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6298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26
一种漏电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以及贯穿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导电排,该导电排包括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排、第二导电排、第三导电排和第四导电排,其中,零序电流互感器设置在第二导电排所在位置并由第二导电排在前后方向贯穿,第一导电排在贯穿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部位折弯构成有一开口向左的U字型导体,而第三导电排在贯穿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部位折弯构成有一开口向右的U字型导体;第四导电排包括一第四导电排Ⅰ和一第四导电排Ⅱ,第四导电排Ⅰ在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向上折弯,第四导电排Ⅱ折弯越过第三导电排上方后与第四导电排Ⅱ电气连接。有助于避免相间绝缘问题而提高可靠性。于避免相间绝缘问题而提高可靠性。于避免相间绝缘问题而提高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电断路器


[0001]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漏电断路器是低压配电网络中起诸如过载、短路漏电保护作用的开关电器,其作用机理是:当电路发生故障时,漏电断路器的结构体系中的漏电单元检测到信号并向漏电脱扣器发出动作指定,使漏电脱扣器动作而实现断路器跳闸,从而达到快速分断故障电路保护供配电网络以及保护作为负载的用电设施如电机之类的设备的目的。
[0003]如业界所知,漏电断路器包括通常被称之为壳体的外壳和电极,电极的数量为一个或复数个,以后者为例,每一个电极连接至少一个固定触头和一个可移动触头,这两个触头的连接/断开则分别形成了断路器的接通与分断两种形式(即形成了断路器的开/断)。上面提及的漏电脱扣器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和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状的中央通孔的与前述电极数量相等的导电排(导电排的数量与电源极数相同或称相对应)。
[0004]已有技术将其中一相导电排经其他相导电排上方穿经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环状核心而影响相间绝缘,这种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影响断路器可靠性的原因。鉴于前述因素,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相间绝缘问题而提高可靠性的漏电断路器。
[0006]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以及贯穿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导电排,该导电排包括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排、第二导电排、第三导电排和第四导电排,其中,所述的零序电流互感器设置在第二导电排所在位置并由第二导电排在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的第一导电排在贯穿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部位折弯构成有一开口向左的U字型导体,而所述第三导电排在贯穿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部位折弯构成有一开口向右的U字型导体;所述的第四导电排包括一第四导电排Ⅰ和一第四导电排Ⅱ,第四导电排Ⅰ在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向上折弯,第四导电排Ⅱ折弯越过第三导电排上方后与第四导电排Ⅱ电气连接。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排由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一连接导体构成,所述开口向左的U字型导体构成于第一相连接导体上,所述的第二导电排由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二连接导体构成;所述第三导电排由第三接线端子和第三连接导体构成,所述开口向右的U字型导体构成于第三连接导体上;所述第四导电排Ⅱ由第四接线端子和第四导电排本体构成。
[0008]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以及第四接线端子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0009]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导电排Ⅰ穿过所述零序电流
互感器后向上折弯有一电气连接部,该电气连接部与所述第四导电排Ⅱ电气固定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连接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四导电排Ⅱ电气固定连接。
[0011]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气连接部通过焊接与所述第四导电排Ⅱ电气固定连接。
[0012]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紧固件为螺钉或铆钉。
[0013]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以及第四接线端子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001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第一导电排以及第三导电排在贯穿零序电流互感器的部位分别构成有一个开口向左的U字型导体和开口向右的U字型导体,尤其由于将第四导电排设计成由第四导电排Ⅰ以及第四导电排Ⅱ相结合的结构,并且将第四导电排Ⅰ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向上折弯并且第四导电排Ⅱ折弯经第三导电排的上方越过后与第四导电排Ⅱ电气连接,因而有助于避免相间绝缘问题,得以保证可靠性并且满足断路器向高可靠性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基础。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正面示意图。
[0017]图3a为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导电排的详细结构图。
[0018]图3b为图1和图2所示的第二导电排的详细结构图。
[0019]图3c为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三导电排的详细结构图。
[0020]图3d为图1和图2所示的第四导电排的详细结构图。
[0021]图4为图1和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和图2以及图4所处所示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4]请参见图1、图2、图3a至图3d以及图4,示出了设置于基座3内的零序电流互感器1以及贯穿于(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导电排2,该导电排2包括第一导电排21、第二导电排22、第三导电排23和第四导电排24。所述的零序互感器1设置在第二导电排22所在位置;第一导电排21和第三导电排23向着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横向方向延伸;第二导电排22向着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纵向方向延伸,中间部分以趋向于U字形的形状曲折形成。
[002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要点:前述第一导电排21、第二导电排22、第三导电排23和第四导电排24以相互之间前后不重叠的状态自左向右依排列,并且前述的第一
导电排21在贯穿前述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环状核心部位构成有一开口向左的U字型导体,而前述第三导电排23在贯穿前述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环状核心部位构成有一开口向右的U字型导体;前述的第四导电排24包括一第四导电排Ⅰ241和一第四导电排Ⅱ242,第四导电排Ⅰ241在穿过前述零序电流互感器1后向上折弯并且第四导电排Ⅱ242折弯越过第三导电排23上方后与第四导电排Ⅱ242电气连接通常的,漏电断路器为具有A相、B相、C相以及N相的漏电断路器,本技术中,第一导电排相对应的为A相,第二导电排相对应的为B相,第三导电排相对应的为C相,第四导电排相对应的为D相。更进一步的,可以调整相应A、B、C、N各相的排布,例如,N相、A相、B相、C相从左到右依次排布,则相应的N相与第一导电排相对应,A相与第二导电排相对应,B相与第三导电排相对应,C相与第四导电排相对应。
[0026]请重点见图3a至3d以及图4,前述第一导电排21由第一接线端子211和第一连接导体212构成,前述开口向左的U字型导体构成于第一连接导体212上,前述的第二导电排22由第二接线端子221和第二连接导体222构成;前述第三导电排23由第三接线端子231和第三连接导体232构成,前述开口向右的U字型导体构成于第三连接导体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1)以及贯穿于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导电排(2),该导电排(2)包括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第一导电排(21)、第二导电排(22)、第三导电排(23)和第四导电排(24),其中,所述的零序电流互感器(1)设置在第二导电排(22)所在位置并由第二导电排(22)在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的第一导电排(21)在贯穿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部位折弯构成有一开口向左的U字型导体,而所述第三导电排(23)在贯穿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1)的部位折弯构成有一开口向右的U字型导体;所述的第四导电排(24)包括一第四导电排Ⅰ(241)和一第四导电排Ⅱ(242),其特征在于:第四导电排Ⅰ(241)在穿过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1)后向上折弯,第四导电排Ⅱ(242)折弯越过第三导电排(23)的上方后与第四导电排Ⅱ(242)电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排(21)由第一接线端子(211)和第一连接导体(212)构成,所述开口向左的U字型导体构成于第一连接导体(212)上,所述的第二导电排(22)由第二接线端子(221)和第二连接导体(222)构成;所述第三导电排(23)由第三接线端子(231)和第三连接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剑晏卫江顾建青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