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8797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其包括第一部件和一对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为L形构件,其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部件为矩形条状结构,其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部件和一对第二部件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连接形成矩形框结构;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中部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沿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形成的矩形框结构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适用于大型箱体构件的翻身作业,其结构合理,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箱体构件连接,避免了对箱体构件母材的损伤,具有作业便捷的优点。具有作业便捷的优点。具有作业便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加工制作,焊接过程中,为了避免仰焊作业,需要对箱体构件进行翻身,以降低焊接难度。
[0003]一般的翻身,在箱体构件表面焊接吊耳,使用龙门吊进行翻身,在箱型构件面板的吊装位置上焊接两块吊装耳板,使用龙门吊进行构件翻身,这种构件翻身中存在很大的噪音,构件一条边与胎架之间受力较大,容易损伤母材与胎架,另外在其构件表面焊接吊耳对母材伤害较大。
[000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适用于大型箱体构件的翻身作业,其结构合理,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箱体构件连接,避免了对箱体构件母材的损伤,具有作业便捷的优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其包括第一部件和一对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为L形构件,其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部件为矩形条状结构,其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部件和一对第二部件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连接形成矩形框结构;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中部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沿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形成的矩形框结构的外侧。
[0007]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由钢板制成,其厚度为12mm

20mm。/>[0008]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厚度相等。
[0009]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与第二连接孔的直径相等。
[0010]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其沿第一部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其沿第二部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0011]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由低合金钢制成,其厚度为15mm。
[0012]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吊耳的中部设置有耳孔,所述耳孔的直径为30mm

40mm。
[0013]作为优选实施例,相邻第一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

100mm,相邻第二连接孔之间的距离为50mm

100mm。
[0014]作为优选实施例,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还包括防护部件,其卡接于形成的矩形框结构的内侧。
[0015]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防护部件由橡胶制成,其配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厚度相匹配。
[0016]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适用于大型箱体构件的翻身作业,
其结构合理,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箱体构件连接,避免了对箱体构件母材的损伤,具有作业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所述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所述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所述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100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所述防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所述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100与箱体构件200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7是图6中对应箱体构件200的翻身作业的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27]100. 翻转装置;
[0028]10.第一部件;11.第一连接孔;
[0029]20.第二部件;21.第二连接孔;
[0030]30.吊耳;31.耳孔;
[0031]40.防护部件;41.卡槽;
[0032]200.箱体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图1至图7是本申请所述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4]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35]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36]本技术所述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100包括第一部件10和一对第二部件20;所述第一部件10为L形构件,如图2所述,其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所述第二部件20为矩形条状结构,如图3所示,其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1。
[0037]所述第一部件10和一对第二部件20通过第一连接孔11与第二连接孔21连接形成矩形框结构;所述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的中部设置有吊耳30,所述吊耳30沿所述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形成的矩形框结构的外侧。
[0038]本技术中,采用可拆卸地方式实现翻转装置100与箱体构件的连接,避免了对箱体构件母材的损伤,避免了运输作业对箱体构件质量的影响。
[0039]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由钢板制成,其厚度为12mm

20mm。优选地,所述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20由低合金钢制成,其厚度为15mm,以保证翻转装置的整体承载能力。
[0040]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10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部件20的厚度相等。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20通过销轴穿过第一连接孔11与第二连接孔21实现连接。具体地,第一部件10和一对第二部件20形成的矩形框结构罩设在箱体构件的外侧。
[0041]图2及图3中,所述第一连接孔11的直径与第二连接孔21的直径相等。
[0042]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孔11的数量为多个,其沿第一部件10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21的数量为多个,其沿第二部件20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作为优选实施例,相邻第一连接孔11之间的距离为50mm

100mm,相邻第二连接孔21之间的距离为50mm

10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和一对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为L形构件,其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部件为矩形条状结构,其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部件和一对第二部件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连接形成矩形框结构;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中部设置有吊耳,所述吊耳沿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位于形成的矩形框结构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由钢板制成,其厚度为12mm

2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厚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与第二连接孔的直径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构件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其沿第一部件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龙浩苏铠赖腾飞杨柯李灿明张和康刘俊权刘兴钟嘉胜黄彬朱偲偲彭芯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