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气浓缩器壳体及使用该壳体的氧气浓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34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14
一种氧气浓缩器壳体及使用该壳体的氧气浓缩器,包括外壳体和用于容纳吸附塔组件、风机以及空气压缩机的内壳体,内壳体与外壳体形成双层中空壳体结构,其中:空气入口位于外壳体一侧,废气出口位于外壳体另一侧,冷却空气入口位于内壳体远离空气入口的一侧。空气入口与冷却空气入口之间夹层空间连通,冷却空气出口与废气出口连通。在工作状态下冷却风依次经过空气入口、夹层空间、冷却空气入口、内壳体的空间、冷却空气出口后从废气出口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多角度对氧气浓缩器壳体进行改进设计,合理的规划内部空间,优化了壳体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壳体的功能、性能和工艺性,有利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化大批量生产。化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气浓缩器壳体及使用该壳体的氧气浓缩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氧氮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氧气浓缩器壳体及使用该壳体的氧气浓缩器。

技术介绍

[0002]氧氮分离装置是一种分离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装置。这种装置分为氮气浓缩器和氧气浓缩器,其中氧气浓缩器是一种可提供人呼吸使用的高浓度氧气的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氧气浓缩器有更多的认识,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已广泛应用于医院和家庭,也逐渐扩展到养殖等行业。在医疗和健康行业中,氧气浓缩器可供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高原反应及高原性疾病的人群进行氧疗,也可供中老年体弱者、用脑过度的学生和孕妇等人群,以及缺氧环境下工作生活的人群使用。因为多吸纯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头脑清新,并可消除疲劳,有效增进工作效率,因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场所中,备有氧气浓缩器以方便随时使用,亦为良好的生活方式。
[0003]目前,市场上现有氧气浓缩器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其结构主要由壳体、压缩机、吸附塔、换向装置、风机、储气罐、控制电路等组成,工作时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运用PSA变压吸附原理,由换向装置分配气体流向,经吸附塔收集成品气至储气罐,从而实现连续出氧。其中,尽管压缩机和吸附塔是氧气浓缩器的核心部件,但作为制造商可以从市场上进行选择,而壳体无法从市场上直接获得,需要自行设计。对于制造商来说壳体作为氧气浓缩器的结构框架不仅涉及各部分在壳体内的空间布局以及风道规划等功能性设计,而且还直接影响着产品性能,比如隔音降噪效果、装配便利性、结构强度以及产品制造成本。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氧气浓缩器的设计归跟到底实际上是氧气浓缩器壳体的设计。
[0004]中国专利CN205755119U公告授权了一件专利号201620694283.9,名称为《一种制氧机壳体及制氧机》的技术专利。该专利侧重于前壳和后壳之间的套结机构的方式,以及前壳和后壳相互衔接后形成一端开口的制氧组件容置腔,同时还包括用于盖住所述开口的第三分壳体,由三个分壳体才形成整体的氧气浓缩器外壳体。另外,中国专利CN211141526U公告授权了一件专利号201922307431.3,名称为《一种分子筛制氧机》的技术专利。该专利外机箱由五个壳体和底座组成,内机箱由三个壳体组合而成,根据其描述结合市面上氧气浓缩器的特征,这种方案的壳体内部还需其他结构零件固定氧气浓缩器的其他部件。综上所述,这些专利的壳体设计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隔音降噪效果差,工作时噪音大;二是零部件集成化程度较低,装配工艺复杂;三是相对而言产品制造成本更高。
[0005]有鉴于此,如何从壳体设计的角度对产品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产品内部空间布局以及风道规划等功能性设计同时,提高产品性能以及改良产品制造的工艺性,以更好体现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和精致化,符合绿色产品理念是本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氧气浓缩器壳体及使用该壳体的氧气浓缩器,其第一目的是
要解决原有氧气浓缩器因壳体设计不合理所带功能性问题(比风道设计)和性能问题(隔音降噪),第二目的是要解决原有氧气浓缩器工艺性问题(内壳体设计和装配便利性),以优化产品设计。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氧气浓缩器壳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氧气浓缩器壳体,其创新在于:包括外壳体和用于容纳吸附塔组件、风机以及空气压缩机的内壳体,内壳体位于外壳体的空间内,并与外壳体在侧部或/和顶部相隔一段距离,以此形成双层中空壳体结构,其中:
[0008]所述外壳体上设有空气入口和废气出口,内壳体上设有冷却空气入口和冷却空气出口。
[0009]以所述壳体使用状态为参考,空气入口位于外壳体的一侧,废气出口位于外壳体的另一侧,所述冷却空气入口位于内壳体远离空气入口的一侧。空气入口与冷却空气入口之间通过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夹层空间连通,冷却空气出口与废气出口连通。在装配状态下自空气入口起依次经过夹层空间、冷却空气入口、内壳体的空间、冷却空气出口至废气出口形成通道,在工作状态下冷却风依次经过空气入口、夹层空间、冷却空气入口、内壳体的空间、冷却空气出口后从废气出口排出。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0011]1.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壳体主要由前壳、后壳和底座组成,以使用状态下氧气浓缩器壳体为参考(附图4指定为本技术壳体使用状态参考图),前壳位于正面,后壳位于背面,底座位于底部。前壳和后壳均为凹形壳体结构,在装配状态下前壳与后壳在前后方向对合拼接形成外壳体的侧部和顶部,底座为座体结构,底座在上下方向与前壳和后壳拼接形成外壳体的底部。
