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电池排间串联的成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662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圆柱形电池排间串联的成组结构,包括若干排矩阵排列的成排电池结构,相邻的成排电池结构的顶部极柱和底部极柱上设置有一薄型的串联汇流排,顶部和底部的所述串联汇流排平行依次排列,所述串联汇流排包括两组平行的长边,所述长边两端设有翻折部,所述串联汇流排的所述长边上排列设置有若干戴冠冷焊结构,各排长边上所有相对的所述戴冠冷焊结构上的设有加强梁,一组顶部和底部对应的所述加强梁之间设有至少三处紧固机构,通过结构胶的整体快速光固,形成了模组内部的立体网格结构,替代了原有的支架结构,模组体积下降10%以上;同时,由于消除了原电池与支架间的间隙,模组的抗震性亦大幅提升。模组的抗震性亦大幅提升。模组的抗震性亦大幅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形电池排间串联的成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圆柱形电池排间串联的成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单体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呈越来越高的趋势,对其与汇流排电连接的接触电阻要求越来越小且热影响要求越来越小,汇流排焊点的过流能力要求越来越大。增加电连接焊斑接触面积提升电通量并保持焊斑的稳定性、要求汇流排变宽变厚、提升过流能力和均热能力等,一直是业界的努力方向;结构的体积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减少结构体积和增强抗震能力一直是业界努力方向。
[0003]直线排列并联、排间串联的动力电池结构是电动两轮和电动工具用结构的主要形式,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业界目前采用点焊工艺进行电连接,逐点焊接,生产效率极低,常出现虚焊、假焊现象且无法在线检出,是业界的一大痛点。另外,如图1、图2所述,为现有的圆柱形电池的两种顶部泄压形式,图1中的圆柱形电池顶部为拱起的端盖设计,端盖周边设有泄压孔;图2为无端盖设计,泄压点在中心位置,周围设有放射状浅切痕。无论何种设计,单体电池热失控时,火焰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形电池排间串联的成组结构,包括若干排矩阵排列的成排电池结构,所述成排电池结构包括若干同向设置的圆柱形电池(1),所述圆柱形电池(1)包括顶部极柱(2)、底部极柱(3)和侧面壳体(4),所述侧面壳体(4)上设有绝缘层(5),相邻排所述成排电池结构反向设置,相邻排所述成排电池结构的顶部极柱(2)和底部极柱(3)上分别压有一薄型的串联汇流排(6),所述串联汇流排(6)包括两组平行的长边(7),上部和下部相对的串联汇流排(6)错排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7)两端一体成型有翻折部(9),所述翻折部(9)分别压于相邻所述成排电池结构的两端,用于固定所述成排电池结构两端的间距;至少一组平行的翻折部(9)之间一体成型有短边(8),所述短边(8)和所述翻折部(9)压粘在相邻排所述圆柱形电池(1)的侧面壳体(4)上,用于固定相邻排成排电池结构间的间距;所述长边(7)上排列设置有若干戴冠冷焊结构(10),所述戴冠冷焊结构(10)分别电连接于对应所述圆柱形电池(1)的所述顶部极柱(2)和底部极柱(3)上,形成相邻排所述圆柱形电池(1)的排间串联,以及同排所述圆柱形电池(1)的排内并联;各排长边(7)上所有相对的所述戴冠冷焊结构(10)上设有加强梁(16);一组顶部和底部对应的所述加强梁(16)之间设有至少三处紧固机构(17),通过锁紧所有所述紧固机构(17),形成顶部和底部所有所述顶部极柱(2)和底部极柱(3)间的快速可靠串并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电池排间串联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侧面壳体(4)间至少设有两处第一结构胶(18),形成绝缘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电池排间串联的成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戴冠冷焊结构(10)包括通孔(11)、下翻边(13)、接电爪(12)、冷焊胶(14)和第二结构胶(15),所述通孔(11)中心点与所述圆柱形电池(1)的端盖中心点或泄压孔对应,所述通孔(11)下部设有所述下翻边(13),所述下翻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波朱燕飞刘存良杨钢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模度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