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29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弹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弹簧,包括外弹簧筒、伸缩杆、过渡弹簧和内弹簧筒;所述外弹簧筒为由沿螺旋轴线缠绕布置的多个匝所构成;所述伸缩杆设置于外弹簧筒的内侧并与所述外弹簧筒同轴设置,所述伸缩杆包括相互套合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外弹簧筒的轴向两端均通过过渡弹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所述内弹簧筒为异形弹簧,所述内弹簧筒同轴设置于伸缩杆的外侧并于外弹簧筒的内侧,所述内弹簧筒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有效防止双层弹簧在受到从上至下的斜向压力作用时发生侧弯。下的斜向压力作用时发生侧弯。下的斜向压力作用时发生侧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弹簧


[0001]本技术涉及弹簧
,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弹簧。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双层弹簧属于异形弹簧中的一种,主要适用于一些特殊的使用场景,如专利CN109730488A所公开的一种双层连体弹簧,并且由于双层弹簧由两个相互独立或两个连体的弹簧所组成,使得其弹性相较于单层弹簧而言更大。但是当双层弹簧受到斜向压力时,弹簧在侧向形变过程中容易发生弯曲并造成内层弹簧与外层弹簧发生干涉,或导致内层弹簧与外层弹簧发生缠绕,使得弹簧难以恢复形变至原始状态,导致弹簧降低或丧失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止侧向弯曲的双层弹簧。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弹簧,包括外弹簧筒、伸缩杆、过渡弹簧和内弹簧筒;
[0005]所述外弹簧筒为由沿螺旋轴线缠绕布置的多个匝所构成;
[0006]所述伸缩杆设置于外弹簧筒的内侧并与所述外弹簧筒同轴设置,所述伸缩杆包括相互套合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0007]所述外弹簧筒的轴向两端均通过过渡弹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
[0008]所述内弹簧筒为异形弹簧,所述内弹簧筒同轴设置于伸缩杆的外侧并于外弹簧筒的内侧,所述内弹簧筒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0009]其中,所述内弹簧筒包括沿螺旋轴线缠绕的多个的大半径匝和多个的小半径匝,多个的所述大半径匝和多个的所述小半径匝依次交替布置。
[0010]其中,所述外弹簧筒的导程小于内弹簧筒的导程。
[0011]其中,所述过渡弹簧的螺旋面与所述伸缩杆的端面相平齐。
[0012]其中,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用于保持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连接。
[0013]其中,所述外弹簧筒、过渡弹簧和内弹簧筒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或矩形。
[0014]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二部分的长度,所述第二部分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所述第二部分的下端开口上设置有缓冲垫。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双层弹簧的内侧设置伸缩杆,以限制双层弹簧的伸缩方向,有效防止双层弹簧在受到斜向压力作用时发生侧向弯曲,提高双层弹簧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外弹簧筒内设置内弹簧筒,以提高双层弹簧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所示为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双层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所示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8]标号说明:1、外弹簧筒;2、过渡弹簧;3、内弹簧筒;4、伸缩杆;41、第一部分;42、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0]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将外弹簧筒和内弹簧筒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伸缩杆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实现对外弹簧筒和内弹簧筒的形变方向进行限制。
[0021]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双层弹簧,包括外弹簧筒1、伸缩杆4、过渡弹簧2和内弹簧筒3;所述外弹簧筒1为由沿螺旋轴线缠绕布置的多个匝所构成;所述伸缩杆4设置于外弹簧筒1的内侧并与所述外弹簧筒1同轴设置,所述伸缩杆4包括相互套合连接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所述外弹簧筒1的轴向两端均通过过渡弹簧2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上;所述内弹簧筒3为异形弹簧,所述内弹簧筒3同轴设置于伸缩杆4的外侧并于外弹簧筒1的内侧,所述内弹簧筒3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
