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防控渔业水体污染的蚌类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7088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防控渔业水体污染的蚌类养殖装置,属于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PP管、第二PP管及蚌笼,所述第一PP管及第二PP管组成矩形框架,在框架上通过橡皮筋连接设有若干个蚌笼,所述第一PP管及第二PP管各有两根,所述第一PP管的一端设有膨胀口,另一端焊接设置有螺母;所述第二PP管的一端设有收缩口,另一端设有槽口,膨胀口与收缩口相连接,螺母与槽口相连接,通过螺钉将第一PP管在槽口上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槽口移动至适宜的宽度,其高度可根据水深的变化通过浮子的浮力和橡皮筋的伸缩性进行自动调节,蚌笼通过橡皮筋的伸缩性始终均匀分布于水体,不仅便携,还大幅提高了蚌类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防控渔业水体污染的蚌类养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防控渔业水体污染(包括营养盐和重金属)的蚌类养殖装置,属于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技术介绍

[0002]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发展“绿色渔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目前我国淡水渔业水域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江河重要渔业水域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和铜(Cu)的超标率分别高达96.0%、39.1%、42.0%和13.7%;湖泊和水库重要渔业水域TN、TP、COD
Mn
和Cu的超标率分别高达91.2%、85.4%、65.2%和8.1%;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陆)TN、TP、COD
Mn
和Cu的超标率分别为99.1%、1.8%、6.1%和2.4%。因此,迫切需要对我国淡水渔业水体污染进行有效防控。
[0003]蚌类(如背角无齿蚌)作为“不投饵滤食性”代表性水产生物之一,具有强大的不间断滤水功能,以水环境中的藻类、细菌、浮游动物、有机残渣及底泥为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誉为“水生态系统工程师”。利用蚌类开展水质净化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备受关注,已成为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领域的热点。然而,目前该领域对蚌类的养殖方式主要分为“底播”和“吊养于某一固定水层”两种方式,存在净化效果不佳的“瓶颈”难题。因此,急需创新性的开发出立体式、可调节、便携式的蚌类养殖装置,以高效的防控渔业水体污染。这也非常符合“生态大保护”以及由国务院批准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生态优先”的战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防控渔业水体污染的蚌类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既便携,又能够根据水体实际情况调节高度和宽度,且在保障蚌类高成活率(净水期间蚌类成活率可达到100%)的情况下做到了对水体立体式净化,大幅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0005]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高效防控渔业水体污染的蚌类养殖装置,包括第一PP管、第二PP管及蚌笼,所述第一PP管及第二PP管组成矩形的框架,在框架上通过橡皮筋连接设有若干个蚌笼,所述第一PP管的一端设有膨胀口,第一PP管的另一端焊接设置有不锈钢材料的螺母,所述第二PP管的一端设有收缩口,第二PP管的另一端设有槽口,其中膨胀口与收缩口相连接,螺母与槽口相连接,通过螺钉将第一PP管在槽口上进行限位,所述框架的顶部设有若干个浮力棒,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四爪锚。
[0006]进一步的,所述蚌笼为两个半椭球型的壳体通过螺纹旋接形成的整体,在蚌笼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橡皮筋的圆环。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P管及第二PP管在相对的两边等间距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橡皮筋首尾两端连接个字形弹性插扣通过通孔固定在所述框架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蚌笼为竖直并排设于框架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蚌笼为透明软质塑料。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PP管及第二PP管各设有两根,且所述第一PP管及第二PP管通过热变形方式制作成L型管。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2]本技术的养殖框架可根据水面的宽度通过“槽口”移动调节至适宜的宽度,其高度可根据水深的变化通过浮子的浮力和橡皮筋的伸缩性进行自动调节。不仅便携(节约空间),还可使蚌类通过橡皮筋的伸缩性始终均匀分布于水体,从而大幅提高了蚌类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相较于将蚌类“底播”或“吊养于某一固定水层”的水质净化方式,应用本技术对水体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净化效果提升50%以上。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15]图3为蚌笼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1

框架、1
‑1‑
第一PP管;1
‑2‑
膨胀口;1
‑3‑
第二PP管;1
‑4‑
收缩口;1
‑5‑
槽口;2

螺钉;3

螺母;4
‑1‑
蚌笼;4
‑2‑
橡皮筋;4
‑3‑
个字形弹性插扣;5

浮力棒;6

四爪锚。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如图所示,一种高效防控渔业水体污染的蚌类养殖装置,包括第一PP管1

1、第二PP管1

3及蚌笼4

1,所述第一PP管1

1及第二PP管1

3组成矩形的框架1,在框架1上通过橡皮筋4

2连接设有若干个蚌笼4

1,所述第一PP管1

1及第二PP管1

3各有两根,且整体轮廓均设置为L型,所述第一PP管1

1的一端设有膨胀口1

2,第二PP管1

1的另一端焊接设置有不锈钢材料的螺母3,所述第二PP管1

3的一端设有收缩口1

4,第二PP管1

3的另一端设有槽口1

5,其中膨胀口1

2与收缩口1

4相连接,螺母3与槽口1

5相连接,通过螺钉2将第一PP管1

1在槽口1

5上进行限位,所述框架1的顶部设有若干个浮力棒5,所述框架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四爪锚6。
[0019]所述蚌笼4

1为两个半椭球型的壳体通过螺纹旋接形成的整体,在蚌笼4

1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橡皮筋4

2的圆环。
[0020]所述第一PP管1

1及第二PP管1

3在相对的两边等间距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橡皮筋4

2首尾两端连接个字形弹性插扣4

3通过通孔固定在所述框架1上。
[0021]所述橡皮筋4

2首尾两端连接个字形弹性插扣4

3通过通孔固定在所述框架1上。
[0022]所述蚌笼4

1为竖直并排设于框架1上;所述蚌笼4

1为透明软质塑料。
[0023]实施例1
[0024]本技术的制作方法为:
[0025]用2根长度为200cm、直径为3cm的第一PP管,通过热变形方式制作成2个边长为100cm的L型管;在该直角形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防控渔业水体污染的蚌类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P管(1

1)、第二PP管(1

3)及蚌笼(4

1),所述第一PP管(1

1)及第二PP管(1

3)组成矩形的框架(1),在框架(1)上通过橡皮筋(4

2)连接设有若干个蚌笼(4

1),所述蚌笼(4

1)为竖直并排设于框架(1)上;所述第一PP管(1

1)的一端设有膨胀口(1

2),第一PP管(1

1)的另一端焊接设置有不锈钢材料的螺母(3),所述第二PP管(1

3)的一端设有收缩口(1

4),第二PP管(1

3)的另一端设有槽口(1

5),其中膨胀口(1

2)与收缩口(1

4)相连接,螺母(3)与槽口(1

5)相连接,通过螺钉(2)将第一PP管(1

1)在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修报杨健刘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