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背板样件及其性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012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光伏组件背板样件及其性能测试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背板样件、EVA膜、电池片、EVA膜和光伏玻璃,共同形成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四周包覆有呈“[”状或“]”状的密封边框,所述密封边框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边框和下边框,所述上边框、下边框的横部分别与背板样件上表面、光伏玻璃下表面接触,且其接触面均设置有密封凸起,背板样件上表面、光伏玻璃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凸起相对应的密封凹坑。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保证光伏组件密封边框在恶劣环境下不会脱落,同时避免外界的水汽和灰尘进入电池组件,延长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组件背板样件及其性能测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组件
,具体涉及光伏组件背板样件及其性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又名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及重要组成。光伏组件包括背板、EVA膜、电池片、EVA膜、光伏玻璃共计五层结构,共同组成电池组件。其中背板位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背面,在户外环境下保护电池组件不受水汽侵蚀,阻碍氧气进入组件内部,具有绝缘性、阻水性、耐老化性、耐高低温、耐腐蚀性能。
[0003]电池组件四周设置密封边框增加组件的强度,并进一步密封电池组件。一般地,在密封边框与电池组件的连接缝隙处填充树脂保证密封性能,若光伏组件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条件下,长期使用后空气中的水汽会影响树脂的密封性能,甚至导致树脂从从缝隙中脱落,空气中的水汽和灰尘沿着缝隙进入电池组件中,影响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更有甚者在外力作用下导致密封边框从电池组件上脱落,增加了光伏组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因此,寻求一种能够长时间保证密封性能的光伏组件非常重要。
[0004]光伏组件通常暴露在恶劣的户外环境中,面临强风、暴雪、暴雨等恶劣天气,故光伏组件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产品性能测试才能投入使用。需要进行的性能测试主要有机械载荷测试、电性能测试、湿热环境测试、抗紫外辐射测试等,其中抗紫外辐射测试主要是测试光伏组件中的聚合物、保护层等材料抗紫外线辐射的性能,试验中再现太阳光对材料的损害。现有的光伏组件抗紫外辐射测试装置中,紫外线灯管与光伏组件间的距离一定;且仅能够测试光伏组件在水平放置或者是竖直放置的条件下的抗紫外性能,而光伏组件实际使用过程中通常呈一定倾斜角度放置,对光伏组件的评价结果较片面。同时,由于光伏组件的长度、厚度不同,往往需要准备多种型号的支撑架,需要多次在抗紫外箱体内安装、拆卸支撑架,使用不便。因此,亟需一种抗紫外辐射测试装置,能够调整光伏组件与紫外线灯管间距离,调整光伏组件放置角度,适应不同版型的光伏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光伏组件背板样件及其性能测试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光伏背板样件,所述背板样件包括耐候层、中间层和粘结层三层机构,所述中间层内间隔设置有多层纵截面为波浪状的支撑层。
[0007]相应的: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背板样件、EVA 膜、电池片、EVA膜和光伏玻璃,共同形成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四周包覆有呈“[”状或“]”状的密封边框,所述密封边框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边框和下边框,所述上边框、下边框的横部分别与背板样件上表面、光伏玻璃下表面接触,且其接触面均设置有密封凸起,背板样件上表面、光伏玻
璃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凸起相对应的密封凹坑。
[0008]优选的:所述上边框下表面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阶梯槽,所述下边框上表面设置有与阶梯槽相对应的阶梯凸起,所述阶梯槽容纳阶梯凸起。
[0009]优选的:所述阶梯槽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固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接有限位块,所述阶梯凸起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所述阶梯凸起的顶端为棱锥。
[0010]优选的:所述上边框与所述下边框和所述背板样件之间,以及所述下边框与所述光伏玻璃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机硅密封胶。
[0011]相应的:光伏组件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顶部设置有太阳光模拟机构,所述箱体内侧壁上设置有恒温控制机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两组相对应且高度可调的“门”状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两所述竖杆上端通过横杆连接,所述横杆上设置有“凵”状夹紧机构,两支撑架上的夹紧机构开口相对;所述箱体内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滑轨,单个支撑架的两竖杆的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不同的第一滑轨上。