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品和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869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0:36
作为即使不设置阻气层也具有阻气性、且还具有成型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的成型品,提出了一种成型品,其含有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和聚乙烯醇系树脂(B)作为主成分树脂,其具备如下树脂相分离结构:具有以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为主成分的连续相、和以聚乙烯醇系树脂(B)为主成分的带状分散相。主成分的带状分散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型品和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脂肪族聚酯系树脂和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成型品。

技术介绍

[0002]塑料的成型性、强度、耐水性、透明性等优异,因此,被广泛用作包装材料。作为上述包装材料中使用的塑料,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乙烯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芳香族聚酯系树脂。然而,这些塑料缺乏生物降解性,如果使用后被废弃至自然界,则长时间残留而破坏景观,或有时成为环境破坏的原因。
[0003]针对于此,近年来,在土中、水中经生物降解、或者经水解对防止环境污染有用的生物降解性树脂备受关注,推进了实用化。作为上述生物降解性树脂,已知有脂肪族聚酯系树脂、乙酸纤维素、改性淀粉等。作为包装材料,适合的是,透明性、耐热性、强度优异的脂肪族聚酯系树脂、特别是聚乳酸。
[0004]提出了一种成型品,其是将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脂肪族聚酯和碱金属盐的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成型而得到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另外,提出了一种层叠体,其是将脂肪族聚酯系树脂层与聚乙烯醇系树脂层隔着粘接剂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作为上述粘接剂层,对脂肪族聚酯系树脂和聚乙烯醇系树脂中的任意者均具有良好的粘接性,且使用为生物降解性的粘接剂,从而具有良好的层间粘接性,且全部成分为生物降解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

84876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

2126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1]脂肪族聚酯系树脂的阻氧性不充分,因此,单独的情况下不适于用作有食品、药品等的氧化劣化的担心的内容物的包装材料。因此,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层叠体,其是将阻氧性优异的聚乙烯醇所形成的层层叠于脂肪族聚酯系树脂所形成的层而成的。
[0012]另外,专利文献2中,通过将脂肪族聚酯系树脂层与PVA系树脂层形成层叠体,从而改善阻气性。
[0013]然而,脂肪族聚酯系树脂与聚乙烯醇系树脂(以下,将“聚乙烯醇”有时简记作“PVA”)的表面特性大幅不同,因此,缺乏粘接性,通过两层的直接层叠难以得到实用的层间粘接强度。
[0014]进而为了制作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层叠体并进行加工,还需要至少3种5层的多层制膜机
·
多层片成型机和真空成型装置,无法容易制作,在实用上不充分。
[0015]因此,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的背景下,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不特意层叠阻气层也可以具备阻气性、且还可以具备成型稳定性和生物降解性的新型成型品。
[001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成型品,其具备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含有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和聚乙烯醇系树脂(B)作为主成分树脂,其特征在于:
[0018]前述树脂层具备如下树脂相分离结构:具有以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为主成分的连续相、和以聚乙烯醇系树脂(B)为主成分的带状分散相。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成型品,其具备树脂层,其是将以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为主成分的粒料(A1)与以聚乙烯醇系树脂(B)为主成分的粒料(B1)干混并成型而成的,
[0020]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在210℃下的熔融粘度(ηA)、与聚乙烯醇系树脂(B)在210℃下的熔融粘度(ηB)之差的绝对值(|ηA

ηB|)为100Pa
·
m以上。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以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为主成分的粒料(A1)与以聚乙烯醇系树脂(B)为主成分的粒料(B1)干混并进行注射成型。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以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为主成分的粒料(A1)与以聚乙烯醇系树脂(B)为主成分的粒料(B1)干混并进行片成型后,将该片成型中得到的片沿单轴方向或双轴方向进行拉伸。
[002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成型品即使不特意层叠阻气层,透氧率也低、且阻气性也优异。另外,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和聚乙烯醇系树脂(B)均为生物降解性树脂,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成型品也可以具备生物降解性。
[0025]由此,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成型品具备生物降解性,透氧率低、且阻气性优异,因此,例如可以提供含有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成型品为主成分的咖啡胶囊等容器作为生物降解性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详细进行说明。但该实施方式示出一例,不特定于这些内容。
[0027]<<本成型品>>
[002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成型品(称为“本成型品”)为一种成型品,其具备树脂层(称为“本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含有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和聚乙烯醇系树脂(B)作为主成分树脂。
[0029]此处,该“含有
……
作为主成分树脂”是指: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和聚乙烯醇系树脂(B)的总计含量(质量%)为构成本树脂层的树脂的总计含量(质量%)的50质量%以上,也是指其中可以为70质量%以上、其中80质量%以上、其中90质量%以上(包含100质量%)。
[0030]本成型品可以为由本树脂层形成的单层构成,另外,也可以为由本树脂层与“其它层”层叠而成的二层以上形成的多层构成。
[0031]本成型品可以不特意层叠阻气层,但不否定层叠其它层。对其它层,如后述。
[0032]<本树脂层>
[0033]本树脂层优选为含有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和聚乙烯醇系树脂(B)作为主成分树
脂的层,具备如下树脂相分离结构:具有以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为主成分的连续相、和以聚乙烯醇系树脂(B)为主成分的带状分散相。
[0034]此处,以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为主成分的连续相的“主成分”是指:构成该连续相的成分中质量比例最高的成分。其中,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有时占构成该连续相的成分的50质量%以上、其中70质量%以上、其中80质量%以上、其中90质量%以上(包含100质量%)。以聚乙烯醇系树脂(B)为主成分的带状分散相的“主成分”也同样。
[0035]前述带状分散相优选平均长度(L1)为6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平均厚度(L2)为0.1μm以上且5μm以下、平均长度(L1)相对于前述平均厚度(L2)之比(L1/L2)为5以上且100以下。如果具有这种带状分散相,则可以享受阻氧性优异的效果。
[0036]前述带状分散相的平均长度(L1)优选6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20μm以上或90μm以下,其中30μm以上或80μm以下。
[0037]前述平均厚度(L2)优选0.1μm以上且5μm以下、其中进一步优选0.3μm以上或4μm以下,其中1.0μm以上或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成型品,其具备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含有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和聚乙烯醇系树脂(B)作为主成分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具备如下树脂相分离结构:具有以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为主成分的连续相、和以聚乙烯醇系树脂(B)为主成分的带状分散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分散相的平均长度(L1)为6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平均厚度(L2)为0.1μm以上且5μm以下、且平均长度(L1)相对于所述平均厚度(L2)之比(L1/L2)为5以上且10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中的、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的含量(质量)与聚乙烯醇系树脂(B)的含量(质量)的比率为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聚乙烯醇系树脂(B)=99/1~51/49。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是脂肪族结构部的含量为50摩尔%以上的脂肪族聚酯系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为聚乳酸。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品,其中,聚乙烯醇系树脂(B)为改性聚乙烯醇。7.一种成型品,其具备树脂层,所述树脂层是将以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为主成分的粒料(A1)与以聚乙烯醇系树脂(B)为主成分的粒料(B1)干混并成型而成的,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在210℃下的熔融粘度(ηA)、与聚乙烯醇系树脂(B)在210℃下的熔融粘度(ηB)之差的绝对值(|ηA

ηB|)为100Pa
·
m以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其为注射成型品。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中的、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的含量(质量)与聚乙烯醇系树脂(B)的含量(质量)的比率为脂肪族聚酯系树脂(A)/聚乙烯醇系树脂(B)=99/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森祐哉酒井纪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