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风机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8012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是一种冷却风机控制装置,其温度控制单元,旁路控制单元、变频器和设置在冷却风道内温度采集单元,温度采集单元与温度控制单元连接,温度控制单元和旁路控制单元均与变频器连接;旁路控制单元包括变频启停回路、工频启停回路和单元控制回路;变频启停回路包括第一变频启停开关和第二变频启停开关,工频启停回路包括工频启停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应用于变频器正常运行的场景,也能应用于变频器故障的场景,有效保证了冷却风机的稳定运行;同时加装变频器,在变频器稳定运行时,通过温度采集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自动调节冷却风机的转速,进行合理控温,有效较低能耗。有效较低能耗。有效较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风机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化
,是一种冷却风机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机的冷却方式有自冷式、他冷式和复合式等,变频电动机由于转速是可调整的,因此冷却方式多采用他冷式和复合式,需要配置独立的冷却风机,冷却风机由另外的电动机拖动,该电动机一般采用工频控制的异步电动机,需要耗费一定的电能。近年来,由于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视,电机冷却系统的能耗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在电机冷却系统节能降耗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目前,所采取措施大都集中在对电机冷却风道和风机叶轮的优化改造上,而在冷却风机的电动机及其控制方面却没有太多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风机控制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现有冷却风机在降低能耗时存在的多针对电机冷却风道和风机叶轮进行优化,不能对冷却风机自动控制进行优化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冷却风机控制装置,温度控制单元,旁路控制单元、变频器和设置在冷却风道内温度采集单元,温度采集单元与温度控制单元连接,温度控制单元和旁路控制单元均与变频器连接;旁路控制单元包括变频启停回路、工频启停回路和单元控制回路;变频启停回路包括第一变频启停开关和第二变频启停开关,第一变频启停开关与变频器连接,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启停开关连接,单元控制回路与第一变频启停开关和第二变频启停开关连接;工频启停回路包括工频启停开关,工频启停开关与单元控制回路连接。
[0005]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单元控制回路包括变频控制回路,变频控制回路包括变频投入按钮、变频停止按钮、第一交流接触器、第二交流接触器、第一中间继电器和第二中间继电器,所述第一变频启停开关为第一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第二变频启停开关为第二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变频投入按钮、第一交流接触器线圈和变频停止按钮依次串联,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与第二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连接,且连接后并联在变频投入按钮的两端,第二交流接触器线圈并联在第一交流接触器线圈的两端,第一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与第一中间继电器线圈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与第二中间继电器线圈连接。
[0007]上述单元控制回路还包括变频器故障回路和工频控制回路;
[0008]变频器故障回路包括变频器故障信号开关、第三中间继电器和变频器故障复位按钮,变频器故障信号开关、第三中间继电器线圈和变频器故障复位按钮依次串联,第三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在变频器故障信号开关的两端,第三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串联在第一交流接触器线圈和变频停止按钮之间;
[0009]工频控制回路包括工频投入按钮、工频停止按钮、第三交流接触器、第三中间继电
器和第四中间继电器,所述工频启停开关为第三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工频投入按钮、第三交流接触器线圈、第一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第二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和工频停止按钮依次串联,第三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在工频投入按钮的两端,第四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在第三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的两端,第三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串联在第三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和变频停止按钮之间,第三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与第四中间继电器线圈连接。
[0010]上述单元控制回路还包括变频运行指示回路、工频运行指示回路和变频器故障指示回路;
[0011]变频运行指示回路包括变频运行指示灯,变频运行指示灯、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和第二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依次串联;
[0012]工频运行指示回路包括工频运行指示灯,第四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与工频运行指示灯连接;
[0013]变频器故障指示回路包括变频器故障指示灯,第三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与变频器故障指示灯连接。
[0014]上述变频启停回路还包括第一变频手动开关和第二变频手动开关,第一变频手动开关与第一变频启停开关连接,第一变频启停开关与变频器连接,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启停开关连接,第二变频启停开关与第二变频手动开关连接。