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均包括固定杆以及分别与固定杆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杆、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内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一侧设置有齿条,所述固定杆内部中空且其内腔内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通过转动轴设置在固定杆上,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固定杆侧壁固接有手柄;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设置有钢绳,所述钢绳贯穿横杆与第二竖杆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上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引导轮,所述横杆内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引线通道,所述第二滑杆内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上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引导轮,所述第二滑杆内沿轴线方向开设有与第二空腔连通的引线槽,所述钢绳依次经过第一引导轮、引线通道、第二引导轮和引线槽与引线槽底端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与横杆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横杆轴线平行的侧面上设置有垂直横杆轴线方向的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滑动设置有一组相对应的夹块,第二滑轨中部固定设置有间隔块,间隔块沿第二滑轨长度方向的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弹簧,两第二弹簧另一端分别与两夹块固定连接,两夹块相对面上还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铁。
[0015]优选的:所述横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杆、第二滑杆转动连接且分别伸入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滑杆、第二滑杆设置有垂直于横杆轴线方向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端与横杆圆周面相抵,另一端伸出滑杆设置有旋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光伏组件的密封边框采用相互配合的上边框和下边框,上边框、下边框的横部分别与背板样件上表面、光伏玻璃下表面接触,且其接触面均设置有密封凸起,背板样件上表面、光伏玻璃下表面设置有密封凹坑,这些部件的缝隙处填充有树脂,不仅能够保证光伏组件密封边框在恶劣环境下不会脱落,同时避免外界的水汽和灰尘进入电池组件,延长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0018]2、本专利技术在上边框下表面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阶梯槽,下边框上表面设置有与阶梯槽相对应的阶梯凸起,阶梯槽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内固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另一端固接有限位块,阶梯凸起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上边框与下边框之间采用
阶梯槽与阶梯凸起相配合的插接方式,方便安装,保证连接端的密封性能;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配合使用,保证外力作用下上边框与下边框连接的稳定性。
[0019]3、本专利技术在测试的箱体内设置两组高度可调的支撑架且滑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支撑架包括固定杆及与固定杆滑动连接的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支撑架上端设置有“凵”状夹紧机构,夹紧机构上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滑动设置有一组夹块,滑轨中部设置有间隔块,间隔块与夹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支撑架能够调节高度及间距,夹紧机构能够调节开口大小,能够适应不同长度、不同厚度的光伏组件,同时还能够调节光伏组件的设置角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背板样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光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背板样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样件(1)包括耐候层(49)、中间层(51)和粘结层(50)三层机构,所述中间层(51)内间隔设置有多层纵截面为波浪状的支撑层(52)。2.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样件(1)、EVA膜(2)、电池片(3)、EVA膜(2)和光伏玻璃(4),共同形成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四周包覆有呈“[”状或“]”状的密封边框,所述密封边框包括相互配合的上边框(5)和下边框(6),所述上边框(5)、下边框(6)的横部分别与背板样件(1)上表面、光伏玻璃(4)下表面接触,且其接触面均设置有密封凸起(12),背板样件(1)上表面、光伏玻璃(4)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凸起(12)相对应的密封凹坑(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框(5)下表面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阶梯槽(14),所述下边框(5)上表面设置有与阶梯槽(14)相对应的阶梯凸起(15),所述阶梯槽(14)容纳阶梯凸起(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槽(14)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6),所述第一限位槽(16)内固接有第一弹簧(18),所述第一弹簧(18)另一端固接有限位块(17),所述阶梯凸起(15)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16)相对应的第二限位槽(45);所述阶梯凸起(15)的顶端为棱锥。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框(5)与所述下边框(6)和所述背板样件(1)之间,以及所述下边框(6)与所述光伏玻璃(4)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机硅密封胶。6.光伏组件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的箱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1)内顶部设置有太阳光模拟机构(19),所述箱体(21)内侧壁上设置有恒温控制机构(20);所述箱体(21)内设置有两组相对应且高度可调的“门”状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两所述竖杆上端通过横杆(24)连接,所述横杆(24)上设置有“凵”状夹紧机构,两支撑架上的夹紧机构开口相对;所述箱体(21)内底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滑轨(25),单个支撑架的两竖杆的下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书义焦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聚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