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素粉体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939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尿素粉体冷却系统,包括粉体冷却塔、缓冲水槽、冷却水泵、空气缓冲罐,粉体冷却塔的上部内壁设有液位计,冷却水泵与冷却器的进水口连通,冷却器的出水管通过三通阀分别连接至缓冲水槽、系统补水管,干燥空气与粉体冷却塔的底部、中下部连通;水汽排出管分别与粉体冷却塔的上部、下部连通;液位计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器与液位控制阀的指令输入端联动。尿素粉体冷却器液位控制采用红外线检测与调节阀共同联动,液位控制稳定,粉体停留时间足够长,换热效率高;直接利用地下水冷量冷却尿素粉体,冷却水杂质污垢少、硬度低,粉体冷却器使用可靠周期长,经济节能;尿素粉体冷却流程简单,设备较少,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尿素粉体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的一种尿素粉体冷却系统属于尿素造粒工艺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尿素生产造粒工艺中,多采用自然通风冷却造粒,此尿素造粒法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新疆南疆地区5

10月份气温较高,造粒塔下尿素温度70

80℃,尿素包装温度65℃。当尿素包装温度大于40℃时,尿素易结块,严重影响尿素产品质量。现有尿素粉体冷却有采用冰机——脱盐水——粉体冷却器——脱盐水闭路循环冷却工艺,该工艺采用冰机冷却脱盐水,电消耗高;有采用循环水——粉体冷却器冷却工艺,循环水直接冷却,会造成粉体冷却器换热板堵塞,不能达到尿素冷却效果,换热板清理也困难;还有采用循环水——脱盐水——粉体冷却器冷却工艺,先用循环水冷却脱盐水,再用脱盐水冷却尿素粉体,该工艺流程较长、设备较多,时间久了脱盐水冷却器也会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克服现有自然通风尿素造粒技术中的不足,降低尿素包装过程中尿素温度,防止尿素结块的一种尿素粉体冷却系统。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尿素粉体冷却系统,包括粉体冷却塔、缓冲水槽、冷却水泵、空气缓冲罐、地下水输入管、系统补水管、干燥空气输入管、水汽排出管,
[0005]粉体冷却塔的上端开口处连接有高温尿素粉体进料管,粉体冷却塔的底部开口处连接有低温尿素粉体出料管,粉体冷却塔内部与粉体出料管之间设置有出料阀;粉体冷却塔的内部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串联的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第三冷却器,粉体冷却塔的上部内壁设有液位计,地下水输入管通过第一三通阀分别连接至缓冲水槽的第一进水口、系统补水管,缓冲水槽的输出管通过冷却水泵与第一冷却器的进水口连通,第三冷却器的出水管通过第二三通阀分别连接至缓冲水槽的第二进水口、系统补水管,干燥空气输入管通过压力调节阀与空气缓冲罐的进气口连通,空气缓冲罐的出气管分别与粉体冷却塔的底部、中下部连通;水汽排出管分别与粉体冷却塔的上部、下部连通;干燥空气输入管通过液位控制阀与出料阀连接;液位计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器与液位控制阀的指令输入端联动。
[0006]进一步的,液位计为红外线液位计。
[0007]由于实行上述技术方案,尿素粉体冷却器液位控制采用红外线检测与调节阀共同联动,液位控制稳定,粉体停留时间足够长,换热效率高;直接利用地下水冷量冷却尿素粉体,冷却水杂质污垢少、硬度低,粉体冷却器使用可靠周期长,经济节能;尿素粉体冷却流程简单,设备较少,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08]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0009]图1是一种尿素粉体冷却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例:1、粉体冷却塔,2、缓冲水槽,3、冷却水泵,4、空气缓冲罐,5、地下水输入管,6、系统补水管,7、干燥空气输入管,8、水汽排出管,9、高温尿素粉体进料管,10、低温尿素粉体出料管,11、出料阀,12、第一冷却器,13、第二冷却器,14、第三冷却器,15、液位计,16、第一三通阀,17、第二三通阀,18、压力调节阀,19、液位控制阀,2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