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内应力的模具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45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小内应力的模具注塑模具,包括底板与限位板,所述底板上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位板,所述底板与限位板点焊固定,两侧所述限位板的内侧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上端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端设置有上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将传统的整体式支杆更改为现有的可以自由伸缩的伸缩柱,通过伸缩柱伸缩抵消受到的作用力,从而可以使得伸缩柱与成型后物件的作用力降低,不会出现硬性的接触导致成型物件损坏,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伸缩柱顶端设置有防护板,并且该防护板与下模具内部的凹槽尺寸相同,这样在进行物件的顶起时,可以通过防护板使得伸缩柱与成型后的物件进行防护,增大了伸缩柱与成型后物件的接触面积。积。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内应力的模具注塑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制造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减小内应力的模具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0003]现有的注塑模具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注塑模具在进行定型后物件的取出时一般都是通过整体化的支杆进行顶出,由于支杆与定型之后的接触面积较小,可能会出现支杆与成型物件之间出现作用力产生的凹槽,导致定型之后物件不平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内应力的模具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注塑模具可能会将定型后物件表端出现不平整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小内应力的模具注塑模具,包括底板与限位板,所述底板上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位板,所述底板与限位板点焊固定,两侧所述限位板的内侧设置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上端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上端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上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端轴心处设置有注塑孔,所述顶出机构的组成包括有连接端、挡板、侧板、伸缩柱与防护板,所述连接端上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上端后侧设置有侧板,所述挡板上端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三根伸缩柱,三根所述伸缩柱的上端各设置有一个防护板。
[0006]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组成包括有第一模具主体、空槽与第二模具主体,所述第一模具主体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模具主体,所述第一模具主体与第二模具主体的内侧设置有空槽,所述上模具通过第一模具主体与顶板插接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两个所述限位板的上端表侧设置有定位柱。
[0008]优选的,所述顶板为板状结构,所述顶板上端四角处各设置有一个连接孔。
[0009]优选的,所述伸缩柱为两段式结构,所述伸缩柱内部两段为插接式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板为板状结构,所述底板内部轴心处设置有孔洞,所述底板下端表侧设置有防滑垫。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内应力的模具注塑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传统的整体式支杆更改为现有的可以自由伸缩的伸缩柱,这样在进行成型后物件的取出时,可以在受到作用力时,通过伸缩柱伸缩抵消受到的作用力,从而可以使得伸缩柱与成型后物件的作用力降低,不会出现硬性的接触导致成型物件损坏;(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伸缩柱顶端设置有防护板,并且该防护板与下模具内部的凹槽尺
寸相同,这样在进行物件的顶起时,可以通过防护板使得伸缩柱与成型后的物件进行防护,增大了伸缩柱与成型后物件的接触面积,解决了现有的注塑模具可能会将定型后物件表端出现不平整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顶出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具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出机构;11、连接端;12、挡板;13、侧板;14、伸缩柱;15、防护板;2、注塑孔;3、顶板;4、上模具;41、第一模具主体;42、空槽;43、第二模具主体;5、下模具;6、限位板;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5]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减小内应力的模具注塑模具,包括底板7与限位板6,底板7上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位板6,底板7与限位板6点焊固定,底板7为板状结构,底板7内部轴心处设置有孔洞,底板7下端表侧设置有防滑垫,通过防滑垫的设置,从而可以使得更好的达到防滑作用,两侧限位板6的内侧设置有顶出机构1,限位板6共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板6的尺寸与规格均相同,两个限位板6的上端表侧设置有定位柱,通过定位柱的设置,从而可以使得限位板6与下模具5固定稳定,顶出机构1上端设置有下模具5,下模具5上端设置有上模具4,上模具4的组成包括有第一模具主体41、空槽42与第二模具主体43,第一模具主体41的右端设置有第二模具主体43,第一模具主体41与第二模具主体43的内侧设置有空槽42,上模具4通过第一模具主体41与顶板3插接固定,上模具4上端设置有顶板3,顶板3为板状结构,顶板3上端四角处各设置有一个连接孔,通过连接孔的设置,这样可以使得在连接孔的作用下将顶板3进行拿持与固定,顶板3上端轴心处设置有注塑孔2,顶出机构1的组成包括有连接端11、挡板12、侧板13、伸缩柱14与防护板15,连接端11上端设置有挡板12,挡板12上端后侧设置有侧板13,挡板12上端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三根伸缩柱14,伸缩柱14为两段式结构,伸缩柱14内部两段为插接式结构,从而可以使得在伸缩柱14的伸缩作用下达到减小缓冲作用力的问题,三根伸缩柱14的上端各设置有一个防护板15。
[001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要进行该注塑模具使用时,这时首先将顶板3内
部的上模具4与底板7内部的下模具5相互固定紧密,然后在注塑孔2的内部接入注塑插头,之后在注塑插头的作用下,将物料导入到顶板3内部上模具4与下模具5的内侧空心处,当注塑完成之后,拔出注塑插头,将该注塑模具进行冷却,当冷却完成之后,取下顶板3与上模具4,然后在底板7轴心处设置有传动机构,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使得顶出机构1内部的伸缩柱14将成型后的物件顶出,并且在受到作用力时,通过伸缩柱14伸缩抵消受到的作用力,从而可以使得伸缩柱14与成型后物件的作用力降低,同时在伸缩柱14顶端设置有防护板15,并且该防护板15与下模具5内部的凹槽尺寸相同,这样在进行物件的顶起时,可以通过防护板15使得伸缩柱14与成型后的物件进行防护,这样就完成了该装置的使用了。
[001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内应力的模具注塑模具,包括底板(7)与限位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上端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限位板(6),所述底板(7)与限位板(6)点焊固定,两侧所述限位板(6)的内侧设置有顶出机构(1),所述顶出机构(1)上端设置有下模具(5),所述下模具(5)上端设置有上模具(4),所述上模具(4)上端设置有顶板(3),所述顶板(3)上端轴心处设置有注塑孔(2),所述顶出机构(1)的组成包括有连接端(11)、挡板(12)、侧板(13)、伸缩柱(14)与防护板(15),所述连接端(11)上端设置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上端后侧设置有侧板(13),所述挡板(12)上端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三根伸缩柱(14),三根所述伸缩柱(14)的上端各设置有一个防护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内应力的模具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4)的组成包括有第一模具主体(41)、空槽(42)与第二模具主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贤徐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天授储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