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94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用于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与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组装成房屋,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第一上侧混凝土框架梁伸出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形成上侧悬挑端,第一下侧混凝土框架梁伸出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形成下侧悬挑端;上侧悬挑端预埋第一H型钢,下侧悬挑端预埋第二H型钢;第二上侧混凝土框架梁与第二混凝土框架柱的连接处预埋第一螺栓套筒;第二上侧混凝土框架梁顶部预埋第二螺栓套筒,第二螺栓套筒位于第二混凝土框架柱宽度范围内;第二混凝土框架柱底部突出第二下侧混凝土框架梁的部分形成突出部,突出部预埋第三H型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组装、重复拆卸使用提高房屋刚度和房屋性能。重复拆卸使用提高房屋刚度和房屋性能。重复拆卸使用提高房屋刚度和房屋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现场通常会建造活动板房用于现场工人居住、生活使用。但是现有的施工现场的活动板房基本都是薄钢围成的简易房屋,工人夏季居住炎热,冬季居住难以御寒。而且,现有的活动板房刚度较差,存在安全风险,活动板房居住环境差,安装过程繁琐,重复使用率低,房屋品质差。
[0003]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活动板房存在的缺陷,需要能够快速组装、重复拆卸使用的同时,提高房屋刚度,提高居住品质的一种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结构,用于将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与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组装成房屋,
[0005]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第一上侧混凝土框架梁伸出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形成上侧悬挑端,第一下侧混凝土框架梁伸出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形成下侧悬挑端;上侧悬挑端预埋第一H型钢,下侧悬挑端预埋第二H型钢;
[0006]第二上侧混凝土框架梁与第二混凝土框架柱的连接处预埋第一螺栓套筒,第一螺栓套筒垂直于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第二上侧混凝土框架梁顶部预埋第二螺栓套筒,第二螺栓套筒位于第二混凝土框架柱宽度范围内,第二螺栓套筒平行于所述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
[0007]第二混凝土框架柱底部突出第二下侧混凝土框架梁的部分形成突出部,所述突出部预埋第三H型钢。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上侧混凝土框架梁、第一下侧混凝土框架梁、第一混凝土框架柱,以及密肋保温混凝土墙板;
[0009]所述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的第一上侧混凝土框架梁与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刚性连接;第一下侧混凝土框架梁与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刚性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H型钢的腹板平面与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平行,第一H型钢的翼缘预埋在上侧悬挑端的混凝土中;所述第二H型钢的腹板平面与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平行,第二H型钢的翼缘预埋在下侧悬挑端的混凝土中;
[0011]所述上侧悬挑端预埋第一H型钢的位置预留第一施工孔洞,所述第一施工孔洞的高度与所述第一H型钢的腹板高度相同,所述第一H型钢腹板中部开设第一螺栓孔洞;
[0012]所述下侧悬挑端预埋第二H型钢的位置预留第二施工孔洞,所述第二施工孔洞的高度与所述第二H型钢的腹板高度相同,所述第二H型钢腹板中部开设第二螺栓孔洞。
[0013]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包括一体成
型的第二上侧混凝土框架梁、第二下侧混凝土框架梁、第二混凝土框架柱,以及密肋保温混凝土墙板;
[0014]所述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的第二上侧混凝土框架梁与第二混凝土框架柱刚性连接;第二下侧混凝土框架梁与第二混凝土框架柱刚性连接。
[0015]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H型钢的腹板平面平行于所述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所述第三H型钢的翼缘预埋在所述突出部的混凝土中;
[0016]所述突出部预埋第三H型钢的位置预留第三施工孔洞,所述第三施工孔洞的宽度与所述第三H型钢的腹板高度相同;所述第三H型钢底部焊接平板钢,所述平板钢上预留第三螺栓孔洞。
[0017]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H型钢的翼缘上焊接第三螺栓套筒,所述第三螺栓套筒与第三H型钢一起预埋在突出部的混凝土中。
[0018]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密肋保温混凝土墙板包括两层混凝土面板,在两层混凝土面板之间纵横向布置连接肋,在所述连接肋之间复合填充轻质保温材料,所述混凝土面板内设置钢筋网片或者网格布,所述混凝土面板厚度不大于50mm。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用于混凝土组装的方式装配的房屋替代活动板房,能够实现快速组装、重复拆卸使用的同时,提高房屋刚度,提升房屋性能,提高居住品质,使施工现场工人居住体验提高。
[0020]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技术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0021]参考随附的附图,本技术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0022]图1示意性示出了使用本技术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装配的双层快速拆装的混凝土结构组装房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本技术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示出了本技术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示出了本技术第一上侧混凝土框架梁伸出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形成的上侧悬挑端的结构以及安装件的示意图。
[0026]图5示出了本技术第一下侧混凝土框架梁伸出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形成的下侧悬挑端的结构以及安装件的示意图。
[0027]图6示出了本技术第二上侧混凝土框架梁与第二混凝土框架柱的连接端以及安装件的示意图。
[0028]图7示出了本技术第二混凝土框架柱底部突出第二下侧混凝土框架梁的突出部结构以及安装件的示意图。
[0029]图8示出了本技术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剖面示意图。
[0030]图9示出了密肋复合楼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示出了图9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11示出了图1中A节点安装俯视示意图。
[0033]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1

1示意图。
[0034]图13示出了图11中的2

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技术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技术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技术的具体细节。
[0036]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0037]为了解决现有活动板房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拆装的混凝土结构组装房。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使用本技术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装配的双层快速拆装的混凝土结构组装房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以双层房屋为例。
[003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快速拆装的混凝土结构组装房包括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2、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1,以及密肋复合楼板 (图中未示出密肋复合楼板)。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1与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2相互拼接,围成房屋围墙。密肋复合楼板支撑在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2上形成一层房屋,将两层房屋堆叠成两层房屋。
[0039]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结构,用于将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与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组装成房屋,所述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第一上侧混凝土框架梁伸出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形成上侧悬挑端,第一下侧混凝土框架梁伸出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形成下侧悬挑端;上侧悬挑端预埋第一H型钢,下侧悬挑端预埋第二H型钢;第二上侧混凝土框架梁与第二混凝土框架柱的连接处预埋第一螺栓套筒,第一螺栓套筒垂直于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第二上侧混凝土框架梁顶部预埋第二螺栓套筒,第二螺栓套筒位于第二混凝土框架柱宽度范围内,第二螺栓套筒平行于所述横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第二混凝土框架柱底部突出第二下侧混凝土框架梁的部分形成突出部,所述突出部预埋第三H型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上侧混凝土框架梁、第一下侧混凝土框架梁、第一混凝土框架柱,以及密肋保温混凝土墙板;所述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的第一上侧混凝土框架梁与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刚性连接;第一下侧混凝土框架梁与第一混凝土框架柱刚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H型钢的腹板平面与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平行,第一H型钢的翼缘预埋在上侧悬挑端的混凝土中;所述第二H型钢的腹板平面与纵向密肋复合框架墙片平行,第二H型钢的翼缘预埋在下侧悬挑端的混凝土中;所述上侧悬挑端预埋第一H型钢的位置预留第一施工孔洞,所述第一施工孔洞的高度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国辉周兆春娄霓陈英明张兰英张相松蔡玉龙吴建军庄彤贺立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