[0012]2.上述方案中,所述内壳体主要由吸罩、风罩和内罩组成,以使用状态下氧气浓缩器壳体为参考,吸罩位于左右两侧中的一侧,风罩和内罩位于另一侧,其中风罩位于另一侧的上部,内罩位于另一侧的下部。吸罩为罩体结构,其底部和一侧的壁面敞开形成开放端,风罩和内罩均为罩体结构,其底部敞开形成开放端,在装配状态下风罩和内罩的底部开放端均朝下,其中风罩的底部开放端拼接在内罩的顶部上,吸罩一侧的开放端同时与风罩和内罩的侧部拼接,使风罩和内罩两者的组合与吸罩在左右两侧形成并列布置,风罩和吸罩的底部开放端拼接在底座上,以此形成内壳体。
[0013]3.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为板状结构,底座上设有凹腔,支撑板位于底座顶部并盖在凹腔顶端,所述废气出口设在底座的侧部,底座的凹腔与废气出口连通。
[0014]4.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的凹腔中设有底座第一隔板,底座第一隔板为板体并且在凹腔中上下方向布置,底座第一隔板上设有栅孔,底座第一隔板将凹腔的空间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空间与内壳体的空间连通,一部分空间与另一部分空间经过栅孔连通,另一部分空间与废气出口连通。
[0015]5.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第一隔板的水平截面为门框形隔板,门框形隔板将凹腔的空间分为中央的一部分空间和外围的另一部分空间,一部分空间和另一部分空间在底座的凹腔中形成水平环流风道。
[0016]6.上述方案中,所述空气入口设在前壳或/和后壳的侧部,针对空气入口在吸罩与
前壳或/和后壳之间设有两条吸罩第一限位筋,两条吸罩第一限位筋位于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夹层空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平行布置,形成自空气入口起向上至夹层空间顶部的第一段风道。
[0017]7.上述方案中,针对第一段风道设有第二段风道,第二段风道由位于夹层空间顶部的水平空间形成,第二段风道与第一段风道连通。
[0018]8.上述方案中,针对第二段风道设有第三段风道,第三段风道由自夹层空间顶部起向下延伸的一段夹层空间形成,第三段风道与第二段风道连通。
[0019]9.上述方案中,针对第三段风道设有第四段风道,第四段风道由设在风罩侧部的冷却空气入口形成,第四段风道转入内壳体的空间。
[002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氧气浓缩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氧气浓缩器,其创新在于:所述氧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浓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和用于容纳吸附塔组件(15)、风机以及空气压缩机(19)的内壳体,内壳体位于外壳体的空间内,并与外壳体在侧部或/和顶部相隔一段距离,以此形成双层中空壳体结构,其中:所述外壳体上设有空气入口(20)和废气出口(41),内壳体上设有冷却空气入口(66)和冷却空气出口(95);以所述壳体使用状态为参考,空气入口(20)位于外壳体的一侧,废气出口(41)位于外壳体的另一侧,所述冷却空气入口(66)位于内壳体远离空气入口(20)的一侧;空气入口(20)与冷却空气入口(66)之间通过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夹层空间连通,冷却空气出口(95)与废气出口(41)连通;在装配状态下自空气入口(20)起依次经过夹层空间、冷却空气入口(66)、内壳体的空间、冷却空气出口(95)至废气出口(41)形成通道,在工作状态下冷却风依次经过空气入口(20)、夹层空间、冷却空气入口(66)、内壳体的空间、冷却空气出口(95)后从废气出口(41)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浓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主要由前壳(1)、后壳(2)和底座(4)组成,以使用状态下氧气浓缩器壳体为参考,前壳(1)位于正面,后壳(2)位于背面,底座(4)位于底部;前壳(1)和后壳(2)均为凹形壳体结构,在装配状态下前壳(1)与后壳(2)在前后方向对合拼接形成外壳体的侧部和顶部,底座(4)为座体结构,底座(4)在上下方向与前壳(1)和后壳(2)拼接形成外壳体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浓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主要由吸罩(5)、风罩(6)和内罩(7)组成,以使用状态下氧气浓缩器壳体为参考,吸罩(5)位于左右两侧中的一侧,风罩(6)和内罩(7)位于另一侧,其中风罩(6)位于另一侧的上部,内罩(7)位于另一侧的下部;吸罩(5)为罩体结构,其底部和一侧的壁面敞开形成开放端,风罩(6)和内罩(7)均为罩体结构,其底部敞开形成开放端,在装配状态下风罩(6)和内罩(7)的底部开放端均朝下,其中风罩(6)的底部开放端拼接在内罩(7)的顶部上,吸罩(5)一侧的开放端同时与风罩(6)和内罩(7)的侧部拼接,使风罩(6)和内罩(7)两者的组合与吸罩(5)在左右两侧形成并列布置,风罩(6)和吸罩(5)的底部开放端拼接在底座(4)上,以此形成内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气浓缩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的顶部设有支撑板(9),该支撑板(9)为板状结构,底座(4)上设有凹腔,支撑板(9)位于底座(4)顶部并盖在凹腔顶端,所述废气出口(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坚强蔡林泉张丽琴陶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