尿素粉体冷却系统,包括粉体冷却塔1、缓冲水槽2、冷却水泵3、空气缓冲罐4、地下水输入管5、系统补水管6、干燥空气输入管7、水汽排出管8,粉体冷却塔的上端开口处连接有高温尿素粉体进料管9,粉体冷却塔的底部开口处连接有低温尿素粉体出料管10,粉体冷却塔内部与粉体出料管之间设置有出料阀11;粉体冷却塔的内部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串联的第一冷却器12、第二冷却器13、第三冷却器14,粉体冷却塔的上部内壁设有液位计15,地下水输入管通过第一三通阀16分别连接至缓冲水槽的第一进水口、系统补水管,缓冲水槽的输出管通过冷却水泵与第一冷却器的进水口连通,第三冷却器的出水管通过第二三通阀17分别连接至缓冲水槽的第二进水口、系统补水管,干燥空气输入管通过压力调节阀18与空气缓冲罐的进气口连通,空气缓冲罐的出气管分别与粉体冷却塔的底部、中下部连通;水汽排出管分别与粉体冷却塔的上部、下部连通;干燥空气输入管通过液位控制阀19与出料阀连接;液位计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器20与液位控制阀的指令输入端联动。液位计为红外线液位计。本技术的物料处理过程如下,来自造粒塔的高温尿素粉体通过高温尿素粉体进料管由上至下进入粉体冷却塔,经过第三冷却器、第二冷却器、第一冷却器三段换热,从粉体冷却塔底部的低温尿素粉体出料管去尿素包装房,附图1中左侧外部箭头所示即尿素粉体的流向;本技术的冷却水循环过程如下,温度低、硬度小、杂质少的地下水通过第一三通阀一部分到系统补水管,另一部分进入缓冲水槽,缓冲水槽的输出管经过冷却水泵泵送到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第三冷却器,与粉体冷却塔内部的尿素粉体换热后从第三冷却器的出水管流出,经过第二三通阀的调节控制一部分到缓冲水槽,另一部分回系统补水管,红外液位计使粉体冷却塔内部的液位始终保持在80%左右,一旦超过这个液位,液位控制阀启动,出料阀打开,释放一部分尿素粉体到低温尿素粉体出料管到尿素包装房,图1中左侧内部箭头所示即冷却水的流向;本技术的水汽处理过程如下,干燥空气输入管的干燥空气一部分为液压控制阀提供动力,另一部分通过压力调节阀进入空气缓冲罐,空气缓冲罐的出气管分别连通至粉体冷却塔的底部、中下部,将尿素粉体中含有的少量水汽带走,通过水汽排出管、引风机回造粒塔,图1中右侧箭头所示即干燥空气的流向。
[0013]本技术以一个年产30万吨尿素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为例,尿素粉体冷却系统使用的参数为:入粉体冷却塔的尿素粉体41.67吨/小时,尿素粉体温度75℃,出粉体冷却塔的尿素粉体41.67吨/小时,尿素粉体温度低于40℃。
[0014]由造粒塔来的尿素粉体温度75℃自上而下通过粉料冷却塔(通过高温尿素粉体进料管进入粉体冷却塔),经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第三冷却器三段换热后温度低于40℃
送去尿素包装房进行包装(通过低温尿素粉体出料管进入尿素包装房)。尿素粉体液由粉体冷却塔顶部红外线液位计与粉体冷却塔底部液位控制阀调节控制。出粉体冷却塔的尿素粉体温度通过调节冷却水进口水温控制(即通过第二三通阀调节第三冷却器的出水管进入缓冲水槽的水量来调节缓冲水槽内的水温)。
[0015]为防止尿素粉体冷却过程中形成雾滴,与尿素粉体混合粘结在粉体冷却塔表面,影响粉体冷却塔换热和堵塞,在粉体冷却塔底部和中下部分别加入干燥空气将尿素粉体中含有的少量水汽带走(引风机通过水汽排出管抽走,去造粒塔),干燥空气压力有空气缓冲罐进口压力调节阀控制。
[0016]地下水输入管内的温度低、硬度小、杂质少的地下水通过第一三通阀进入缓冲水槽,冷却水经冷却水泵加压从粉体冷却塔下部依次通过三段冷却器,第三冷却器的出水管通过第二三通调节阀控制一部分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尿素粉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粉体冷却塔、缓冲水槽、冷却水泵、空气缓冲罐、地下水输入管、系统补水管、干燥空气输入管、水汽排出管,粉体冷却塔的上端开口处连接有高温尿素粉体进料管,粉体冷却塔的底部开口处连接有低温尿素粉体出料管,粉体冷却塔内部与粉体出料管之间设置有出料阀;粉体冷却塔的内部由下至上分别设置有串联的第一冷却器、第二冷却器、第三冷却器,粉体冷却塔的上部内壁设有液位计,地下水输入管通过第一三通阀分别连接至缓冲水槽的第一进水口、系统补水管,缓冲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良李旭肖启平刘朝慧兰光松肖华忠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玉象胡杨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