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太阳能驱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22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太阳能驱赶器,它涉及动物驱赶器技术领域。它包括太阳能充电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马达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超声波驱动电路和光感电路,太阳能充电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分别与马达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超声波驱动电路和光感电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挂在树上即可使用,无需布线,使用便捷,能够达到较好的鸟类驱赶效果,使用范围广,应用前景广阔。应用前景广阔。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太阳能驱赶器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动物驱赶器
,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太阳能驱赶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子动物驱赶器是一种通过一定频率的超声波来驱赶动物的工具,它采用微电子科技,同时间歇交替地产生极低频电磁波、超声波,作用于动物的听觉系统和神经系统,驱赶动物。驱鸟器作为其中的一种,能够驱除栖息在树上、电线杆等高处的鸟类。现有市面上的鸟类驱赶器结构复杂,成本高,同时需要铺设电缆电线,在远离市电网络的地区则难以使用,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使用十分不方便,基于此,设计一种新型的悬挂式太阳能驱赶器尤为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太阳能驱赶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悬挂在树上即可使用,驱赶鸟类效果好,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悬挂式太阳能驱赶器,包括太阳能充电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马达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超声波驱动电路和光感电路,太阳能充电电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分别与马达驱动电路、LED驱动电路、超声波驱动电路和光感电路相连;所述的太阳能充电电路由二极管、第一电阻、电池组成,单片机控制电路包括有单片机、开关、第一电容,马达驱动电路包括有马达、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LED驱动电路包括有第四电阻和发光二极管,超声波驱动电路包括有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五电阻,光感电路包括有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二电容和光敏二极管,电池的正极端依次连接第一电阻、二极管至太阳能电池板的插口,电池的正极端与单片机的1脚相连,单片机的1脚与8脚之间接有第一电容,单片机的7脚连接开关至地端,单片机的2脚连接第三电阻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依次连接马达、第二电阻至单片机的1脚,单片机的3脚依次连接第四电阻、发光二极管至地端,单片机的6脚依次连接第五电阻、超声波传感器至地端,单片机的5脚分别连接第六电阻、第七电阻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单片机的4脚相连,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还分别连接第二电容、光敏二极管至地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单片机采用单片机FT60F011A;所述的二极管采用二极管1N5819。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关、发光二极管集成安装于驱赶器本体的表面,驱赶器本体底部悬挂有彩带。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安装简单,挂在树上即可使用,无需布线,使用便捷,能够达到较好的鸟类驱赶效果,使用范围广,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2]参照图1

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悬挂式太阳能驱赶器,包括太阳能充电电路1、单片机控制电路2、马达驱动电路3、LED驱动电路4、超声波驱动电路5和光感电路6,太阳能充电电路1与单片机控制电路2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2分别与马达驱动电路3、LED驱动电路4、超声波驱动电路5和光感电路6相连;所述的太阳能充电电路1由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电池BT组成,单片机控制电路2包括有单片机U1、开关K1、第一电容C1,马达驱动电路3包括马达M1、第一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LED驱动电路4包括有第四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LED_W,超声波驱动电路5包括超声波传感器SPK1和第五电阻R5,光感电路6包括有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二三极管Q2、第二电容C2和光敏二极管RT,电池BT的正极端依次连接第一电阻R1、二极管D1至太阳能电池板的插口CN1,电池BT的正极端与单片机U1的1脚相连,单片机U1的1脚与8脚之间接有第一电容C1,单片机U1的7脚连接开关K1至地端,单片机U1的2脚连接第三电阻R3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依次连接马达M1、第二电阻R2至单片机U1的1脚,单片机U1的3脚依次连接第四电阻R4、发光二极管LED_W至地端,单片机U1的6脚依次连接第五电阻R5、超声波传感器SPK1至地端,单片机U1的5脚分别连接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至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单片机U1的4脚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还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光敏二极管RT至地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0013]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单片机U1采用单片机FT60F011A,所述的二极管D1采用二极管1N5819。
[0014]此外,所述的开关K1、发光二极管LED_W集成安装于驱赶器本体的表面,发光二极管LED_W发出亮光驱赶鸟类;驱赶器本体底部悬挂有彩带,通过振动带动彩带抖动驱赶鸟类。
[001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驱赶器采用太阳能板为整个驱赶器提供电力,太阳能充电,悬挂在有阳光的地方就会为电池BT自动充电,从而为电路提供电能;按下开关K1开机,整机进入工作状态,单片机U1的2脚输出指令,驱动第一三极管Q1工作,第一三极管Q1导通,驱动马达M1工作,马达M1振动并带动悬挂在驱赶器本体底部的彩带,驱赶鸟类,同时单片机U1的6脚发出指令,通过第五电阻R5驱动超声波传感器SPK1工作,超声波传感器SPK1产生超声波驱赶鸟类;本驱赶器超声波传感器SPK1和马达M1在设定的时间内循环轮流工作,同时光感电路6中的光敏二极管RT检测为夜间时,第二三极管Q2导通,发生指令给单片机U1,单片机U1通过其3脚经过第四电阻R4驱动发光二极管LED_W工作,发光二极管LED_W发出闪光,协同驱赶夜间逗留在树上的鸟类。
[0016]本具体实施方式无需布线,即挂即用,使用便捷,同时由于摆脱了电线的束缚,扩
大了该电子驱赶器的使用范围,驱赶器通过发出超声波、振动及灯光协同驱赶鸟类,驱赶效果好,可靠又实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1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太阳能驱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充电电路(1)、单片机控制电路(2)、马达驱动电路(3)、LED驱动电路(4)、超声波驱动电路(5)和光感电路(6),太阳能充电电路(1)与单片机控制电路(2)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2)分别与马达驱动电路(3)、LED驱动电路(4)、超声波驱动电路(5)和光感电路(6)相连;所述的太阳能充电电路(1)由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电池(BT)组成,单片机控制电路(2)包括有单片机(U1)、开关(K1)、第一电容(C1),马达驱动电路(3)包括有马达(M1)、第一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LED驱动电路(4)包括有第四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LED_W),超声波驱动电路(5)包括有超声波传感器(SPK1)和第五电阻(R5),光感电路(6)包括有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二三极管(Q2)、第二电容(C2)和光敏二极管(RT),电池(BT)的正极端依次连接第一电阻(R1)、二极管(D1)至太阳能电池板的插口(CN1),电池(BT)的正极端与单片机(U1)的1脚相连,单片机(U1)的1脚与8脚之间接有第一电容(C1),单片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马士佳顺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