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再起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流体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750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流体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与发电机主轴机械连接的芯轴套筒(2),芯轴套筒(2)上固定安装扇叶外框(1),所述扇叶外框(1)包括扇叶上盖(11)、扇叶下盖(12)和边轴(18),分别通过边轴(18)实现扇叶上盖(11)与扇叶下盖(12)的连接;在扇叶外框(1)内沿边轴(18)长度方向设置扇叶(3),扇叶(3)的远端与边轴(18)铰接;在芯轴套筒(2)上设置与扇叶(3)的近端匹配的限位装置使扇叶(3)单方向绕边轴(18)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流体发电装置通过扇叶结构改进而适配垂直发电机,其稳定性更强,垂直轴扇叶不受风力方向的影响,器件长度较小,便于运输、制作和施工。便于运输、制作和施工。便于运输、制作和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流体发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流体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流体发电装置如风力发电机通常将扇叶安装在与发电机转轴相连的芯轴顶端,扇叶在风力作用下驱使主轴转动,其运动轨迹为垂直方向,从而驱动电机运作。这类传统的风力发电机的力学荷载作用于塔杆顶部,对设备稳定性的要求高。此外,这类风力发电机在扇叶的运动圆面积内静止受力面积关系大致为:叶压中心

主轴20%、叶压中心

变形部16%、变形部3%,总受力面积10%。
[0003]对流体发电装置的改进,包括力学改进与结构改进一直是本领域的追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流体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与发电机主轴机械连接的芯轴套筒2,其中,所述芯轴套筒2上固定安装扇叶外框1,所述扇叶外框1包括上下对称的扇叶上盖11、扇叶下盖12和边轴18,扇叶上盖11中央是与芯轴套筒2匹配的上芯轴孔14,以上芯轴孔14为圆心均匀设置N根上支撑臂16,扇叶下盖12中央是与芯轴套筒2匹配的下芯轴孔15,以下芯轴孔15为圆心均匀设置N根下支撑臂17,分别通过边轴18连接每一对上下对称的上支撑臂16与下支撑臂17的远端部,实现扇叶上盖11与扇叶下盖12的连接;
[0005]在扇叶外框1内沿边轴18长度方向设置扇叶3,扇叶3的远端与边轴18铰接;
[0006]在芯轴套筒2上设置与扇叶3的近端匹配的限位装置使扇叶3单方向绕边轴18运动
[0007]在本技术中,术语“远端”用于非限制性地描述扇叶或上、下支撑臂的远离芯轴套筒的一端,对应地,它们朝向芯轴套筒的一端可表述为“近端”。
[0008]在本技术中,“单方向绕边轴运动”是指扇叶近端受限位装置的作用,因此在受到流体的力的作用时,只能绕边轴朝一个方向打开,并随着作用力方向变化时重新闭合。
[0009]在本技术中,限位装置的意义在于确保扇叶在受力状态下只能绕边轴18单向打开。这种单向运动关系确立了本技术的传动关系:当扇叶外框与扇叶的联合体整体受到流体的推力时,根据每个扇叶当时所处位置与受力方向不同,将扇叶分为受力扇叶与非受力扇叶,如图5所示。
[0010]图5展示了当N=3即扇叶外框中设置三片扇叶的流体发电装置在受力时的运动关系。当流体发电装置受到流体推力F时,此时第二扇叶302和第三扇叶303由于处于打开状态而受到推力F的作用较小,因此将此时处于位置B和位置C的第二扇叶302和第三扇叶303定义为非受力扇叶。同时,处于位置A的第一扇叶301由于被限位装置限制而处于闭合状态,因此受到推力F的作用较大,将该状态下的第一扇叶301定义为受力扇叶。推力F作用于受力扇叶,第一扇叶301将受力传递至芯轴套筒,驱使芯轴套筒绕轴转动,再传动至与芯轴套筒机
械连接的发电机主轴,从而实现发电机运作。
[0011]随着推力F作用于受力扇叶而驱使芯轴套筒转动的运动过程,第一扇叶301随之改变位置,由原A位置逆时针方向运动至转过B位置时,此时限位装置不再对第一扇叶301起到位置约束作用,第一扇叶301受推力F作用而打开,此时的第一扇叶301由原受力扇叶变为非受力扇叶。
[0012]随着扇叶外框与扇叶联合体继续绕轴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一扇叶301运动至转过位置D时,此时在推力F作用下第一扇叶301被关闭,并被限制装置限位而持续处于关闭状态,第一扇叶301重新成为受力扇叶。
[0013]优选地,本技术的发电装置还包括稳固支架4。由于芯轴套筒2和芯轴具备一定长度和安装高度,稳固支架用于提高芯轴套筒和芯轴的稳定性。所述稳固支架4包括支架外框41和支架足42,所述支架外框41包括具有芯轴套筒孔的支架上盖43、支架下盖44和连接支架上盖43与支架下盖44的支架边框45,支架上盖43和支架下盖44分别通过轴承与芯轴套筒2机械连接,支架足42固定连接支架下盖44与地。
[0014]在本技术中,N是自然数且N≥3。当N=3时,即扇叶上盖11设置3根上支撑臂,对应地,扇叶下盖12设置3根下支撑臂,因此,扇叶外框中安装3片扇叶。每一片扇叶间的角距离为120
°

