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学凯专利>正文

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90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工艺,具体包括:防护箱,该防护箱具有方形箱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内腔底部的热定型装置,且安装在所述热定型装置外表面顶部的涡流线圈,以及安装在所述涡流线圈两侧的电流转换器,且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顶部的电动升降柱,以及安装在所述电动升降柱顶部的压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耐火材料技术领域。通过涡流线圈的设置,对热定型装置进行高频感应加热,有效的提升热定型装置内部制备原料的升温速度,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同时涡流线圈的设置将设备进行环形隔挡,对热定型装置的热量进行阻挡回流,降低热量的消散速度,进行余热利用,降低能源的损耗。源的损耗。源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火材料
,具体为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冶金等相关工业需要高温结构耐火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中尤以力学性能、抗热震性、抗氧化性以及可机加工性最为重要。六方氮化硼(h

BN)作为一种高温结构耐火材料,具有极高的熔点,良好的高温化学稳定性、抗热震性以及可机加工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工业中。但是,BN耐火材料的强度很低,高纯h

BN制品的抗压强度仅为50MPa,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BN耐火材料在高温高氧环境中的应用。另外,h

BN中的B原子与N原子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其自扩散系数非常的低,且片状BN在烧结过程中时易形成卡片式搭桥结构,因此烧结h

