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钠冷快堆破损组件密封罐的开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987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钠冷快堆破损组件密封罐的开盖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包括驱动机构、带有与密封盖的上挡销相配套的滑槽的抓头体、顶杆、弹簧,驱动机构连接在抓头体上,顶杆设置在抓头体内部,通过弹簧与抓头体活动连接。该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并能远距离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的一种开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钠冷快堆破损组件密封罐的开盖直O
技术介绍
国外拥有的反应堆的冷却方式一般为水冷,破损组件的操作都是在水中进行,不需要破损组件密封罐,相应的密封盖也不存在,也就没有与其配套的开盖装置。而我国快堆的冷却方式采用钠冷,破损组件出堆后需要进行铅清洗,以清洗组件上的钠并封堵破损组件的破损处,但破损组件经铅封堵后有可能没有完全将破损的地方堵住,会有一些裂变气体释放出来,要将铅清洗后的破损组件放入破损组件密封罐内,防止裂变气体外逸。在破损组件取放前后需要远距离对其密封罐的密封盖打开或关闭,这种操作需要相应的工具来实现,而目前现有技术及相关文献都未见报道这种密封盖的开盖装置的具体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的钠冷快堆破损组件密封罐的开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钠冷快堆破损组件密封罐的开盖装置,主要包括驱动机构、带有与密封盖的上挡销相配套的滑槽的抓头体、顶杆、弹簧,关键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连接在抓头体上,顶杆设置在抓头体内部,通过弹簧与抓头体活动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顶杆与抓头体之间很好的配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所述的活动连接为顶杆通过弹簧的收缩相对于抓头体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抓头体与顶杆的简单配合完成密封盖的开启或密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能远距离进行操作,操作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开盖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2抓头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3密封盖插入开盖装置时的状态图 图4抓头体左旋15°时的状态图 图5密封盖开启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钠冷快堆破损组件密封罐的开盖装置,主要包括驱动机构1、带有与密封盖7 的上挡销6相配套的滑槽5的抓头体4、顶杆3、弹簧2,驱动机构1连接在抓头体4上,顶 3杆3设置在抓头体4内部,通过弹簧2与抓头体4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动连接为顶杆3通过弹簧2的收缩相对于抓头体4上下移动。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破损组件出堆后,放入密封罐前,需要远距离打开密封罐的密封盖7,首先使该装置的抓头体4接近密封盖7,密封盖7进入抓头体4后,顶杆3顶在密封盖7上,弹簧2被压缩,此时密封盖7上的上挡销6进入抓头体上的滑槽5内,如图3所示的位置。将抓头体 4可以根据滑槽5的大小左旋一定角度,本实施例根据滑槽5的大小,最佳左旋15°,如图4 所示的位置。到位后下压,密封盖7向下移动,而下挡销9不动,然后再将抓头体4向左旋 15°到位,如图5所示的位置。此时将开盖装置向上提起,带动密封盖7向上移动,将密封罐打开,这时可以把破损组件放入密封罐内。 当破损组件放入密封罐内后,需要把密封盖7密封在密封罐上时,与打开密封盖7 时的工作原理相同,其不同仅在于,旋转的方向相反。将开盖装置与密封盖7向下移动,当下挡销9进入密封盖的滑槽8并到位时,将抓头体4向右旋转15°,达到如图4所示的位置时,继续下压开盖装置,到位后向右旋转15°,向上移动开盖装置,此时密封盖7的上挡销6 从抓头体4上的滑槽5内滑出,密封盖7密封在密封罐上,完成密封盖7对密封罐的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钠冷快堆破损组件密封罐的开盖装置,主要由包括驱动机构、带有与密封盖的上挡销相配套的滑槽的抓头体、顶杆、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连接在抓头体上,顶杆设置在抓头体内部,通过弹簧与抓头体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钠冷快堆破损组件密封罐的开盖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带有与密封盖的上挡销相配套的滑槽的抓头体、顶杆、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连接在抓头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玲谷继品吕云彪金跃庆萧勋泽田传久鲍扬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