[0015]上述工频启停回路还包括第一工频手动开关和第二工频手动开关,第一工频手动开关、工频启停开关和第二工频手动开关依次串联。
[0016]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既能应用于变频器正常运行的场景,也能应用于变频器故障的场景,有效保证了冷却风机的稳定运行;同时加装变频器,在变频器稳定运行时,通过温度采集单元和温度控制单元自动调节冷却风机的转速,进行合理控温,实时调节冷却风机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时间,有效较低能耗。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为本技术中单元控制回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SB1为变频投入按钮,SB2为变频停止按钮,K为变频器故障信号开关,SB3为变频器故障复位按钮SB3,SB4为工频投入按钮,SB5为工频停止按钮,KM1为第一交流接触器线圈,KM11为第一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2为第一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10为第二交流接触器线圈KM2,8为第二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21,9为第二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KM22,KM3为第三交流接触器线圈,KM31为第三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32为第三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ZJ1为第一中间继电器线圈,ZJ11为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2为第二中间继电器线圈,ZJ21为第二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3为第三中间继电器线圈,ZJ31为第三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32为第三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ZJ4为第四中间继电器线圈,ZJ41为第四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L1为变频运行指示灯,L2为工频运行指示灯,L3为变频器故障指示灯,QS1为第一变频手动开关,QS2为第二变频手动开关,QS3为第一工频手动开关,QS4为第二工频手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如附图1所示,该冷却风机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单元,旁路控制单元、变频器和设置在冷却风道内温度采集单元,温度采集单元与温度控制单元连接,温度控制单元和旁路控制单元均与变频器连接;旁路控制单元包括变频启停回路、工频启停回路和单元控制回路;变频启停回路包括第一变频启停开关和第二变频启停开关,第一变频启停开关与变频器连接,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启停开关连接,单元控制回路与第一变频启停开关和第二变频启停开关连接;工频启停回路包括工频启停开关,工频启停开关与单元控制回路连接。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变频器为冷却风机的变频器,变频机用于调节冷却风机的转速。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旁路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变频器的投入与停止,并且在变频器故障时断开变频器,投入工频运行,从而保证冷却风机的稳定运行。旁路控制单元包括变频启停回路、工频控制回路和单元控制回路;变频启停回路由单元控制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风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度控制单元,旁路控制单元、变频器和设置在冷却风道内温度采集单元,温度采集单元与温度控制单元连接,温度控制单元和旁路控制单元均与变频器连接;旁路控制单元包括变频启停回路、工频启停回路和单元控制回路;变频启停回路包括第一变频启停开关和第二变频启停开关,第一变频启停开关与变频器连接,变频器与第二变频启停开关连接,单元控制回路与第一变频启停开关和第二变频启停开关连接;工频启停回路包括工频启停开关,工频启停开关与单元控制回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风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控制回路包括变频控制回路,变频控制回路包括变频投入按钮、变频停止按钮、第一交流接触器、第二交流接触器、第一中间继电器和第二中间继电器,所述第一变频启停开关为第一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第二变频启停开关为第二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变频投入按钮、第一交流接触器线圈和变频停止按钮依次串联,第一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与第二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连接,且连接后并联在变频投入按钮的两端,第二交流接触器线圈并联在第一交流接触器线圈的两端,第一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与第一中间继电器线圈连接,第二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与第二中间继电器线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风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控制回路还包括变频器故障回路和工频控制回路;所述变频器故障回路包括变频器故障信号开关、第三中间继电器和变频器故障复位按钮,变频器故障信号开关、第三中间继电器线圈和变频器故障复位按钮依次串联,第三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并联在变频器故障信号开关的两端,第三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串联在第一交流接触器线圈和变频停止按钮之间;所述工频控制回路包括工频投入按钮、工频停止按钮、第三交流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松涛武晓东陈亚军兰新平郑凯卢志强任彦恒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中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