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96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中接管安装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包括连接管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管后方的中接管体,所述中接管体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补强杆,所述补强杆与所述中接管体靠近所述连接管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贴附板,所述中心连接杆包括中杆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杆两端的弧形卡板,两个所述中杆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螺栓的固定预固定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中接管的安装的便利性,弧形贴附板进行二次焊接固定,有效的保证机械强度,两个弧形卡板卡接在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内,使补强杆与中接管体中间位置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多结构配合固定,有效的提高了中接管体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了中接管体固定的稳定性。提高了中接管体固定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中接管安装
,具体是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摩托车、电动车的应用量越来越大,且人们对其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工厂对其进行制造加工工作时,常常需要对中接管与边梁管进行连接操作,且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作用下,其两者之间的连接效果存在差异,市场上的新型中接管结构一般都直接通过对接的方式与边梁管进行连接操作,再用加强板对两者进行整体补强,且浪费材料,并且使得管与管对接位置难以避开边梁管的弯曲位置,同时,在该处的焊接会使机械性能、强度大打折扣,且抗疲劳能力差。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其公开号为(CN209505963U),该专利技术的加强板呈弧形状结构,通过呈弧形状结构的加强板的作用,能够较好的消除焊接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在车辆行驶颠簸中也有吸震的作用,但是,该专利的弧形加强板与中接管之间距离较长,导致中接管在边缘受力时力臂增加,进而使弧形加强板与中间管连接处受力过大,如果中接管自身强度不足,此时中接管容易发生弯曲变形的情况。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包括连接管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管后方的中接管体,所述中接管体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补强杆,所述补强杆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补强杆与所述中接管体靠近所述连接管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贴附板,所述弧形贴附板与所述连接管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贴附板边缘处与所述连接管焊接固定,所述补强杆与所述中接管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四个中心连接杆,四个所述中心连接杆两两一组,所述补强杆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中接管体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中心连接杆包括中杆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杆两端的弧形卡板,所述中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内部,两个所述中杆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中杆相互配合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内部。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补强杆远离所述弧形贴附板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与所述中接管体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贴附板底面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管相配合的卡接弧面,所述卡接弧面具有弧度。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接弧面底面开设有两个与所述固定螺栓相配合的固定孔。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相互卡接的所述弧形卡板中,通过固定连接在所述弧形卡板上的卡接块和固定连接在所述弧形卡板上的卡接槽相互配合卡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接槽内壁贴附有阻尼层。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弧形卡板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内侧壁接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中接管体呈匚形,中接管体两端通过弧形贴附板与连接管接触,此时首先通过固定螺栓与连接管固定连接,此时转动补强杆,使补强杆通过弧形贴附板与连接管固定,通过固定螺栓的固定预固定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中接管的安装的便利性,并且方便对中接管进行安装前的调节,固定完成后,对弧形贴附板进行二次焊接固定,有效的保证机械强度,同时降低力臂对中接管体的影响,在上述的基础上,为了对补强杆和中接管体进行二次连接,此时通过两个中心连接杆相互贴合,两个弧形卡板卡接在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内,使补强杆与中接管体中间位置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多结构配合固定,有效的提高了中接管体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中中心连接杆拆卸后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中弧形贴附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中中心连接杆的配合示意图;
[0019]图5为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中补强杆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中:1、连接管;2、中接管体;21、第一连接槽;3、补强杆;31、第二连接槽;32、转动管;4、弧形贴附板;41、固定螺栓;42、卡接弧面;43、固定孔;5、中心连接杆;51、中杆;52、弧形卡板;53、卡接块;54、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包括连接管1和固定连接在连接管1后方的中接管体2,中接管体2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补强杆3,补强杆3另一端与连接管1固定连接,补强杆3与中接管体2靠近连接管1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贴附板4,弧形贴附板4与连接管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41固定连接,弧形贴附板4边缘处与连接管1焊接固定,补强杆3与中接管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四个中心连接杆5,四个中心连接杆5两两一组,补强杆3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31,中接管体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21,中心连接杆5包括中杆51和固定连接在中杆51两端的弧形卡板52,中杆51位于第一连接槽21、第二连接槽31内部,两个中杆5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两个中杆51相互配合卡接在第一连接槽21、第二连接槽31内部;中接管体2呈匚形,中接管体2两端通过弧形贴附板4与连接管1接触,此时首先通过固定螺栓41与连接管1固定连接,此时转动补强杆3,使补强杆3通过弧形贴附板4与连接管1固定,通过固定螺栓41的固定预固定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中接管的
安装的便利性,并且方便对中接管进行安装前的调节,固定完成后,对弧形贴附板4进行二次焊接固定,有效的保证机械强度,同时降低力臂对中接管体2的影响,在上述的基础上,为了对补强杆3和中接管体2进行二次连接,此时通过两个中心连接杆5相互贴合,两个弧形卡板52卡接在第一连接槽21、第二连接槽31内,使补强杆3与中接管体2中间位置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多结构配合固定,有效的提高了中接管体2固定的稳定性。
[0022]在图5中:补强杆3远离弧形贴附板4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管32,转动管32与中接管体2转动连接;转动管32与中接管体2转动,进而使补强杆3可以进行调节。
[0023]在图3中:弧形贴附板4底面开设有与连接管1相配合的卡接弧面42,卡接弧面42具有弧度;卡接弧面42与连接管1配合贴附更加紧密。
[0024]在图3中:卡接弧面42底面开设有两个与固定螺栓41相配合的固定孔43;通过固定螺栓41将弧形贴附板4与连接管1进行固定连接。
[0025]在图4中:两个相互卡接的弧形卡板52中,通过固定连接在弧形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接管结构,包括连接管(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管(1)后方的中接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接管体(2)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补强杆(3),所述补强杆(3)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管(1)固定连接,所述补强杆(3)与所述中接管体(2)靠近所述连接管(1)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贴附板(4),所述弧形贴附板(4)与所述连接管(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41)固定连接,所述弧形贴附板(4)边缘处与所述连接管(1)焊接固定;所述补强杆(3)与所述中接管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四个中心连接杆(5),四个所述中心连接杆(5)两两一组,所述补强杆(3)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31),所述中接管体(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21);所述中心连接杆(5)包括中杆(5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中杆(51)两端的弧形卡板(52),所述中杆(5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21)、所述第二连接槽(31)内部,两个所述中杆(5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中杆(51)相互配合卡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21)、所述第二连接槽(3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安装的新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太久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