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98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微孔板,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中部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上安装有挡板,所述透光孔侧边开有注入口,所述防护外壳和挡板均为透明结构,所述防护外壳内侧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部开有上甬道,所述上甬道中部上方开有观察孔,所述上甬道一端设有甬道进口,另一端设有甬道出口,所述甬道出口、甬道进口均通过通道连通上甬道,所述甬道出口通过排液通道连通出水口,所述安装板下方连接检测芯片,所述检测芯片上开有下甬道,所述下甬道与上甬道配合形成液体流动通道,所述检测芯片上开有蜂巢孔。本装置外部设有防护外壳,通过注入的方式进行使用,使用过程中可以防止试验材料被外部环境污染,提高了试验的准确度。试验的准确度。试验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孔板


[0001]本技术涉及微孔板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微孔板。

技术介绍

[0002]微孔板可被应用于免疫学领域和核酸等领域。目前使用微孔板来进行的细胞检测和单细胞测序的产品很多,且大部分的微孔板无相应配套的盖子。因此在检测和培养过程中,极易发生交叉污染,从而对检测和培养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微孔板,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微孔板,包括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中部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上安装有挡板,所述透光孔侧边开有注入口,所述防护外壳和挡板均为透明结构,所述防护外壳内侧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部开有开有上甬道,所述上甬道中部上方开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位于挡板下方,所述上甬道一端设有甬道进口,另一端设有甬道出口,所述甬道出口、甬道进口均通过通道连通上甬道,所述甬道出口通过排液通道连通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开于安装板端部,所述甬道进口与注入口位置对应,并通过通道连通,所述安装板下方连接检测芯片,所述检测芯片上开有下甬道,所述下甬道与上甬道位置对应,配合形成液体流动通道,所述检测芯片上开有蜂巢孔。
[0004]优选地,所述下甬道与上甬道均设有两条,对应的出水口和注入口也设有两组。
[0005]优选地,所述排液通道与上甬道位于不同高度,所述出水口的开口位于安装板底部。
[0006]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为黑色结构,所述注入口上安装有橡胶密封塞。
[0007]优选地,所述蜂巢孔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蜂巢孔从上而下呈微梯形的,孔内壁与孔底呈800~900的角,所述蜂巢孔表面经过亲水处理。
[0008]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与检测芯片为键合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蜂巢孔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开于下甬道中部的底面上,并位于透明板的下方。
[0010]优选地,所述蜂巢孔通过纳米压印或者注塑技术开于检测芯片的整个板面上。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装置外部设有防护外壳,并通过注入的方式进行使用,使用过程中可以防止试验材料被外部环境污染,提高了试验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组装图。
[0014]图中:1

防护外壳,2

透光孔,3

挡板,4

注入口,5

上甬道,6

观察孔,7

甬道进口,8

甬道出口,9

出水口,10

橡胶密封塞,11

检测芯片,12

下甬道,13

安装板,14

排液
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微孔板,包括防护外壳1,所述防护外壳1中部设有透光孔2,所述透光孔2上安装有挡板3,所述透光孔2侧边开有注入口4,所述防护外壳1和挡板3均为透明结构,所述防护外壳1内侧连接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中部开有开有上甬道5,所述上甬道5中部上方开有观察孔6,所述观察孔6位于挡板3下方,所述上甬道5一端设有甬道进口7,另一端设有甬道出口8,所述甬道出口8、甬道进口7均通过通道连通上甬道5,所述甬道出口8通过排液通道14连通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开于安装板13端部,所述排液通道14与上甬道5位于不同高度,所述出水口9的开口位于安装板13底部,所述甬道进口7与注入口4位置对应,并通过通道连通,所述注入口4上安装有橡胶密封塞10,所述安装板13下方键合连接检测芯片11,安装板13为黑色,方便键合时吸热,所述检测芯片11上开有下甬道12,所述下甬道12与上甬道5均设有两条,对应的出水口9和注入口4也设有两组,所述下甬道12与上甬道5位置对应,配合形成液体流动通道,所述检测芯片11上开有蜂巢孔,所述蜂巢孔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蜂巢孔从上而下呈微梯形的,孔内壁与孔底呈800~900的角,所述蜂巢孔表面经过亲水处理,所述蜂巢孔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开于下甬道12中部的底面上,并位于透明板7的下方,加工检测芯片11时,先在检测芯片11上与上甬道5位置对应处加工出下甬道12的结构,然后在下甬道12的底面上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压印出蜂巢孔。
[0018]实施例2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微孔板,包括防护外壳1,所述防护外壳1中部设有透光孔2,所述透光孔2上安装有挡板3,所述透光孔2侧边开有注入口4,所述防护外壳1和挡板3均为透明结构,所述防护外壳1内侧连接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中部开有开有上甬道5,所述上甬道5中部上方开有观察孔6,所述观察孔6位于挡板3下方,所述上甬道5一端设有甬道进口7,另一端设有甬道出口8,所述甬道出口8、甬道进口7均通过通道连通上甬道5,所述甬道出口8通过排液通道14连通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开于安装板13端部,所述排液通道14与上甬道5位于不同高度,所述出水口9的开口位于安装板13底部,所述甬道进口7与注入口4位置对应,并通过通道连通,所述注入口4上安装有橡胶密封塞10,所述安装板13下方键合连接检测芯片11,安装板13为黑色,方便键合时吸热,所述检测芯片11上开有下甬道12,所述下甬道12与上甬道5均设有两条,对应的出水口9和注入口4也设有两组,所述下甬道12与上甬道5位置对应,配合形成液体流动通道,所述检测芯片11上开有蜂巢孔,所述蜂巢孔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蜂巢孔从上而下呈微梯形的,孔内壁与孔底呈800~900的角,所述蜂巢孔表面经过亲水处理,所述蜂巢孔通过纳米压印或者注塑技术开于检测芯片11的整个板面上,加工检测芯片11时,先在检测芯片11整个板面上通过纳米压印或者注塑技术做出蜂巢
孔,然后在检测芯片11上与上甬道5位置对应处加工出下甬道12。
[0020]本技术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为:将检测芯片11与安装板13进行键合,下甬道12与上甬道5位置对应,配合形成液体流动通道,将防护外壳1安装于安装板13上方,使甬道进口8与注入口4连通,透明的挡板3盖住观察孔6形成防护,同时便于观察。当进行实验时,例如单细胞测序实验,将橡胶密封塞10打开,溶液从注入口4注入,溶液通过甬道进口8进入到液体流动通道内部,溶液内的每一个细胞会进入到一个蜂巢孔内部,从而达到将单个细胞分离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孔板,包括防护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中部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上安装有挡板,所述透光孔侧边开有注入口,所述防护外壳和挡板均为透明结构,所述防护外壳内侧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部开有上甬道,所述上甬道中部上方开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位于挡板下方,所述上甬道一端设有甬道进口,另一端设有甬道出口,所述甬道出口、甬道进口均通过通道连通上甬道,所述甬道出口通过排液通道连通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开于安装板端部,所述甬道进口与注入口位置对应,并通过通道连通,所述安装板下方连接检测芯片,所述检测芯片上开有下甬道,所述下甬道与上甬道位置对应,配合形成液体流动通道,所述检测芯片上开有蜂巢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甬道与上甬道均设有两条,对应的出水口和注入口也设有两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烈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