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加工用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756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叶加工用破碎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箱体的正面箱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箱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收集箱,所述箱体内腔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粉碎室,所述粉碎室内壁的背面通过两个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且两个转轴的一端均贯穿箱体的正面箱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有效的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成本损失,又通过在收集箱滑槽与滑轨,使得方便工作人员对收集箱的操作,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加工用破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茶叶加工用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红碎茶是一种碎片或颗粒茶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占全球茶叶总出口量的80%左右,有百余年的产制历史,成品红碎茶外形碎片或颗粒,汤色鲜红,香气鲜浓,滋味醇厚,富有收敛性,。
[0003]现有的茶叶破碎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现有的现有的破碎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调节进料装置的进料导板,使得茶叶不能均匀分散茶叶进入粉碎室,且粉碎效率不高,粉碎茶叶的碎片大小不一,其次,现有的茶叶粉碎装置的进料装置,在进料时容易吸附一些茶叶,导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茶叶加工用破碎装置,达到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的目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加工用破碎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箱体的正面箱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箱体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箱体内腔的一侧设置有收集箱,所述箱体内腔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粉碎室,所述箱体的内腔且位于收集箱与粉碎室之间设置有传送机构,所述粉碎室内壁的背面通过两个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且两个转轴的一端均贯穿箱体的正面箱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粉碎刃,所述粉碎室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刷条,且刷条顶部的刷毛与传送机构的传送端相接触,所述粉碎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且出料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一侧箱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箱体内壁正面与内壁背面的顶部均开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导片,且分导片的底部与传送机构的传送端相接触,两个所述转轴的一端、电机的输出轴和传送机构的驱动轴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主轴、支撑轴和从动轴,所述传送主轴、支撑轴和从动轴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增面滚筒,三个所述增面滚筒的外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传送带。
[0007]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双向皮带轮、第二双向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
皮带轮,所述第一双向皮带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双向皮带轮与第二双向皮带轮之间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二双向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传动连接第三皮带,所述第一双向皮带轮的内壁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内壁与传送机构的传送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双向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内壁分别与两个转轴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筒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刮刀,且刮刀的一端贯穿固定套筒,并与传送机构的传送带相接触,所述限位块的另一侧与固定套筒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开设有于滑轨相适配的滑槽。
[0010]优选的,所述凹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横杆,所述竖杆的外表面且位于横杆的底部与凹槽内壁的底部之间套接有不锈钢弹簧,所述竖杆的顶部设置有转块,所述转块的底部开设有与竖杆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杆,所述竖杆的顶部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槽。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加工用破碎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传送机构、分导片和横杆等设置,使得需破碎的茶叶可以通过分导片分流,使得茶叶可以均匀的进入粉碎室,防止茶叶堆积进入粉碎室,降低工作效率,且通过凹槽和横杆等设置,方便调节横杆和分导片的高度,使得分导片的底部始终与传送机构顶部的传送带相接触,有效预防茶叶在分流过程中,受到茶叶的堵塞,避免了因分流堵塞造成的机器停止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刷条、固定套筒、限位块、刮刀、缓冲弹簧和收集箱,使得茶叶在传送机构经过粉碎室入料口时,茶叶没有进入粉碎室,通过刷条进行初次拦截,在刷条初次拦截失败后,经过固定套筒刮刀进行第二次拦截,预防茶叶吸附粘接在传送机构的传送带上,且通过在箱体内部设置有的收集箱,使得及时收集被第二道拦截下的茶叶,有效的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成本损失,又通过在收集箱滑槽与滑轨,使得方便工作人员对收集箱的操作,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图。
[0018]图中:1箱体、2固定套筒、3传送机构、4横杆、5凹槽、6分导片、7粉碎室、8转轴、9出料管、10连接杆、11粉碎刃、12电机、13滑轨、14滑槽、15收集箱、16刷条、17传动装置、18缓冲弹簧、19限位块、20刮刀、21不锈钢弹簧、22竖杆、23螺纹槽、24转块、25卡槽、26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加工用破碎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2,且电机12的输出端贯穿箱体1的正面箱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箱体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2,箱体1内腔的一侧设置有收集箱15,箱体1内腔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粉碎室7,箱体1的内腔且位于收集箱15与粉碎室7之间设置有传送机构3,粉碎室7内壁的背面通过两个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8,且两个转轴8的一端均贯穿箱体1的正面箱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转轴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粉碎刃11,粉碎室7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刷条16,且刷条16顶部的刷毛与传送机构3的传送端相接触,粉碎室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9,且出料管9的一端贯穿箱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加工用破碎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2),且电机(12)的输出端贯穿箱体(1)的正面箱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所述箱体(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2),所述箱体(1)内腔的一侧设置有收集箱(15),所述箱体(1)内腔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粉碎室(7),所述箱体(1)的内腔且位于收集箱(15)与粉碎室(7)之间设置有传送机构(3),所述粉碎室(7)内壁的背面通过两个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8),且两个转轴(8)的一端均贯穿箱体(1)的正面箱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所述转轴(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粉碎刃(11),所述粉碎室(7)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刷条(16),且刷条(16)顶部的刷毛与传送机构(3)的传送端相接触,所述粉碎室(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9),且出料管(9)的一端贯穿箱体(1)的一侧箱壁,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所述箱体(1)内壁正面与内壁背面的顶部均开设有两个凹槽(5),两个所述凹槽(5)的内部均设置有横杆(4),所述横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导片(6),且分导片(6)的底部与传送机构(3)的传送端相接触,两个所述转轴(8)的一端、电机(12)的输出轴和传送机构(3)的驱动轴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3)包括传送主轴、支撑轴和从动轴,所述传送主轴、支撑轴和从动轴的外表面均套接有增面滚筒,三个所述增面滚筒的外表面之间传动连接有传送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叶子原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