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化系统好氧型细菌的连续培养釜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022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生化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化系统好氧型细菌的连续培养釜,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右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好氧池。该生化系统好氧型细菌的连续培养釜,通过厌氧池的内壁底端左侧安装潜水泵,潜水泵右侧安装进水管,进水管与罐盖连接并延伸至罐体内部,使其能够将厌氧池内部的污水经过进水管输送至罐体内部,且罐盖顶端右侧安装投料口,再通过罐体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温控装置,使其能够在外界温度低时确保细菌的活性,罐体的内壁底端安装曝气装置,且罐体的右侧底端安装出水管,出水管与好氧池连接,进而使其能够有效的提高投加细菌的成活率和减少流失率,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运营成本。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化系统好氧型细菌的连续培养釜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生化处理
,具体为一种生化系统好氧型细菌的连续培养釜。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的一般工艺是在通过物化处理去除重金属、氰化物和大颗粒物等污染物后,继续进行生化处理,消解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及总氮。污水生化处理通常包含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厌氧、缺氧处理主要作用是分解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去除总磷和总氮,而好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分解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氨氮。好氧处理的工艺可以分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原理都是通过好氧型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将有机物分解成生物能量和无机物。
[0003]目前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厂强化好氧处理系统的方式,通常是将好氧型细菌直接投加到活性污泥池或生物膜反应池中,存在以下缺点:一般污水处理厂每日废水处理量都较大,但在环保提标后受到用地面积紧张和建筑成本过高影响,生化池的规模少有富余,所以直接投加细菌,大部分细菌将会过快的水流带出系统,造成流失和浪费;工业污水的营养物质一般含量较低,投加初期若细菌无法快速从水体中汲取养分,而直接投加到生化系统中,从业人员又很难计算细菌初期生长所需营养物的质量,这就容易造成细菌的自我分解,也就是好氧池细菌脱膜的现象;工业污水譬如电镀污水、线路板污水等,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氰化物或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虽然经过物化处理已去除达标,但残余物仍然会抑制细菌的生长。若直接投加,单位菌体浓度过少,细菌对水体缺乏适应,投加初期的定向驯化会加大运营成本;冬天生化池水体的温度低,直接投加无法激发细菌的活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0004]因此,在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厌氧系统与好氧系统之间,增加一套恒温、用于定向驯化好氧型细菌的培养釜,可以有效提高投加细菌的成活率和减少流失率,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能够有效提高投加细菌的成活率和减少流失率,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化系统好氧型细菌的连续培养釜,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右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好氧池,所述罐体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曝气装置,所述罐体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温控装置,所述罐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罐盖,所述罐盖的顶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投料口,所述罐盖的顶端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厌氧池,所述厌氧池的内壁底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潜水泵。
[0006]作为优化,所述厌氧池的右侧底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水管的左侧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厌氧池的内部,所述进水管的左侧与潜水泵的右侧连接,使得厌氧池内部的
污水输送至罐体内部。
[0007]作为优化,所述投料口位于进水管的右侧,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贯穿罐盖并延伸至罐体的内部,使得用户可以将细菌和营养物质通过投料口投加到罐体中。
[0008]作为优化,所述曝气装置的数量为八个,均固定安装于罐体的内壁底端,且以罐体的垂直中心线为中心均匀分布,使得罐体内部的污水与空气接触充氧。
[0009]作为优化,所述温控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以罐体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温控装置位于出水管的顶端,使其能够在温度低时,保证细菌的活性。
[0010]作为优化,所述好氧池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出水管的右侧贯穿第二通孔并延伸至好氧池的内部,使得罐体中的废水排放至好氧池中。
[0011]作为优化,投料口的直径大于进水管的直径,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的直径相同,且进水管、投料口与出水管均处于罐体的水平中心线上。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生化系统好氧型细菌的连续培养釜,通过厌氧池的内壁底端左侧安装潜水泵,潜水泵右侧安装进水管,进水管与罐盖连接并延伸至罐体内部,使其能够将厌氧池内部的污水经过进水管输送至罐体内部,且罐盖顶端右侧安装投料口,再通过罐体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温控装置,使其能够在外界温度低时确保细菌的活性,罐体的内壁底端安装曝气装置,且罐体的右侧底端安装出水管,出水管与好氧池连接,进而使其能够有效的提高投加细菌的成活率和减少流失率,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罐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罐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生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罐体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罐体;2、出水管;3、罐盖;4、投料口;5、进水管;6、温控装置;7、曝气装置;8、厌氧池;9、潜水泵;10、好氧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4:一种生化系统好氧型细菌的连续培养釜,包括罐体1,罐体1的右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2,出水管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好氧池10,罐体1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曝气装置7,罐体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温控装置6,罐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罐盖3,罐盖3的顶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投料口4,罐盖3的顶端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5,进水管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厌氧池8,厌氧池8的内壁底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潜水泵9。
[0020]根据图1

4:启动潜水泵9使其将厌氧池8中的污水输送至罐体1内部,并当其装满罐体1后,启动曝气装置7,再将好氧型细菌投加入罐体1内,且每天补充少量的葡萄糖,同时每日监控培养釜内COD或氨氮的数据,在当监控的数据降低时,打开出水管2的阀门,使其将
罐体1内部的废水排放至好氧池10中。
[0021]根据图2

3中进一步的:厌氧池8的右侧底端开设有第一通孔,进水管5的左侧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厌氧池8的内部,进水管5的左侧与潜水泵9的右侧连接,投料口4位于进水管5的右侧,进水管5的底端贯穿罐盖3并延伸至罐体1的内部,曝气装置7的数量为八个,均固定安装于罐体1的内壁底端,且以罐体1的垂直中心线为中心均匀分布,温控装置6的数量为两个,且以罐体1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温控装置6位于出水管2的顶端,好氧池10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通孔,出水管2的右侧贯穿第二通孔并延伸至好氧池10的内部,所述投料口4的直径大于进水管5的直径,所述进水管5与出水管2的直径相同,且进水管5、投料口4与出水管2均处于罐体1的水平中心线上。
[0022]罐体1的容量为1000升,潜水泵9的功率为750W,通过罐体1内壁底端安装八个曝气装置7,使其能够对罐体1内部的污水进行搅动,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液体中转移,从而完成充氧,进而便于好氧细菌的生存,再通过安装有两个温控装置6,使得好氧细菌能够在外界温度降低时存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化系统好氧型细菌的连续培养釜,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右侧底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好氧池(10),所述罐体(1)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曝气装置(7),所述罐体(1)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温控装置(6),所述罐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罐盖(3),所述罐盖(3)的顶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投料口(4),所述罐盖(3)的顶端左侧固定安装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厌氧池(8),所述厌氧池(8)的内壁底端右侧固定安装有潜水泵(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系统好氧型细菌的连续培养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8)的右侧底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进水管(5)的左侧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厌氧池(8)的内部,所述进水管(5)的左侧与潜水泵(9)的右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系统好氧型细菌的连续培养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口(4)位于进水管(5)的右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瑞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蓝湖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