[0022]具体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外弹簧筒1受到从上至下的斜向压力时,外弹簧筒1受压力作用而发生侧向形变,并由于其通过过渡弹簧2与伸缩杆4的第一部分41相连,以实现通过过渡弹簧2使第一部分41沿第二部分42的轴线方向在第二部分42的侧壁所围成的内腔中移动,同时由于内弹簧筒3的的轴向一端也与第一部分41连接,使得在第一部分41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部分41带动内弹簧筒3沿伸缩杆4的轴向发生形变,以实现对外部斜向压力向弹簧弹性势能的转化。
[0023]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双层弹簧的内侧设置伸缩杆4,以限制双层弹簧的伸缩方向,有效防止双层弹簧在受到斜向压力作用时发生侧向弯曲,提高双层弹簧的使用寿命;通过在外弹簧筒1内设置内弹簧筒3,以提高双层弹簧的缓冲效果。
[0024]可选的,所述过渡弹簧2和内弹簧筒3均焊接于伸缩杆4上。
[0025]可选的,所述过渡弹簧2的末端上设置有套圈,所述伸缩杆4的上端穿过所述套圈,所述伸缩杆4上设置有突出于其表面并垂直于其轴线的凸起,通过凸起与套圈的配合,以限制套圈脱离伸缩杆4。
[0026]优选的,所述外弹簧筒1、过渡弹簧2和内弹簧筒3的材质均为65Mn弹簧钢。
[0027]进一步的,所述内弹簧筒3包括沿螺旋轴线缠绕的多个的大半径匝和多个的小半径匝,多个的所述大半径匝和多个的所述小半径匝依次交替布置。
[0028]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内弹簧筒3设置为大小半径匝交替的异形弹簧,以提高内弹簧筒3的变形能。
[0029]进一步的,所述外弹簧筒1的导程小于内弹簧筒3的导程。
[0030]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进一步限制外弹簧筒1的导程小于内弹簧筒3的导程,以避
免由于内弹簧筒3的导程限制外弹簧筒1的压缩量。
[0031]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弹簧2的螺旋面与所述伸缩杆4的端面相平齐。
[0032]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限制过渡弹簧2的旋转面与伸缩杆4的端面相平齐,以方便用户对弹簧进行安装。
[003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过渡弹簧2可以为平面涡形螺旋或锥形螺旋,当过渡弹簧2为平面涡形螺旋时,所述旋转面为其弹簧线轴线所在平面,当过渡弹簧2为锥形螺旋时,所述旋转面为其最小半径匝的弹簧线的轴线所在平面。
[0034]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4上设置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用于保持所述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相连接。
[0035]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伸缩杆4上设置防脱结构,以防止当弹簧受到轴向拉力时,第一部分41从第二部分42的内腔中脱离,进而导致弹簧防弯曲效果的丧失。
[0036]优选的,所述防脱结构为凸块和滑槽的组合。
[0037]进一步的,所述外弹簧筒1、过渡弹簧2和内弹簧筒3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或矩形。
[003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41的长度大于第二部分42的长度,所述第二部分42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所述第二部分42的下端开口上设置有缓冲垫。
[0039]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第二部分42设置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并进一步在第二部分42的下端开口处设置缓冲垫,以实现当弹簧受到的轴向压力过大时,第一部分41的末端可通过缓冲垫突出于第二部分42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弹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弹簧筒、伸缩杆、过渡弹簧和内弹簧筒;所述外弹簧筒为由沿螺旋轴线缠绕布置的多个匝所构成;所述伸缩杆设置于外弹簧筒的内侧并与所述外弹簧筒同轴设置,所述伸缩杆包括相互套合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外弹簧筒的轴向两端均通过过渡弹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所述内弹簧筒为异形弹簧,所述内弹簧筒同轴设置于伸缩杆的外侧并于外弹簧筒的内侧,所述内弹簧筒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弹簧筒包括沿螺旋轴线缠绕的多个的大半径匝和多个的小半径匝,多个的所述大半径匝和多个的所述小半径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王旭林飞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恒晟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