[0015]在本技术中,所述扇叶包括扇叶骨架31和固定在扇叶骨架31上的扇叶片32。
[0016]在本技术中,根据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限位装置可以通过固定在芯轴套筒上的定位销33和设置在扇叶骨架31近端的与所述定位销33匹配的定位槽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的教导,对限位装置进行变型或改进。
[001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新型流体发电装置还包括与发电机主轴机械连接的变速机构。
[0018]所述新型流体发电装置还包括与发电机连接的刹车机构和/或储能机构。
[0019]与流体发电装置相匹配的变速机构、刹车机构和储能机构的设计与制造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0020]在本技术中,为了减轻扇叶自重,所述扇叶片是树脂纤维复合材料扇叶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现有技术的教导,选用轻质且具备足够强度的树脂纤维复合材料制作扇叶片。
[0021]进一步地,还可以采用陶瓷轴承以实现水下防腐功能。
[0022]本技术的新型流体发电装置适用于液态流体或气态流体环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环境选择适当的尺寸、每个扇叶外框内的扇叶数量和扇叶外框组数,以适应于平流层以下至

水下200米区间的不同发电需求。
[0023]本技术的新型流体发电装置可包括沿芯轴长度方向设置的多组扇叶外框。
[0024]本技术通过崭新的扇叶外框设计,将扇叶的安装位置改进为与边轴铰接,实现处于不同位置的扇叶在流体环境下的状态变化——部分扇叶受力且被限位而处于受力扇叶、部分扇叶不受力(或受力较小)且不被限位而成为非受力扇叶,通过受力扇叶驱动主轴转动,从而实现流体力学最大受力面积,有效提高了载体单位面积扭矩力及效率。
[0025]通过调整尺寸及扇叶外框中扇叶的数量,本技术的流体发电装置适用于风力发电或用于河流、海流、洋流激流发电,随着流体环境调整扇叶数量,能有效提高发电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适当变型,例如将本技术的装置适当缩小模块而安装于汽车上实现移动发电,特别是应用于电动汽车作为增程器。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已经掌握的技术能够将本技术的流体发电装置与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进行连接。
[0026]本技术的流体发电装置通过结构改进,将常规风力发电机水平设置的芯轴设置改为垂直设置的芯轴,通过稳固支架确保芯轴与芯轴套筒组合体的稳定性,建造难度低、施工较简单,一般土建施工单位均可施工。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流体发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流体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与发电机主轴机械连接的芯轴套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套筒(2)上固定安装扇叶外框(1),所述扇叶外框(1)包括上下对称的扇叶上盖(11)、扇叶下盖(12)和边轴(18),扇叶上盖(11)中央是与芯轴套筒(2)匹配的上芯轴孔(14),以上芯轴孔(14)为圆心均匀设置N根上支撑臂(16),扇叶下盖(12)中央是与芯轴套筒(2)匹配的下芯轴孔(15),以下芯轴孔(15)为圆心均匀设置N根下支撑臂(17),分别通过边轴(18)连接每一对上下对称的上支撑臂(16)与下支撑臂(17)的远端部,实现扇叶上盖(11)与扇叶下盖(12)的连接;在扇叶外框(1)内沿边轴(18)长度方向设置扇叶(3),扇叶(3)的远端与边轴(18)铰接;在芯轴套筒(2)上设置与扇叶(3)的近端匹配的限位装置使扇叶(3)单方向绕边轴(18)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流体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还包括稳固支架(4),所述稳固支架(4)包括支架外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再起
申请(专利权)人:高再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