BN制品的相对密度很难达到90%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力学性能,进一步限制了其应用。
[0003]现有的耐火材料制备工艺中制备时内部热量容易产生四散,降低了原料升温的时间,减缓了加工效率,同时热量对周边设备构件产生热疲劳损耗,降低设备的加工寿命与加工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工艺,解决了现有的耐火材料制备工艺中制备时内部热量容易产生四散,降低了原料升温的时间,减缓了加工效率,同时热量对周边设备构件产生热疲劳损耗,降低设备的加工寿命与加工时的安全性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装置,具体包括:
[0008]防护箱,该防护箱具有方形箱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内腔底部的热定型装置,且安装在所述热定型装置外表面顶部的涡流线圈,以及安装在所述涡流线圈两侧的电流转换器,且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顶部的电动升降柱,以及安装在所述电动升降柱顶部的压制装置,通过涡流线圈的设置,对热定型装置进行高频感应加热,有效的提升热定型装置内部制备原料的升温速度,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同时涡流线圈的设置将设备进行环形隔挡,对热定型装置的热量进行阻挡回流,降低热量的消散速度,进行余热利用,降低能源的损耗。所述热定型装置包括:
[0009]隔断板,该隔断板具有方形主体,以及开设在所述方形主体顶部中间位置的贯穿孔,且安装在所述贯穿孔内部的承载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方形主体底部两侧的弧形撑板,且开设在所述弧形撑板内表面底部的气孔,以及安装在所述弧形撑板内表面且位于所述气孔两侧的分流板。通过分流板的设置对溢出的制备原料进行导向收集,避免制备原料直接
落入外界环境,在避免环境污染的同时节约原材料,同时利用气孔的设置平衡分流板和弧形撑板之间与外界的气压平衡,保持内部气压的稳定性,有利于分流板自身形状稳定保护。
[0010]优选的,所述隔断板两侧外壁与所述防护箱连接,且所述电流转换器位于所述隔断板上方,以及所述承载装置位于所述涡流线圈内腔。通过涡流线圈的设计,可对热量进行集中,避免热量溢散至设备内部其他构件,对设备其他部件的热疲劳进行防护,避免设备损坏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降低自身损耗,可长时间进行加工使用。
[0011]优选的,所述承载装置包括:
[0012]承载箱,该承载箱具有无盖箱体,以及开设在所述无盖箱体底部的清理孔,且安装在所述无盖箱体内腔底部的圆弧型固定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圆弧型固定板内表面的定型箱,且安装在所述定型箱外表面顶部的凹型导漏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定型箱内表面的分割内箱。通过圆弧型固定板的设置,可对分割内箱受到压制装置挤压时产生的压力进行分散,对设备自身构件的安全进行保护,同时圆弧型固定板自身的弧形设置可将向下的挤压力转向至定型箱外壁,对定型箱进行自身的构件强化,避免挤压时内部制备材料受压不均导致定型箱产生形变。
[0013]优选的,所述圆弧型固定板位于所述凹型导漏板下方,且所述凹型导漏板远离定型箱的一侧与所述承载箱连接。通过分割内箱和定型箱的双层箱体的设计,便于加工结束后进行制备物料的取出,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凹型导漏板的设计避免多余材料的溢出,防止制备原料进入设备内部其他构件,避免对设备产生磨损或阻碍,保证设备的运作的安全性。
[0014]优选的,所述压制装置包括:
[0015]防护顶板,该防护顶板具有条形板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条形板体底部的凹型架板,且安装在所述凹型架板内腔底部的气压稳定泵,以及安装在所述凹型架板底部的气压柱,且安装在所述气压柱外表面底部的气压套柱,以及安装在所述气压套柱底部的压板。通过气压稳定泵的设置对气压套柱和气压柱之间的气压稳定性进行保护,通过气压进行压力的传递更加均匀,避免压制成型过程中因受压不均产生加工质量的问题,同时气压力可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生强化,实现加工过程中的压制微调。
[0016]优选的,所述凹型架板底部贯穿所述防护箱并延伸至所述防护箱内腔,且所述防护顶板位于所述防护箱顶部,以及所述防护顶板底部且位于所述凹型架板两侧与所述电动升降柱连接。通过承载装置中清理孔的设置,在对加工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利用,对溢出的多余制备原料进行漏料,避免其在承载箱中产生残留,对圆弧型固定板进行安全保护,同时防止多余的制备原料升温,实现原材料的保护。
[0017]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一:将耐火材料原料进行球磨粉碎,筛选,混合,形成加工的制备原料;
[0019]步骤二:将制备原料倾倒进入承载装置的分割内箱内腔,依据加工要求进行填料,并将多余的制备原料通过刮取进入凹型导漏板中;
[0020]步骤三:多余的制备原料通过凹型导漏板下落进入承载箱内腔,并通过清理孔下落;
[0021]步骤四:多余的制备原料落入分流板中,因分流板的弧形凸起进行导流,使得多余的制备原料导流收集;
[0022]步骤五:分流板由弹性材料制成,因隔断板表面的贯穿孔设置对气压进行平衡,内外气压稳定,便于分流板受到冲击时进行形变回弹;
[0023]步骤六:启动气压稳定泵,使得气压套柱与气压柱之间的压力一致,启动电动升降柱带动防护顶板下降,使得压板进入分割内箱内部进行压制;
[0024]步骤七:启动涡流线圈对分割内箱内部的制备原料进行加热,直至制备完成,之后通过取出分割内箱进行成品收集。
[0025](三)有益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7](一)、该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工艺,通过涡流线圈的设置,对热定型装置进行高频感应加热,有效的提升热定型装置内部制备原料的升温速度,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同时涡流线圈的设置将设备进行环形隔挡,对热定型装置的热量进行阻挡回流,降低热量的消散速度,进行余热利用,降低能源的损耗。
[0028](二)、该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工艺,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装置,具体包括:防护箱(1),该防护箱(1)具有方形箱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内腔底部的热定型装置(2),且安装在所述热定型装置(2)外表面顶部的涡流线圈(3),以及安装在所述涡流线圈(3)两侧的电流转换器(4),且安装在所述方形箱体顶部的电动升降柱(5),以及安装在所述电动升降柱(5)顶部的压制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定型装置(2)包括:隔断板(21),该隔断板(21)具有方形主体,以及开设在所述方形主体顶部中间位置的贯穿孔(22),且安装在所述贯穿孔(22)内部的承载装置(23),以及安装在所述方形主体底部两侧的弧形撑板(24),且开设在所述弧形撑板(24)内表面底部的气孔(25),以及安装在所述弧形撑板(24)内表面且位于所述气孔(25)两侧的分流板(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板(21)两侧外壁与所述防护箱(1)连接,且所述电流转换器(4)位于所述隔断板(21)上方,以及所述承载装置(23)位于所述涡流线圈(3)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23)包括:承载箱(231),该承载箱(231)具有无盖箱体,以及开设在所述无盖箱体底部的清理孔(232),且安装在所述无盖箱体内腔底部的圆弧型固定板(233),以及安装在所述圆弧型固定板(233)内表面的定型箱(234),且安装在所述定型箱(234)外表面顶部的凹型导漏板(235),以及安装在所述定型箱(234)内表面的分割内箱(23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火材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型固定板(233)位于所述凹型导漏板(235)下方,且所述凹型导漏板(235)远离定型箱(234)的一侧与所述承载箱(23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加工高强度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凯
申请(专利权)人:张学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