仪包括有双面齿条;所述双面齿条两侧均设置有挡块,双面齿条滑动连接在两处限位架矩形槽内,双面齿条顶部中间位置与转筒齿圈底部位置相啮合。
[0023]进一步的,X线骨密度检测仪包括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为电机,且前端位置设置有齿轮,驱动件齿轮上端位置与双面齿条底部位置啮合,驱动件齿轮位于转筒齿圈正下方位置,驱动件底部位置固定连接在仪器底座顶部后方位置。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由于双面齿条两侧均设置有挡块,双面齿条滑动连接在两处限位架矩形槽内,双面齿条在出现滑动的前提下,是通过驱动件的配合来完成的,因此当双面齿条位置不是处于两处限位架中间位置的时候,即可得知驱动件处于未复位的状态,检测仪器并不位于患者的正上方位置,由此可不需要正视设备来确定检测仪器所处旋转位置,另一方面于双面齿条两侧挡块避免于双面齿条脱离两处限位架,使得驱动件无法继续牵引转筒进行转动。
[0026]由于躺板宽度小于罩筒内槽直径,便于躺板在与立架滑动的时候,避免罩筒进行接触碰撞造成损坏;由于限制座的两处弧槽内均设置有一处夹片,每处夹片内侧位置均设置有夹板,根据患者胳膊以及腿部的尺寸进行恰当合适的固定,限制患者乱动以及控制能力薄弱的情况。
[0027]根据罩筒与转筒的形状,在转筒转动时,始终保持检测仪器所处罩筒内圈的位置,以保证检测仪器与患者距离始终处于同一直线距离,避免出现过近过远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仪器底座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躺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躺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罩筒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转筒侧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37]1、仪器底座;101、立架;102、坐块;103、限位架;2、躺板;201、限制座;202、夹片;3、罩筒;4、转筒;401、连接架;402、检测仪器;5、双面齿条;6、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X线骨密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底座;所述仪器底座顶部前端位置与躺板底部位置滑动连接;仪器底座包括有:立架,立架底部为倾斜形状,且立架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滑槽,立架底部固定连接在仪器底座顶部前端位置;坐块,坐块为矩形形状,坐块固定连接在仪器底座顶部中间后方位置,坐块位于立架正后方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X线骨密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底座包括有:限位架,限位架共设置有两处,且每处限位架均为L形状,每处限位架侧面开设有矩形槽,两处限位架呈对称方式固定连接在仪器底座顶部后方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X线骨密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滑条,躺板底部滑条与立架顶部中间的滑槽滑动连接,躺板前端位置设置有踏板,躺板后端位置设置有支架,且支架顶部槽为弧面设计。4.如权利要求3所述X线骨密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包括有:限制座,限制座共设置有两处,两处限制座分别滑动连接在躺板左右两侧位置,限制座顶部为弧面板,且弧面板对称开设有两处弧槽。5.如权利要求3所述X线骨密度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包括有:夹片,限制座的两处弧槽内均设置有一处夹片,每处夹片内侧位置均设置有夹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X线骨密度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林虎毛凯蒋仁伟罗春梅吴春宝涂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