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庆专利>正文

基于微孔的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14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微孔的雾化器,包括烟弹以及与所述烟弹相连的烟杆,所述烟弹包括内部设有容纳腔的壳体、组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内部储存有烟油的烟油仓以及连接所述烟油仓以对烟油仓流出的烟油实施加热而使烟油雾化的雾化芯片,所述雾化芯片包括加热层、设置于加热层一侧面的导流层以及设于加热层上用于与所述烟杆内部的电源相连的加热电极,所述导流层由纳米材料制成,所述导流层和加热层上贯通设置有若干供烟油流入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层远离加热层的一侧面与所述烟油仓相连,各个所述导流孔为纳米级或微米级的微孔且为直线贯通导流层和加热层的直孔。本实施例能效避免产生烟油干烧造成的固体颗粒物。能效避免产生烟油干烧造成的固体颗粒物。能效避免产生烟油干烧造成的固体颗粒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孔的雾化器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烟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孔的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雾化器通常由烟杆和烟弹组成。烟弹又包括与电子烟的烟杆相连且内部设有容纳腔的壳体、组装于容纳腔内且内部储存有烟油的烟油仓以及连接烟油仓以对烟油仓流出的烟油实施加热而使烟油雾化的雾化芯片。其中,传统的雾化芯片一种常采用烧制而成的多孔陶瓷,多孔陶瓷上随机成型有若干供烟油流入的通孔,但是,由于通孔是随机形成的,通孔的孔径不等而且通孔呈现各种弯曲形状,导致经常会有烟油残余物、碎屑等杂质残留在通孔内而易造成通孔堵塞,不利于烟油在通孔内顺畅流通及雾化;而且,陶瓷在烧制过程中,内部会产生固体颗粒物,使用者在吸食电子烟时容易吸入该固体颗粒物,不利于使用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孔的雾化器,能有效保障烟油顺畅流通及加热雾化。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微孔的雾化器,包括烟弹以及与所述烟弹相连的烟杆,所述烟弹包括内部设有容纳腔的壳体、组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内部储存有烟油的烟油仓以及连接所述烟油仓以对烟油仓流出的烟油实施加热而使烟油雾化的雾化芯片,所述雾化芯片包括加热层、设置于加热层一侧面的导流层以及设于加热层上用于与所述烟杆内部的电源相连的加热电极,所述导流层由纳米材料制成,所述导流层和加热层上贯通设置有若干供烟油流入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层远离加热层的一侧面与所述烟油仓相连,各个所述导流孔为纳米级或微米级的微孔且为直线贯通导流层和加热层的直孔。
[0005]进一步的,各个所述导流孔的孔径相等。
[0006]进一步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流孔的轴向与所述导流层的表面正交。
[0007]进一步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导流孔的轴向与所述导流层的表面斜交。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层由隔热纳米材料制成;所述加热层由高导热纳米材料制成,或者所述加热层为紧贴在导流层底部的金属加热网格,或者所述加热层为丝网印刷于导流层底部的电阻材料层,或者所述加热层为喷涂于导流层底部的电阻浆料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层与加热层紧密粘接固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雾化芯片设于烟油仓的下方,所述导流层通过导油管与所述烟油仓相连。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吸嘴,且所述壳体远离吸嘴的一端还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烟杆的内腔相连,所述烟油仓和雾化芯片设于所述开口和吸嘴之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内还设有过滤膜,所述吸嘴和所述雾化芯片中的导流孔的
出口端分别位于所述过滤膜的相对两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烟杆包括设有内腔的外壳以及均组装于所述内腔内的电源、控制电路板和负压传感器,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外壳上还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负压传感器分隔开所述烟弹的容纳腔和所述进气孔,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源、负压传感器及所述雾化芯片的加热电极相连并在所述负压传感器发来的压力检测值达到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源向加热电极供电。