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用隔热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93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所述罩体的顶部周边设置有至少三个锅支脚,各个所述锅支脚包括有与所述罩体连接的根部以及用于支撑烹饪锅具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锅支脚还包括有连接所述根部和顶部的颈部,各个所述锅支脚的颈部沿径向向内至少局部凹陷有凹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隔热罩的锅支脚中颈部沿径向向内至少局部凹陷有凹口,从而能于一定程度减少在烹饪过程中锅支脚集聚的热量传导至锅支脚的根部,进而可减少锅支脚向下的热传导损失。进而可减少锅支脚向下的热传导损失。进而可减少锅支脚向下的热传导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用隔热罩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

技术介绍

[0002]为了让锅支架的脚片避让火孔,避免火焰灼烧导致的烟气高,热量散失导致的效率低下;现有的主流做法是将火盖和锅支架通过限位结构限位,如一专利号为ZL201721263456.2(授权公告号为CN207299063U)的中国技术《锅支架装置及燃气灶具》,其公开了一种锅支架装置及燃气灶具,所述燃气灶具包括炉头,所述锅支架装置包括盛液盘、锅支架及紧固件,所述盛液盘套设于所述炉头上,所述锅支架包括设置于所述盛液盘上的支架圈和设置在所述支架圈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形成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紧固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盛液盘,所述紧固件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配合连接以限制支撑在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上的锅支架沿所述支架圈的径向移动,使锅支架不会相对于炉头及第一盛液盘左右滑动或前后滑动,从而提高了锅支架放置的稳定性,继而可防止锅支架使用过程中倾斜,从而造成炊具的翻转,甚至可能造成燃气泄漏及爆炸的风险。该锅支架是通过限制锅支架的平移或者转动,确保火盖和锅支架相对位置不变,同时在对应锅支架的区域,不设置火孔,使火焰远离锅支架脚片。若是用户在清洁和装配过程中,出现锅支架放置错误的情况出现,则仍然不可避免锅支架的脚片被火孔形成的火焰燃烧,从而容易导致烟气过高。
[0003]另外,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内国内就出现了一些集热聚能,如中国专利CN203404823U所公开的“用于燃气灶的聚能圈和具有其的燃气灶”,和如中国专利CN204042984U所公开的“一种聚能式燃气灶具”,该灶具中也具有聚能锅支架,虽然上述这样的聚能圈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热能的消耗,为此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将锅支架和聚能圈结构的灶用隔热罩结构,如专利号为ZL201711260487.7(授权公告号为CN109869782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其公开了一种包括有环形罩体,所述罩体为由上层罩和下层罩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的上层罩和下层罩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上层罩的上表面固定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锅支脚,隔热罩上固设有内置锅支脚,使锅支脚吸收的热量通过热传导能尽可能多的加热锅底的同时减少火焰的热量散失,但该灶用隔热罩缺少定位结构,仍可能出现因灶用隔热罩放置错误而导致锅支脚的脚片被火孔形成的火焰燃烧,从而容易导致烟气过高,为此需要对现有的灶用隔热罩作进一步的限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减少向下的热传导损失的灶用隔热罩。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所述罩体的顶部周边设置有至少三个锅支脚,各个所述锅支脚包括有与所述罩体连接的根部以及用于支撑烹饪锅具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锅支脚还包括有连接所述根部和顶部的颈部,各个所述锅支脚的颈部沿径向向内至少局部凹陷有凹口。
[0006]优选地,所述锅支脚的顶部与所述罩体的外周缘具有间隔。由于锅支脚的顶部是用于支撑烹饪锅具的部分,为此锅支脚的顶部与罩体的外周缘具有间隔,能减少锅支脚向其对应设置的隔热罩的热传导,为此能有效减少向下的热传导损失,使得锅支脚的热量能更好地集中向烹饪锅具加热。
[0007]为了提高罩体的隔热效果,优选地,所述罩体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和下层罩,并且所述的上层罩和下层罩之间形成有空腔,各个所述锅支脚的顶部与所述上层罩的外周缘具有所述间隔。由于上层罩和下层罩之间具有的空腔能够具有足够的静止空气层厚度来隔热,从而避免上层罩和下层罩之间的对流换热损失,从而提高整个罩体的隔热效果。
[0008]为了方便加工罩体,优选地,所述下层罩的外端沿之顶部向上延伸有环形壁,而所述上层罩的外端缘则向下翻形成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能至少局部遮挡所述环形壁。
[0009]为了便于定位锅支脚,优选地,所述上层罩的外翻边对应各个所述锅支脚的位置具有缺口,对应地,所述下层罩的环形壁对应所述缺口位置局部向上凸出构成用于定位的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与各个所述锅支脚的顶部具有所述间隔。在加工罩体的过程中,只需要将上层罩的缺口位置对应下层罩的定位凸部,从而能够快速地定位锅支脚的安装位置,并且定位凸部与锅支脚的顶部具有间隔能够有效减少锅支脚向下的热传导损失。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隔热罩的锅支脚中颈部沿径向向内至少局部凹陷有凹口,从而能于一定程度减少在烹饪过程中锅支脚集聚的热量传导至锅支脚的根部,进而可减少锅支脚向下的热传导损失。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灶用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层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1,罩体1的顶部22周边设置有至少三个锅支脚2,各个锅支脚2包括有与罩体1连接的根部21以及用于支撑烹饪锅具的顶部22,各个锅支脚2还包括有连接根部21和顶部22的颈部23,各个锅支脚2的颈部23沿径向向内至少局部凹陷有凹口231,由于隔热罩的锅支脚2中颈部23沿径向向内至少局部凹陷有凹口231,从而能于一定程度减少在烹饪过程中锅支脚2集聚的热量传导至锅支脚2的根部21,可减少锅支脚2向下的热传导损失,进而使得锅支脚2集聚的热量更多地用于加热烹饪锅具。
[0017]具体地,锅支脚2的顶部22与罩体1的外周缘具有间隔3,由于锅支脚2的顶部22是
用于支撑烹饪锅具的部分,为此锅支脚2的顶部22与罩体1的外周缘具有间隔3,能减少锅支脚2向其对应设置的隔热罩的热传导,为此能有效减少向下的热传导损失,使得锅支脚2的热量能更好地集中向烹饪锅具加热。为了提高罩体1的隔热效果,罩体1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并且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之间形成有空腔,各个锅支脚2的顶部22与上层罩11的外周缘具有间隔3,由于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之间具有的空腔能够具有足够的静止空气层厚度来隔热,从而避免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之间的对流换热损失,从而提高整个罩体1的隔热效果。
[0018]另外为了方便加工罩体1,下层罩12的外端沿之顶部22向上延伸有环形壁121,而上层罩11的外端缘则向下翻形成有外翻边111,外翻边111能至少局部遮挡环形壁121。最后,为了便于定位锅支脚2,上层罩11的外翻边111对应各个锅支脚2的位置具有缺口1111,对应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1),所述罩体(1)的顶部(22)周边设置有至少三个锅支脚(2),各个所述锅支脚(2)包括有与所述罩体(1)连接的根部(21)以及用于支撑烹饪锅具的顶部(22),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锅支脚(2)还包括有连接所述根部(21)和顶部(22)的颈部(23),各个所述锅支脚(2)的颈部(23)沿径向向内至少局部凹陷有凹口(231),各个所述锅支脚(2)的顶部(22)与所述罩体(1)的外周缘具有间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并且所述的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之间形成有空腔,各个所述锅支脚(2)的顶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萍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