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015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在锂电池充电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后,监测充电电流;将所述充电电流分别与预设的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预设的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充电终止阈值电流对比: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时,开启线损补偿,以使得充电电压提高;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时,降低所述充电电压;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充电终止阈值电流时,停止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因负载线损造成的恒压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损造成的恒压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损造成的恒压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性充电是锂电池充电控制的一种方法,在锂电池技术发展的早期是主流的控制方法,相应的控制芯片产品(代表产品如凌特公司的LTC4054)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线性充电方案具有外围电路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但同时又有效率低下、热功耗高的缺陷。因此,在大容量、大电流充电的应用场景中,具有更高效率的开关充电方案取代了线性充电方案,但在小容量和小电流充电应用中,线性充电方案依然占据主流地位。
[0003]如图1所示是锂电池线性充电控制的典型充电控制曲线。充电电压(即充电器输出电压)曲线由曲线段110、111和112三段组成,这是充电器本身所能检测到的电压;对应的,电池电压曲线由曲线段120、121和122三段组成,这是锂电池上实际的电压。与电压曲线相对应的,充电电流曲线由曲线段130、131和132三段组成。
[0004]充电器的输出端与电池阳极之间存在着串联电阻,该串联电阻是充电器内部引线电阻、电路板引线电阻、电池内部等效串联电阻的总和。因为串联电阻的存在,当充电电流不等于零时,充电电压与电池电压之间存在着差值,该差值等于串联电阻与充电电流之积,以下叙述中,将该差值称为“负载线损”。
[0005]在充电的起始阶段,电池电压120较低,使得充电电压110也低,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此时充电电流130为一个较小值I
Trk
,该阶段称为“涓流充电”。
[0006]当电池电压逐渐上升,直到充电电压达到涓流充电阈值V
TH_trk
,进入“恒流充电”阶段,充电电流增大预设的最大值I
CC
;该阶段的充电电压曲线如111,电池电压曲线如121,充电电流曲线如131。
[0007]当充电电压上升到充电控制电压V
Term
,充电器转入“恒压充电”阶段恒压。充电电压保持恒定,此时的充电器等价于一个标准线性稳压器,如曲线112;电池电压逐渐上升,曲线如122;充电电流则逐渐下降,曲线如132。
[0008]当充电电流下降到一个很小的终止阈值I
Term
,充电过程结束,充电电流关断,此时电池电压同样达到充电控制电压V
Term

[0009]上述的充电过程存在一个缺陷,即由于负载线损的存在,当充电控制进入恒压充电阶段时,电池电压低于充电控制电压V
Term
,而随着电池电压接近充电控制电压V
Term
,充电电流会不断下降,使得充电速度变慢。在实际的产品中,恒压充电阶段可能被拖长到数个小时,不利于应用。
[0010]因负载线损造成的恒压充电时间过长,是一个需要改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及装
置,以提供一种解决因负载线损造成的恒压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2]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一种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在锂电池充电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后,监测充电电流;将所述充电电流分别与预设的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预设的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充电终止阈值电流对比: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时,开启线损补偿,以使得充电电压提高;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时,降低所述充电电压;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充电终止阈值电流时,停止充电。
[0014]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充电电流分别与预设的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预设的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充电终止阈值电流对比,包括:分别将所述充电电流、所述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和所述充电终止阈值电流转化为相应的电压信号;利用转化后的所述充电电流的电压信号分别与所述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和所述充电终止阈值电流转化后的电压信号进行对比。
[0015]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时,开启线损补偿,以使得充电电压提高,包括:随着所述充电电流下降,逐渐增加所述线损补偿,以使得所述充电电压线性提高。
[0016]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时,降低所述充电电压,包括:随着所述充电电流下降,逐渐减少所述线损补偿,以使得所述充电电压线性降低。
[0017]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电流降至终止阀值时,所述线损补偿降为零。
[0018]进一步的,补充转折阈值电流时,降低所述充电电压,包括:关闭所述线损补偿,以使得所述充电电压降低。
[0019]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装置,包括:充电模块,用于对锂电池进行充电;补偿模块,用于在锂电池充电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后,监测充电电流;将所述充电电流分别与预设的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预设的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充电终止阈值电流对比;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时,开启线损补偿,以使得充电电压提高;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时,降低所述充电电压;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充电终止阈值电流时,停止充电。
[0020]进一步的,通过所述补偿模块,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时,逐渐增加所述线损补偿,以使得所述充电模块的所述充电电压线性提高。
[0021]进一步的,通过所述补偿模块,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时,随着所述充电电流下降,逐渐减少所述线损补偿,以使得所述充电模块的所述充电电压线性降低。
[0022]进一步的,通过所述补偿模块,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时,关闭所述线损补偿,以使得所述充电电压降低。
[0023]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相对于标准充电控制过程,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避免因负载线损造成的恒压充电时间过长,大大提升恒压充电阶段的充电速度,减少充电时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控制方法的
补偿电路结构简单,无需增加充电器芯片的外围电路元器件,也不会显著增加控制器芯片的电路规模和复杂度。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中的锂电池线性充电控制的标准充电控制曲线图;
[0026]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的流程图;
[0027]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控制曲线图;
[0028]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第二充电控制曲线图;
[0029]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0030]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补偿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0031]体现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锂电池进行充电;在锂电池充电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后,监测充电电流;将所述充电电流分别与预设的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预设的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充电终止阈值电流对比: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时,开启线损补偿,以使得充电电压提高;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时,降低所述充电电压;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充电终止阈值电流时,停止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充电电流分别与预设的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预设的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充电终止阈值电流对比,包括:分别将所述充电电流、所述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和所述充电终止阈值电流转化为相应的电压信号;利用转化后的所述充电电流的电压信号分别与所述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和所述充电终止阈值电流转化后的电压信号进行对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偿开启阈值电流时,开启线损补偿,以使得充电电压提高,包括:随着所述充电电流下降,逐渐增加所述线损补偿,以使得所述充电电压线性提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线性充电的负载线损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所述线损补充转折阈值电流时,降低所述充电电压,包括:随着所述充电电流下降,逐渐减少所述线损补偿,以使得所述充电电压线性降低。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悦聂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微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