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雾化器的雾化芯片中贯穿加热层和导流层的导流孔设计为纳米级或微米级的微孔且是直线贯通导流层和加热层的直孔,使得烟油能顺畅地流经各个导流孔而不会在导流孔内累积残留,而且,导流孔是纳米级或微米级的微孔,孔径相对较小而可确保孔内的烟油能被有效均匀地加热雾化,不易残留在导流孔中形成杂质;此外,由于导流孔是直孔,在生产过程中以及使用过后,均能很方便地采用例如强力吹风或超声波清洗等手段清洁导流孔,从而能有效的去除生产过程中残留在导流孔内的固体颗粒物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附着在导流孔孔壁上的杂质残余物,保证使用者的健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基于微孔的雾化器一个可选实施例沿长度方向中轴面的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基于微孔的雾化器一个可选实施例雾化芯片放大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18]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微孔的雾化器,包括烟弹1以及与所述烟弹1相连的烟杆3,所述烟弹1包括内部设有容纳腔101的壳体10、组装于所述容纳腔101内且内部储存有烟油的烟油仓12以及连接所述烟油仓12以对烟油仓12流出的烟油实施加热而使烟油雾化的雾化芯片14,所述雾化芯片14包括加热层141、设置于加热层141一侧面的导流层143以及设于加热层141上用于与所述烟杆3内部的电源30相连的加热电极145,所述导流层143和加热层141均由纳米材料制成,所述导流层143和加热层141上贯通设置有若干供烟油流入的导流孔147,所述导流层143远离加热层141的一侧面与所述烟油仓12相连,各个所述导流孔147为纳米级或微米级的微孔且为直线贯通导流层143和加热层145的直孔。在具体实施,所述导流层143可以采用由至少一层纳米基材层叠设置而成。
[0019]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雾化器的雾化芯片14中贯穿加热层141和导流层143的导流孔147设计为纳米级或微米级的微孔且是直线贯通导流层143和加热层141的直孔,使得烟油能顺畅地流经各个导流孔147而不会在导流孔147内累积残留,而且,导流孔147是纳米级或微米级的微孔,孔径相对较小而可确保孔内的烟油能被有效均匀地加热雾化,不易残留在导流孔147中形成杂质;此外,由于导流孔147是直孔,在生产过程中以及使用过后,均能很方便地采用例如强力吹风或超声波清洗等手段清洁导流孔147,从而能有效的去除
生产过程中残留在导流孔147内的固体颗粒物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附着在导流孔147孔壁上的杂质残余物,保证使用者的健康。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导流孔147的横截面可以采用圆形。
[0020]在本技术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各个所述导流孔147的孔径相等。本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导流孔147的孔径相等,使得流入各个所述导流孔147中的烟油量保持相同,使得烟油能被均匀的加热,恰好同时被雾化。
[0021]在本技术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至少一部分所述导流孔147的轴向与所述导流层143的表面正交。本实施例还将至少一部分的导流孔147的轴向与所述导流层143的表面正交,不同开孔角度直线贯通,会形成不同的加热长度,从而更加精确的控制加热区域。
[0022]在本技术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至少一部分所述导流孔147的轴向与所述导流层143的表面斜交。本实施例中,根据烟油的流动特性,将导流孔147的轴向与导流层143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孔的雾化器,包括烟弹以及与所述烟弹相连的烟杆,所述烟弹包括内部设有容纳腔的壳体、组装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内部储存有烟油的烟油仓以及连接所述烟油仓以对烟油仓流出的烟油实施加热而使烟油雾化的雾化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片包括加热层、设置于加热层一侧面的导流层以及设于加热层上用于与所述烟杆内部的电源相连的加热电极,所述导流层由纳米材料制成,所述导流层和加热层上贯通设置有若干供烟油流入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层远离加热层的一侧面与所述烟油仓相连,各个所述导流孔为纳米级或微米级的微孔且为直线贯通导流层和加热层的直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导流孔的孔径相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导流孔的轴向与所述导流层的表面正交。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微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所述导流孔的轴向与所述导流层的表面斜交。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孔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层由隔热纳米材料制成;所述加热层由高导热纳米材料制成,或者所述加热层为紧贴在导流层底部的金属加热网格,或者所述加热层为丝网印刷于导流层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庆邓祖健吴献
申请(专利权)人:贺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